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治好耳聋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世界上首次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试验,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聪的人终于听到了久违了的声音。
  这些志愿者是因疾病或外伤失去听力的。他们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种无害的病毒之后,病毒含有的一个基因使耳内的听觉感受器重新长了出来。
  目前改善或恢复听力的常用手段是助听器和耳蜗移植。但助听器仅是把声音音量放大。耳蜗移植虽然可以把声波转化成大脑能解读的电信号,但并非所有频率的声波都能转化;这意味着,在听人说话和欣赏音乐时,很多细微的差别是无法辨清的。
  比起这些技术来,基因疗法能更大限度地恢复失聪者的正常听力。因为它实质上是修复耳朵,而不是人工模拟耳朵的工作。
  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耳朵是如何工作的,还有很多事情为我们所不知。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其中,内耳的构造是最精致巧妙的,可惜它藏得太深,我们很难在不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单独把它分离出来研究。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声波传入耳朵之后,先是使耳膜振动起来。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在耳蜗的一部分区域,密密麻麻地排布着成千上万的听觉感受器——纤毛细胞(又分为内纤毛细胞和外纤毛细胞)。声波被外纤毛细胞放大后,引起内纤毛细胞振动,由此触发了内纤毛上的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把信号传到大脑。大脑经过处理后,就成了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但不论内纤毛细胞还是外纤毛细胞,都会被过大的音量、药物(像某些抗生素)、或者疾病损坏,损坏之后就不能再生。2003年,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基因能够把支撑纤毛的基底细胞(如果把纤毛细胞比作一棵树,基底细胞就相当于树周围的土壤),转变成两种类型的纤毛细胞。由此他们想到,或许可通过这种办法来修复受损的听力。其中有一个基因叫Atoh1。这个基因进入基底细胞后,会指导它们分裂,变成一个个新的纤毛细胞。
  基因疗法恢复听力
  2013年,科学家用老鼠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把Atoh1基因嵌入一种无害的病毒体内,然后把病毒注射到老鼠的耳蜗。这些老鼠耳蜗内的纤毛细胞已经彻底损毁。2个月后,这些老鼠的听力提高了2分贝。听力提高2分贝的效果相当于,当你听歌时,把耳朵捂住和不捂耳朵的听力差别。
  2014年5月,科学家又在人身上开展同样的试验。他们招募了45名严重丧失听力的志愿者。他们的耳蜗内,尽管已失去大部分纤毛细胞,但纤毛根部的神经还是完好的。试验之后1个月,他们都恢复了正常的听力。
  当然,并非所有耳聋的人都适用这种疗法。接受治疗者,内耳纤毛的根部结构必须完好无损。单这一点,可能就要把很多天生耳聋的人排除在外了,因为他们有的连内耳的神经都损毁了。估计这项技术能使有听力障碍的人群中的1~2%改善听力。
  其实在自然界,很多物种,像鱼和鸟类,一生中内耳的纤毛细胞都会不停地再生。我们虽然没这个能耐,但有了这种疗法之后,也算稍稍弥补了缺憾。
其他文献
没错,我们都被海豚可爱的外貌给蒙了!  面相憨厚、可爱的海豚,因为被驯化后十分乖巧,所以一直被人们当做人类的高智商朋友。但随着科学家对海豚的深入了解,人们才逐渐醒悟:海豚并不那么可爱。  优点岂止海豚有?  美国动物学家指出,虽然海豚有许多看似复杂的行为,例如生活在庞大的社会群体、有同理心、善于与同类沟通等等,还能接受人类的驯化,做出很多高难度动作。但这种智商水平并非为海豚所独有,在其他动物身上也
期刊
这些超自然术语是怎么诞生的?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位于美国东南沿海的大西洋中,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神秘地点之一。1945年命运多舛的美国第19飞行中队在训练时离开美国的佛罗里达后,突然消失在这片三角形神秘水域内,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百慕大三角”这个词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美国作家文森特·加迪斯一篇杂志文章中首次将
期刊
