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音符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女儿很喜欢音乐,看到她每天沉醉在音乐的旋律里,我们内心充满了喜悦。
  上小学一年级时,女儿选学了二胡。老师是她现在就读中学的退休语文老师,姓胡,老先生拉得一手好二胡,方圆数里出了名。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那简直是天籁之音。
  老先生家有个院子,他专门收拾了一个大房间,作为教室。开课的时间多在周末,记忆里,好像老先生开了好几个班,实行轮换制——轮不到上课的,就在院子里支上架子,大家自顾拉起二胡,尽可以旁若无人。班上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到五六岁,大到五十多岁,每班二十人左右,济济一堂。
  在那群学生中,我的女儿因个子小,静静地坐在角落,不吭不响,和她身高不相上下的二胡,放在腿上,一手握着琴干指按琴弦,一手握着弓杆。她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先生拉琴的动作。
  老先生教得很用心。他每拉上一小段——难的地方只拉一句——就悉心讲解动作要点,两三次后,再让学生们跟着拉。因掌握的快慢程度有别,大家拉出的调子此起彼伏。但我似乎能从中清晰地听出女儿指尖滑出的音符。
  渐渐地,挑指、滑指等难度大的动作,女儿也能够做得有板有眼,娴熟流畅。没想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她能将两根看似平常的弦线,调教得如行云流水。
  二年级下半学期,女儿选了剑桥英语兴趣班,只好在我的劝告下,停了二胡学习。那时,她拉的《二泉映月》如怨如诉,如悲如泣;《赛马曲》蹄声得得,马鸣啾啾。后来,整个小学期间她再没动过二胡。慢慢地,二胡的弦断了,再后来,从高处掉下来彻底散了架,静静地躺在一个角落,如今早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再问女儿,当年那娴熟的指法也全然不记得了。
  初一新生军训结束后,学校搞文艺活动,很多学生登台展现才艺。对于女儿,二胡自无法拾起。回家后,她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说还想再学乐器。其实,我也早有这个想法。想起街头巷尾那悠扬的乐声,温暖的月光,摇曳的凤尾竹,那些拎着一挂挂葫芦丝也能熟练地吹出优美曲调的兜售者,俨然也成了音乐人。许是学来不难,就学葫芦丝吧。
  我为她选了一个朱姓女老师。老师说,女儿对音乐的领悟力超出她教的其他孩子,吹奏很少跑调。老师说时,就像表扬自己的孩子,一脸自豪。
  下課回家,女儿第一件事就是练习葫芦丝,每天如是。学了不到八个月时间,女儿已基本学完了所有的课程,《春到草原》《侗乡之夜》《渔歌》等曲子都很熟稔了。
  不久,女儿又提出了想学钢琴。我没有肯。隔了几天,她又要学巴乌,说还是向朱老师学习。还说,大家和老师将巴乌的价格也谈妥了,大有先斩后奏的意味。周六去接她,先从老师家出来的孩子背的、拿的还是葫芦丝,女儿下楼时,手上却多了一个乐盒。我想,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巴乌了。女儿一脸的兴奋,见我时,目光躲闪着;说是大家都买的,最后只她一人有,善意的谎言我没点破。
  到家时,她匆匆跑上楼。等我进门时,女儿已在吹奏《笑傲江湖》,我最爱的曲子。一曲终了,女儿仰起头:“爸爸,等巴乌学完了,我还想学笛子。”
  心中有爱乐自扬。女儿那指尖唇间飞扬的乐曲,源于她的心间是对生活的憧憬热爱与青春律动……在人生的旅途上,有音乐相伴,我想无论于我,还是女儿,都是一种难得的美丽,更是一种幸福抑或向上的追求吧。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秋天来了,树上叶儿慢慢变黄,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像一个个金色的音符,弹奏着秋的乐章。  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一群燕子准备向南方飞去。是啊,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么?  燕子伶伶在枝头上快乐地跳跃着,与阳光嬉戏。  领头的燕子发话了:“伶伶,还不快去准备准备,大伙儿马上就将迁往南方了。”  “准备?准备什么?这儿阳光暖洋洋的,多好啊,我哪儿也不去,我才不去受那份长途跋涉的罪呢?”伶伶回答道。  不管其它
期刊
13岁的青岛女孩孙正雯跳楼自杀,她的遗书中赫然留下这样一番话:“我一共才活了13年零5个月,而我上初一到现在才1年零1个月。在这期间你们私自拆看了多少封我的信件?加上我的私人日记,印出来叠一叠差不多有词典那么厚了。我交几个笔友怎么了?只是初一下学期,几封信件而已,远隔千里的两个人用笔聊聊天,有什么害处吗?”如此愤怒的质问,让我很难想象这个小小的女孩曾经承受过多大的煎熬!可惜她的父母不曾在意,没有好
