地方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湖南城市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为个案,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课程、专业之间的融合,淡化它们之间的界限;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递阶式教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行实践教学人员多样化;在考核方法上,实行考核多元化,完善考核体系。
  关键词:融合;递阶式;五线谱;多元化
  作者简介:张学军(196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益阳 413000)龚红玉(197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益阳国基实验中学,中教一级。(湖南 益阳 413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2010]243号)、湖南省科技厅资助课题(2011FJ317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59-02
  湖南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基础环节薄弱,实验实训设备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试点,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本文主要就“我校”实训中心在电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程、专业之间加强融合,淡化界限
  实践性课程体系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紧密联系。我校实验实训中心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了“三淡化”:一是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二是淡化了专业之间的界限,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三是淡化了软件实验与硬件实训的界限,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实践效果。将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设立成多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结构,有助于不同专业进行优化组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扬弃了传统实验内容,系统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工程性实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实训中心开设的电工技术等7门基础实训课程,实训项目78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占60%。电子产品组装、设计实验室、创新性实验室长期对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的空间和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如完成“大学生创新性、研究性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级2位同学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湖南赛区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立强调课程之间和专业之间的融合、个人能力培养与团队协调发展的融合,从电工电子实践初步、电路基础实验、电工技术实训等八个方面开设实训项目,并先后编写出版相应的实训教材和自编实训讲义。
  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量,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电子技术的理论课学时为56,实践学时为16,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为1∶3.5;电路基础(电工基础)的理论课学时为56,实践学时16,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为1∶3.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理论课学时为32,实践学时为32,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为1∶l。
  二、教学方法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递阶式教学
  在实践性教学方法上,我校实验实训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将实验依附于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了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培养、设计能力训练、综合技能提高、创新人才指导的“五级递阶式教学”新模式。
  基础知识教育指在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内进行为期1周的实习,包括基本工具的使用、基本焊接技术练习、基本的继电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电子小产品的安装调试、交直流电路的常识、安全用电知识教育等。这项教育每年面向全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受益面广。
  基本技能培养包括电工技术实训、电路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等,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训占60%以上,主要培养实践技能和实验的分析方法。该级实训同样面向全校电类各专业的学生。
  设计能力训练主要面向电类各专业进行电子课程设计和单片机课程设计,由给定题目或自选题目到设计、安装、调试全过程,采用项目式进行系统的训练,各门课程的设计训练时间为1周。
  综合技能提高是指电子综合实训和课外自主创新性实训与研究:电子综合实训包括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实训、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等。课外的创新性实训与研究包括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等,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通常2个人组成一组,老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创新人才指导主要是指培养“三创”人才,即创业、创新、创造性人才,利用课外时间(含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电子设计比赛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竞赛、“挑战杯”创业竞赛、老师的科研课题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一至三级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训课尽量采用1人1组,可减少学生依赖性,增加主动性,体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第四级和第五级是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的环节,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如步进电机控制器、简易汽车信号控制器、简易数字频率计、低频数字式相位测试仪等实训项目都融入了科技创新的成果,尤其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研究成果,如三相应急电源、智能综合继电保护装置、电子节气门智能控制器等。
  在实践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部分多媒体课件放在系部的网站上,供学生事先浏览和预习,为进行实训做好准备。此外,还实行实训室全面开放、学生网上预约实训,形成以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自主式、合作式、开放式、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供条件。
  三、加快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实践教学人员多样化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实训技术人员,还必须有较高水平的理论课程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等参与到实验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中来,以整体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与质量。针对过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多次召开实践性教学研讨会,广泛听取意见,探索符合新时期办学规律的队伍组成模式,形成了由五部分人员构成的动态稳定的队伍组成模式,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目前活跃在实训中心的人员实行“五线谱”,有五个部分:实行八小时上班的专职实训人员、兼职教师、涉及实训教学内容的任课老师、新进中青年教师、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对涉及实践教学内容的任课老师,学校要求必须保证实训课时在现场指导,要求新进中青年教师必须在实训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安排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在实训中心协助工作。
  学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有计划地组织实训人员进行培训,还将专职人员派出去培训、学习和交流。目前学校实训中心现有专职实训技术人员7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或者硕士学位,平均年龄35岁,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四、考核方法上,实行考核多元化,并形成了完善的考核体系
  在实验实训考核方法上,实训中心建立了多元实验实训考核体系。根据课程与实验实训项目的不同,考核设笔试、口试、操作、设计制作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实验实训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数电和模电实训采取平时实验实训成绩和考试实验实训成绩两部分组成的记分办法,而且考试由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操作部分的内容是随机的,在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室后由学生自己从题卡中抽出什么内容就完成相关内容的实验实训测试;又如电工电子实习,成绩由电工和电子两部分构成,每部分都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并有详细的评分体系,指导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如实地评定成绩,激励学生认真进行每个子项目实训。这样的考核既激发了学生实训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语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实践经验出发构建了以实践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即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可选择的对策和建议:加强课程、专业之间的融合,淡化它们之间的界限;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递阶式教学;要实行实践教学人员多样化;实行考核多元化。极大地丰富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能为高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进而为推动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上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柯常青.欧盟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举措[J].中国人才,2012,(3):36-38.
