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及网络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由传统走向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根据学校实情准确定位,同时应用大数据的手段能够把资源有机地进行整合,以个性化的方式推送到读者阅读空间,并且实现统一搜索;另外,注重移动端的使用,积极打造适用的移动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率 大数据时代 数字图书馆 阅读理念 知识空间
知识的传播途径很多,从文字出现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到孔子开办学堂讲学;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今的各类高校学府,知识从古至今都是推动整个时代进步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出现,成功的打破了传统知识的传递方式,知识转变为数据在网络电子媒介上24小时不断播放,传统的课堂、有趣的知识点都能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这是一个知识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数据盛行的时代,知识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理念发生紧跟时代的变化,同时,图书馆办馆理念也需要相适应的变化。在当前,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读者获取知识数字化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势在必行。
本文从理念的角度出发,就建设现代高校数字图书馆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以为同行共勉。
一、分析学校实情,定位建设目标
建设学校的数字图书馆,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是拍脑门去决定的一件事情,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且平衡这些制约因素,来建设自己学校适用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前期论证阶段,分析学校实情,定位建设目标是基础,是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
1.考虑学校的经济基础
对于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升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在升格时期就积累了大量的外债,学校在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就非常不错了,日常所搞的基建建设、实验实训建设以及其他的各类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校管理层很难拿出、也不愿意拿出资金去建设数字图书馆,因为还有更多的地方要运用到这些资金,所以,引进专项资金是必须考虑的一条建设出路。
2.在师生间建立合理的数字化阅读理念
数字化形式的阅读,从现在获取知识的效果和结果来看,有其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短板和硬伤。
它的优势是,读者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去阅读学习,并且种类丰富,信息量大;尤其获取某些专门信息,通过查询的方式获取更为流畅。但从近年数字化阅读的情况来看,它的效果和结果令人担忧。表现为:一是获取知识的笼统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阅读者不是系统地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它的结构性,而是走马观花粗劣地去浏览,出现知识把握的片面性;二是造成对网络的沉迷性,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既是福音同时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也是灾难,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的使用网络,建立良好的阅读理念,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一个社會性的课题;三是资源建设的规划性问题和严谨问题,因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在资源建设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资源建设整体规划性问题和资源采集的严谨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和企业共同回避,本着严谨的态度去解决。
综上,数字化阅读理念应该是有取舍的去阅读,而不是一味地全面化的拿来,应该是知识的研究和获取是全方位的,因此,纸质图书不是抛弃的对象。
3.实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馆内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简洁、方便、立体、安全的信息化系统,来管理馆内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首要条件,在系统中应包含采访、编目、流通(包括阅览、借阅等)、典藏、系统管理、统计、应用服务等基本功能模块。
这些模块的设置用来实现书目数据的批量查看、订购、验收以及提供经费管理、统计报表、数据文档的维护等功能;同时遵循多种国际国内标准,支持多种语言编目;另外对图书资源能够实现入藏、剔旧、修补、调拨、清点等动态管理,可以根据收藏地及书刊状态设定规则,通过规则实现书目的批量分配。也必须实现流通借还、管理、阅览、委托流通业务方面的主要功能;系统需具有强大的续订功能,可以实现单独续订和各种批量续订,可进行多种批量操作,如订购、新增、修改、删除等。
当然,还有许多功能需要根据馆内工作及流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使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二、按照读者对知识需求,打造个人知识空间
从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发展为现在的数字图书馆,结合移动技术、特色库、移动图书馆等,把图书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读者面对一个个封闭的资源库、应用系统,很难将复杂、多变、异构、交叉重叠的资源与服务按照学习研究的需要重组成适应用户需求和服务方向的新体系,使得图书馆灵活性和应有的强大功能难以发挥和利用,通过现在的大数据模式,打造兴趣空间很有必要。
1.结合大数据,进行知识重构
运用大数据的手段,整合重构馆内全部资源,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实现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知识空间,读者不仅可以在空间中获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在空间中发表阅读感受、创新思想等。这就需要打破传统书报刊信息组成形式,将资源进行重组,打造符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资源。
2.学习不是个人行为,注重沟通交流
博众家之长,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知识重构基础,构建读者交互平台,实现与其他读者协作和交流的互动关系,更有与一流学者、专题作者、专题读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好的实现信息流转。
三、结合师生教学与科研需求,打造资源平台,合理利用移动端
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不论如何去建设,它的宗旨不能改变,即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地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各行各业,对于扩展教育行业移动端的功能势在必行。 在平台中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即促进教学形成性评价,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活跃度;扩充课堂学习纬度,培养移动阅读习惯;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打破校本资源瓶颈;实现教务一键查询,打通教务信息孤岛;增强交流沟通,实现师生互动。
