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当今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工学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探索 改革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我院坚持以工学结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为导向、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基础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办公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各专业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最基本的操作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完善方法,改变手段。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切合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特征和教学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学生对授课缺乏喜好、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积极性差等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例如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师用机可以控制学生用机。这样一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控制。
(3)提高课件质量,注重精讲多练。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重内容上的要点提示,还要注重声音、图片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喜好。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4)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巩固和提高。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协会、开设计算机辅修班、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比赛等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2.项目教學。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word文字编辑内容讲完后,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制作学校招生简章。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缺乏系统性和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坚持不下去。这时,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来编排课程,每一次课程都有明确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分析和操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学校招生宣传单为总项目,再分解成各个小项目,如:文字载入、格式设置、表格设计与制作、图文表混合排版、打印出稿等。这些小项目都是由学生以前操作过的,比较熟悉,理解和分析起来也得心应手。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完美地将学校招生简章制作出来,非常有成就感。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为此我们教师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编辑室,为学校同学和教师服务。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编写校编教材时,有大量的表格、文字输入、图片排版工作都是由各编辑室完成的。有时还会安排学生到打印室做兼职。这样学生获得了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打破孤立的教学,使计算机教学服务于本专业
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通过制订计算机课程体系和重组教学内容,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连成一体,而且能够达到不断提高的水平。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也逐步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这既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的教学目的,即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而且也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教育。
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使得计算机知识能够服务于本专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应按照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由于本门课程是以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在考核时应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两个部分:
1.理论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和作业考核以及单元测试考核,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要点以及熟练程度,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笔试答卷。
2.操作考核。包括两个部分:单项考核、综合考核。单项考核:根据每个章节所学内容针对难点重点考核。综合考核:在学习结束之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考核方法可以采用公开演示,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各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以下是笔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特别是其中一些教学内容以采用项目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任务驱动为载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项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出发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做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探索 改革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我院坚持以工学结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为导向、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基础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办公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各专业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最基本的操作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完善方法,改变手段。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切合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特征和教学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学生对授课缺乏喜好、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积极性差等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例如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师用机可以控制学生用机。这样一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控制。
(3)提高课件质量,注重精讲多练。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重内容上的要点提示,还要注重声音、图片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喜好。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4)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巩固和提高。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协会、开设计算机辅修班、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比赛等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2.项目教學。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word文字编辑内容讲完后,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制作学校招生简章。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缺乏系统性和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坚持不下去。这时,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来编排课程,每一次课程都有明确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分析和操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学校招生宣传单为总项目,再分解成各个小项目,如:文字载入、格式设置、表格设计与制作、图文表混合排版、打印出稿等。这些小项目都是由学生以前操作过的,比较熟悉,理解和分析起来也得心应手。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完美地将学校招生简章制作出来,非常有成就感。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为此我们教师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编辑室,为学校同学和教师服务。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编写校编教材时,有大量的表格、文字输入、图片排版工作都是由各编辑室完成的。有时还会安排学生到打印室做兼职。这样学生获得了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打破孤立的教学,使计算机教学服务于本专业
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通过制订计算机课程体系和重组教学内容,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连成一体,而且能够达到不断提高的水平。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也逐步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这既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的教学目的,即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而且也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教育。
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使得计算机知识能够服务于本专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应按照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由于本门课程是以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在考核时应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两个部分:
1.理论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和作业考核以及单元测试考核,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要点以及熟练程度,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笔试答卷。
2.操作考核。包括两个部分:单项考核、综合考核。单项考核:根据每个章节所学内容针对难点重点考核。综合考核:在学习结束之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考核方法可以采用公开演示,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各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以下是笔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特别是其中一些教学内容以采用项目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任务驱动为载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项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计算机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出发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做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