  [2]丁志群,赵洪霞,王金霞,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15-17.
  [3]雷云玲,李再新,刘芳.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4):115-118.
  [4]任彦华.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5]王铁钢,欧月娥.改革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2008,(4):169-170.
  [6]李豫黔.论高校实践训练课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4):18-21.
  [7]关荣锋,董兴法.创新人才培养与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6):45-46.
  [8]夏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2):36-37.
  [9]高海,沈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31-3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分析了现行电能量计量系统旁路代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半自动化处理的解决方法,以期达到高效、准确的旁路代判定,减少无用告警和人工繁琐。  关键词:电能量计量系统;旁路代;半自动化处理  作者简介:王信(1985-),女,湖北黄冈人,湖北省电力公司黄冈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
期刊
摘要:随着电网建设的升级发展,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电网建设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在农网改造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对加强农村配电网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促进农村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电力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  关键词:配电网;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作者简介:刘莉(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电力公司,工
期刊
摘要: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规划对于指导电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福建电网目前的实际情况,从福建电网的网络结构、运行方式以及规划建设方向三方面着手,针对电网规划、输变电工程可研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电网规划;信息化系统;输变电工程;网络优化  作者简介:邱添(1988-),男,浙江金华
期刊
摘要:阐述了变电站运行人员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原因,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人员心理分析、制度解读、案例分析、规范化操作训练等几个方面。并将上述对策应用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变电站;误操作;运行人员  作者简介:周秧(1981-),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浙江 建德 311600)孙晓峰(1971-),男,浙江萧山人,浙江省
期刊
摘要: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发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网发展;配电网;变电站  作者简介:赵海波(1981-),男,山西长治人,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工程师;贾杏平(1980-),女,山西长治人,山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助理工程师。(山西 太原 030002)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电网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完成,生产管理系统经过近五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生产管理运行数据。同时电网对运行数据录入及时率、归档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电网规划、建设、系统高效运行的要求,需要对生产管理系统中响应较慢的模块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关键词:海量数据;多表关联查询;索引失效;系统优化  作者简介:闫训超(1975-),男,江苏沛县人,国网电力科学
期刊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国内水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共识。结合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人才队伍建设实践,分析了现代水电厂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探讨了人才队伍培养的方式、影响因素、关键环节和配套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建电厂;人才队伍;人才引进  作者简介:周业荣(1
期刊
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原贵州省电力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仿真培训基地(变电、火电)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占地20余亩。现有员工11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指导教师10人,其中高级指导教师5人,中级指导教师4名,兼职指导教师3人。近6年共完成各类仿真培训422期,培训各类电力生产运行人员3454人次,其中变电仿真培训288期、1767人次,火电仿真培训134
期刊
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仿真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基地于2006年通过中电联组织的仿真基地评估,被授予“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变电类)”。  一、基地概况  基地仿真培训装置于1991年开始规划建设,于1993年建成了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模拟培训装置(两套)和电网微机调度自动化系统;1995年建成220kV变电站仿真培训装置;1996年建成200MW火电机组仿真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机房建设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青州市供电公司引用“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加强机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保证了信息网络机房内系统及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提升了信息网络机房的运行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网络机房;6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