四、整合资源,实现统一搜索管理
在图书馆中,读者如何能够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教学与科研所需的知识,解决搜索问题是关键。建设一站式搜索模式实现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等各种资源在同一平台统一搜索、获取,不论是学习、研究、写论文、做课题都能够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学术资料是统一搜索管理平台建设的目标。
在实现统一搜索管理时,首先需要整合资源,将馆藏中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按照图书馆收藏量,整理后清晰地呈现给读者。结合大数据功能,使读者能够深度搜索,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准确、全面的文献信息,同时最好能够揭示图书的详尽信息,如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部分正文等,达到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如果读者需要获取图书内部详细的知识,更需提供随书光盘下载服务功能。
统一搜索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图书搜索方式,联系了网络和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在构建的过程中,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需认真细化,把建设的顶层设计搞好,才可做到事半功倍。
五、建设个性化的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读者对所有知识的普遍访问,即“5A”目标,指的是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其实质就是突破传统图书馆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
在建設移动图书馆时需突出它的两个特点,即检索和碎片化阅读,检索是依托一站式搜索引擎来实现的,而碎片化阅读是移动终端阅读的主要形态,需要对文本、视频、音频等相配套的资源进行严格的精细化,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把互联网上已高效运行的云服务共享体系嵌入移动图书馆平台,使读者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本馆资源,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获取馆外资源。
在移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为每位新入学的学生必须定制一个个人中心。通过该中心可以完成馆藏借阅查询、续借、预约、借阅证挂失等自助服务,还可以完成借书到期提醒、图书馆新闻、通告、专题新书通报、热门书推荐等短信提醒和信息推送服务等。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层次、性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校风学风等多重因素。如何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需要深入基层,集思广益,多进行研讨交流,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模式,但注意不是照搬,以建设自己特有风格的数字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助力。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编号:NJTZ1718)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7期
[2]《基于大数据融合的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QOS保障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2期
[3]《高校图书馆移动APP新服务模式初探》《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8期
[4]《移动图书馆平台构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3期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率 大数据时代 数字图书馆 阅读理念 知识空间
知识的传播途径很多,从文字出现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到孔子开办学堂讲学;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今的各类高校学府,知识从古至今都是推动整个时代进步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出现,成功的打破了传统知识的传递方式,知识转变为数据在网络电子媒介上24小时不断播放,传统的课堂、有趣的知识点都能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这是一个知识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数据盛行的时代,知识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理念发生紧跟时代的变化,同时,图书馆办馆理念也需要相适应的变化。在当前,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读者获取知识数字化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势在必行。
本文从理念的角度出发,就建设现代高校数字图书馆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以为同行共勉。
一、分析学校实情,定位建设目标
建设学校的数字图书馆,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是拍脑门去决定的一件事情,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且平衡这些制约因素,来建设自己学校适用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前期论证阶段,分析学校实情,定位建设目标是基础,是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
1.考虑学校的经济基础
对于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升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在升格时期就积累了大量的外债,学校在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就非常不错了,日常所搞的基建建设、实验实训建设以及其他的各类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校管理层很难拿出、也不愿意拿出资金去建设数字图书馆,因为还有更多的地方要运用到这些资金,所以,引进专项资金是必须考虑的一条建设出路。
2.在师生间建立合理的数字化阅读理念
数字化形式的阅读,从现在获取知识的效果和结果来看,有其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短板和硬伤。
它的优势是,读者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去阅读学习,并且种类丰富,信息量大;尤其获取某些专门信息,通过查询的方式获取更为流畅。但从近年数字化阅读的情况来看,它的效果和结果令人担忧。表现为:一是获取知识的笼统性,在大部分时间里阅读者不是系统地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它的结构性,而是走马观花粗劣地去浏览,出现知识把握的片面性;二是造成对网络的沉迷性,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这一人群中,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既是福音同时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也是灾难,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的使用网络,建立良好的阅读理念,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一个社會性的课题;三是资源建设的规划性问题和严谨问题,因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在资源建设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资源建设整体规划性问题和资源采集的严谨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和企业共同回避,本着严谨的态度去解决。