2013年,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乌拉尔山区的车里雅宾斯克市坠落,造成了巨大损失。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比如摄影师马拉特·艾哈迈塔利耶夫,碰巧拍摄到了陨石坠落的场景(如图)。但设想一下,如果那时天文学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在事先得到“陨石预警”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去现场围观,那时会看到些什么样的震撼景象呢?  迎接“疯狂的石头”  2013年2月15日,乌拉尔山区原本极其普通的一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最不平凡的
期刊
在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并非按部就班地进行的。我们知道,最早的细胞生命大约是在35亿年前诞生的。可是在大约17~7亿年前这差不多10亿年的时间里,生命一直停留在蓝藻和微生物的水平。这段单调而漫长的岁月,被称为“进化的停滞期”。进化的进程直到大约7.5亿年前才开始重启,到了距今约5.2亿年前的寒武纪,终于迎来了一场大爆发——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涌现了大量复杂的生命。关于寒武纪大爆发,大家已经提出过很多解
期刊
现代物理学研究基本上是一项“烧钱”的活,动辄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设备。不过,假如你以为离开“高精尖”就寸步难行,那就错了。有时候,一个简单朴素的小主意,也可以漂亮地解决一些大难题。  搞笑和不搞笑的诺贝尔奖  1996年,安德烈·海姆还是荷兰一所大学的一名教授。他日常的工作是研究超导体的磁性,但他渴望去探索另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水能被磁化吗?  教科书上告诉我们:不能。但海姆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觉得这
期刊
一种已经存在了3.6亿年的古老水生物,它们是如何隐秘生活的?  它们就像是从外星来的怪物,在地球的海洋和河流湖泊中悠哉漫游。它们的外表平平凡凡,但一张开那血盆大口,立马会令人发怵,而它们的攻击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是深海里恐怖的吸血鬼——海八目鳗。  海八目鳗的解剖学  乍一看海八目鳗,外形跟鳗鱼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只是远亲,就像鳗鱼与哺乳动物的关系一样。严格地说,海八目鳗与鱼纲中的鱼类动物并
期刊
它发出1度电只需要1美分,合人民币6分钱,发电效率是天然气或水力发电机的6倍。拂面的1级清风都可以被它转变成电能,而它却异常简单,异常节能……  广阔的田野里,一个巨大的漏斗矗立在地面上,大约10米高的钢架漏斗,里面套了个白色大口袋,看上去像是磨面房里的粉碎机。这就是风漏斗发电机的样子,就这么简单。  漏斗的形状不是普通的圆锥形,而是八角形,锥部靠近地面。顶部是面向四面八方的进风口,无论哪个方向来
期刊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娇贵的器官,除了外面被坚硬厚实的颅骨保护着,里面还有一道重要的保护屏障,叫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由致密的内皮细胞排列而成的,它把每一根脑血管都裹起来,只让血液中大脑所需要的氧气和养分通过,而把细菌、病毒、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阻挡在外。它对于保护大脑非常重要,也是进入大脑的最后一道屏障。  但对于神经科医生来说,血脑屏障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倘若病灶藏于大脑中,那简直就没法
期刊
你想跟细菌对话吗?我们或许不久就可以跟细菌“对话”了。通过把光波转化成语言,西班牙生物学家已经开发出一项细菌和人“对话”的技术。眼下,细菌们“告诉”研究人员,它们生活的环境很舒适哩。  研究人员通过对埃希氏杆菌的基因进行改造,使之生产出会发各种颜色光波的荧光蛋白。荧光蛋白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酸碱度和含氧水平的变化,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波(比如,当细菌感到太热时,就发出红光)。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电
期刊
有读者来信问,宇宙大爆炸会不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声响?也有读者来信问,传说中的狮吼功究竟有没有?这两个问题都与声音有关,本文就尝试一并解答这个问题。  嘘!宇宙轻声爆炸了  宇宙大爆炸的声音我们听得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声波是机械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这种介质,所以宇宙大爆炸是没有声音的。如果我们非常有幸地亲临宇宙大爆炸的现场,也只能看到异常耀眼的光芒,而听不到任何声响。  那么,如果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