期刊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澳门。  首站是澳门的老城区,道路很狭窄,基本都是单行道,但一辆辆汽车沿街停放得井然有序,行车一点也不显堵塞。这里的房子虽然都是高层,但建筑陈旧,很拥挤。妈妈告诉我,澳门地少人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去澳门,必去大三巴牌坊,大三巴原来是一所教堂,因为三次不同程度的燒毁,只留下了正面的墙壁。但
期刊
《千与千寻》的故事  周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女儿看得目不转睛,我凑过去瞅一眼問:“这什么动画片呀?”  “宫琦峻的《千与千寻》!”女儿头也不回地答道。  “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呀?”我又问。  女儿终于挪开了盯着电视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说:“老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妖怪世界,遇到了一位高富帅,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土肥圆爹娘!”  做女人,应该生
期刊
晚上,憨憨熊准备出门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心里面空空的,好像少了点什么。  早上出门时,背的那个漂亮的背包在桌上,没丢。  中午出去时,捧的那个好看的花瓶在架子上,没丢。  下午离开家时,戴的那个彩色的帽子扣在椅子上,没丢。  ……  那,少了什么呢?憨憨熊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什么都在,可是为什么,总觉得丢了一样东西呢?  对了,憨憨熊拍了拍大脑瓜:“我丢了一个秘密呀!”  早上,憨憨熊记得在漂亮
期刊
1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诗电影”计划总导演、著名诗人海啸(2012年07月19日),海啸说:“中国当代真正的诗人不超过100位。”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产生过世界闻名的唐诗宋词元曲的泱泱大国,当代居然只有100位诗人,不可思议!一个国家为什么要有诗人,要有多少诗人才是合适的?  最近几年,世界多个国家的学者从多个方面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前苏联的文学家将解体归结为诗人在苏联成为稀有品种,因为
期刊
家乡的古银杏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夏,古银杏便撑开她那浓密的“大伞”为过往的行人遮风挡雨。尤其到了假日,银杏树下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三五成群在绿阴下追逐打闹,七八个小孩手拉手围着古银杏粗壮的枝干唱啊、跳啊,那银铃般的笑声仿佛穿过了稠密的枝叶直上云霄。  到了秋天,银杏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小金果,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金光,煞是惹人喜爱。要是这时谁家来了客人,古银杏树必定成为客人们
期刊
刚下过一场秋雨,似薄纱的雾气笼盖着田野。太阳公公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起舞,发出动听的“沙沙”声。  突然,有个穿漂亮衣服的稻草人吸引了我。它张开双臂随风飘动,像是在翩翩起舞,再衬着绿波金浪,看上去特别有趣。我问外婆:“稻田中间为什么要竖一个假人呢?”外婆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看稻穗,一个个垂着头,说明稻子要成熟了。稻香也引来了馋嘴的小鸟,它们想偷吃粮食,有个小假人放在稻田中
期刊
中国的面点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小朋友一定也吃过很多面食吧?今天我要教大家发一次面,做出三种花样的面食,你是不是很想学学呢?  准备阶段——发酵:  先准备500克面粉,然后将5克酵母用250克、30度的温水调均,可加少量白糖,将水和面粉揉和至面光手光盆光,之后放在温暖处充分醒发一个小时左右。发好的面约为开始时的两倍大。将发好的面分成三份,进行下面的三种操作。  制作阶段:  鲜花卡通馒头
期刊
星期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来到美丽的梁丰生态园游玩。我们一边观赏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边呼吸著清新的空气,走走停停,感觉舒服极了!  突然,我发现一朵小花上躲着一只小虫子。仔细一看,它的身体像半个小球,上面亮亮的,滑滑的,颜色鲜红鲜红的,就像是穿了一件红色的盔甲,最可爱的是它背上有几个黑黑的圆点。爸爸让我数一数,我一数,一共有七个。爸爸告诉我,所以它的名字叫七星瓢虫。爸爸还对我说,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