综上,数字化阅读理念应该是有取舍的去阅读,而不是一味地全面化的拿来,应该是知识的研究和获取是全方位的,因此,纸质图书不是抛弃的对象。
3.实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馆内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简洁、方便、立体、安全的信息化系统,来管理馆内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首要条件,在系统中应包含采访、编目、流通(包括阅览、借阅等)、典藏、系统管理、统计、应用服务等基本功能模块。
这些模块的设置用来实现书目数据的批量查看、订购、验收以及提供经费管理、统计报表、数据文档的维护等功能;同时遵循多种国际国内标准,支持多种语言编目;另外对图书资源能够实现入藏、剔旧、修补、调拨、清点等动态管理,可以根据收藏地及书刊状态设定规则,通过规则实现书目的批量分配。也必须实现流通借还、管理、阅览、委托流通业务方面的主要功能;系统需具有强大的续订功能,可以实现单独续订和各种批量续订,可进行多种批量操作,如订购、新增、修改、删除等。
当然,还有许多功能需要根据馆内工作及流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使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二、按照读者对知识需求,打造个人知识空间
从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发展为现在的数字图书馆,结合移动技术、特色库、移动图书馆等,把图书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读者面对一个个封闭的资源库、应用系统,很难将复杂、多变、异构、交叉重叠的资源与服务按照学习研究的需要重组成适应用户需求和服务方向的新体系,使得图书馆灵活性和应有的强大功能难以发挥和利用,通过现在的大数据模式,打造兴趣空间很有必要。
1.结合大数据,进行知识重构
运用大数据的手段,整合重构馆内全部资源,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实现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知识空间,读者不仅可以在空间中获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在空间中发表阅读感受、创新思想等。这就需要打破传统书报刊信息组成形式,将资源进行重组,打造符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资源。
2.学习不是个人行为,注重沟通交流
博众家之长,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知识重构基础,构建读者交互平台,实现与其他读者协作和交流的互动关系,更有与一流学者、专题作者、专题读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好的实现信息流转。
三、结合师生教学与科研需求,打造资源平台,合理利用移动端
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不论如何去建设,它的宗旨不能改变,即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地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各行各业,对于扩展教育行业移动端的功能势在必行。 在平台中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即促进教学形成性评价,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活跃度;扩充课堂学习纬度,培养移动阅读习惯;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打破校本资源瓶颈;实现教务一键查询,打通教务信息孤岛;增强交流沟通,实现师生互动。
四、整合资源,实现统一搜索管理
在图书馆中,读者如何能够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教学与科研所需的知识,解决搜索问题是关键。建设一站式搜索模式实现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等各种资源在同一平台统一搜索、获取,不论是学习、研究、写论文、做课题都能够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学术资料是统一搜索管理平台建设的目标。
在实现统一搜索管理时,首先需要整合资源,将馆藏中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按照图书馆收藏量,整理后清晰地呈现给读者。结合大数据功能,使读者能够深度搜索,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准确、全面的文献信息,同时最好能够揭示图书的详尽信息,如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部分正文等,达到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如果读者需要获取图书内部详细的知识,更需提供随书光盘下载服务功能。
统一搜索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图书搜索方式,联系了网络和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在构建的过程中,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需认真细化,把建设的顶层设计搞好,才可做到事半功倍。
五、建设个性化的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实现读者对所有知识的普遍访问,即“5A”目标,指的是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其实质就是突破传统图书馆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
在建設移动图书馆时需突出它的两个特点,即检索和碎片化阅读,检索是依托一站式搜索引擎来实现的,而碎片化阅读是移动终端阅读的主要形态,需要对文本、视频、音频等相配套的资源进行严格的精细化,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把互联网上已高效运行的云服务共享体系嵌入移动图书馆平台,使读者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本馆资源,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获取馆外资源。
在移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为每位新入学的学生必须定制一个个人中心。通过该中心可以完成馆藏借阅查询、续借、预约、借阅证挂失等自助服务,还可以完成借书到期提醒、图书馆新闻、通告、专题新书通报、热门书推荐等短信提醒和信息推送服务等。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层次、性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校风学风等多重因素。如何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需要深入基层,集思广益,多进行研讨交流,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模式,但注意不是照搬,以建设自己特有风格的数字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助力。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研究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编号:NJTZ1718)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7期
[2]《基于大数据融合的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QOS保障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2期
[3]《高校图书馆移动APP新服务模式初探》《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8期
[4]《移动图书馆平台构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