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乡一体化校本研修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联合荣成市第十一中学、荣成市第十二中学、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荣成市蜊江小学和荣成市世纪小学组建了蜊江学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注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发展,致力于打造城乡高效课堂,努力“成就师生精彩”。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聚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以校本研修为抓手,通过创新校本研修机制、拓展校本研修路径、完善管理评价体系,逐步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研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创新机制,构建校本研修新生态
  联盟尝试创新校本研修机制,探索适合教师自身发展的科研、课堂教学、特色课程建设共同体,着力打造一种“培训中能专业提升、研修中能团队共进、评价中能激励生成”的教学研究新秩序,努力营造共同探讨、平等互助、共享经验的研修氛围,形成有助于联盟内每一位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研修生态。
  1.突出发展需求,精准设计培训课程
  校本研修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联盟校本研修坚持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确定研修主题。一是在每学期末,利用SWOT分析法,围绕“教学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分别对联盟内青年期(教龄1~5年)、上升期(教龄5~10年)、熟练期(教龄10~20年)、成熟期(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发展期教师的能力短板,找准真问题,进一步梳理后作为下学期研修参考的主题。二是开学前一周,结合荣成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对各学校的各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汇总形成问题清单。
  联盟对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师德建设、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入手,将校本研修分为通识性培训和专业教育类培训,确立主题,因需设置,形成序列,为新学期学校培训计划的有效制定及培训课程的精准设计做好准备。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2.融合优质资源,精心打造师资团队
  联盟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结合实际,通过“专家引领、资源共享、同伴互助、自主研磨”,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1)借力专家资源,实行顶层指导。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联盟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级或国家级教研专家入校开展主题研修,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增强理论素养,并且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2018年,联盟邀请刘濯源团队到校进行学科思维可视化培训,引导教师提升思维水平;邀请即墨第二十八中学校长李志钢到校进行师友和谐互助专题培训,引导教师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2019年,联盟邀请上海课程专家韩立芬老师到校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主题培训,引导教师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力与执行力,收效明显。
  (2)依托区域资源,实行资源共享。为实现浅层教研向深层教研推进,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促进盟内学校共同发展,联盟与荣成市教研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全方位的结对指导机制,其中荣成市蜊江中学被荣成市教研中心认定为全市学科教学培育基地。学科教研员每月走进学校课堂,深入学校教研一线,参与到教师听评课等活动中,“把脉问诊”,培训指导,开出“方子”。
  (3)挖掘内部资源,实行同伴互助。联盟充分发挥盟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联盟名师队伍,创设“名师论坛”,开展名师点评,深化校本研修。
  (4)鼓励教师自荐,实行自主研磨。联盟围绕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德等方面,鼓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研修主题,实现由“参培”向“培训”的角色转变。每学期,各校均有二十多位教师成为培训师。
  二、拓展路径,践行校本研修新范式
  联盟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主体作用,积极探寻研修新形态,创新研修范式,激发参与热情,确保研修实效。
  1.主题探究式研修
  由蜊江中学牵头,组织联盟内学校每个年级组、每个学科组、每学期进行研修,由各组自定主题申报,并经联盟统一调配确定,形成对应序列,實现从零散研究走向有序整合,形成了“梳理问题—凝炼主题—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公开展示—反思回顾—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联盟成功完成了初一年级“师友互助学习”、初二年级“多元智慧课堂学习方式的构建”、初三年级“学科思维可视化”等年级组研修项目及“抓好读写工程,开发阅读 系列读本,提升师生素养”等学科组研修主题项目。
  2.情境体验式研修
  对于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当前教育改革新做法等,单凭专家讲授恐怕难以使教师理解接受。为此,联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师变身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分组展开研修学习,使教师都能参与课堂,在互动协作、浸润体验中加深理解,提升研修效果,形成了“确定课题—自主备课—模拟课堂—三微观课—课堂重构—教学课例”的研修流程。
  联盟将课程建设作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通过两个月的主题调研,多次与上海专家交流,结合校情,最终确定了研修课题“CIC(指创意、创新、创造)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二是围绕“CIC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上海跟岗研修学习。参训教师返校后,要开展返岗培训。具体来说,课题组从联盟12个学科中选拔50位中青年教师形成12个学习小组,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开展浸润式学习体验。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以学生角色进入课堂,以学习者的视角全程参与,在互动生成中深入领悟课程精髓,为后续上岗锻炼做足功课。在评课环节,教师现场组合,形成七个评课组和两个观察组。评课组主要关注课案亮点和改进措施;观察组主要聚焦评课发言并进行点评,形成观课报告。然后,授课教师研读分析观课报告中的建议,对本节课进行二次修改后重新授课,最终形成本学科特色课程的典型课例供全校教师学习。   此外,联盟长期坚持的“网络交流”“示范模仿”“同伴互助”等研修形式,也广受教师们的欢迎,效果显著。
  三、加强管评,形成校本研修新體系
  为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联盟构建了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来提升教师的研修水平。
  1.强化领导层面的规划引领
  联盟制定了《蜊江联盟校本研修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研修评价、研修保障等方面明确标准。一是要求学校细化校本研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建立并完善研修激励机制,并规定校长是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二是要求全体学校领导身体力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参加活动、指导教研不少于30次。学校领导研修要采取“两条腿走路”,既要参与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主题研修,也要参与教师自主专题研修等。
  2.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展示平台
  联盟努力为教师创设交流展示平台,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向上成长。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如优质课、优课、地市级公开课的评选。二是举办联盟现场会、研讨会暨教师教科研成果发布会,展示评选一学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如“联盟教研展示”“联盟思维可视化研讨会”“联盟师友合作研讨会”等,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深度思考,不断提升教研教学水平。三是成立小课题研究俱乐部,开设“蜊园论坛”。比如,针对熟练期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倦怠,容易固步自封”的问题,学校充分发挥熟练期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知识深厚的优势,让他们轮流讲述自己的教学小故事,利用小课题研究展示个人的成长历程。四是举办“精致·简课堂”课例研讨活动,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使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校级课例研讨活动,获得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并能得到教研员、名师的悉心指导,实现知识与智慧双增长。
  3.创新“菜单式”学分评价方式
  每学期初,联盟基于当前教育热点、教师需要等实际情况,统筹确定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并设置不同学分,供教师自主规划选择。联盟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12学分的校本研修(见表1),超出部分的学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对于积极参与研修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个人或团体则给予奖励。同时,每年举行“感动蜊园人物”评选活动,表彰“我身边的研修榜样”。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研修持续高效地开展。
  联盟校本研修的开展,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深度学习和跨界分享等问题,唤醒了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未来,联盟将继续保持对教育的热情,让专业成长成为每一位教师最美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在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及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围绕这些挑战转变教育理念,更新并反思知识结构,形成智慧与素养,提高数据处理及应用能力。基于大数据的支撑,为有效促进专业发展与成长,教师可以对专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培训模式、评价方式做出要求,在专业发展的行动自觉与共同体发展方面做出要求,走外促与内生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专业发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度思考,借助课文中的"例子",巧淘课文之"米",生成"巧妇"之"炊",得课文之法,下
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着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能,需要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提供适切而有效的教育助力。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秉承“高品质发展”的理念,以课程建设品牌化、课堂教学生态化、师资队伍专业化为抓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训进行了探索,力求推动教研、科研和培训的深度融合。  一、课程建设品牌化  课程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发是两个重要的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新概念,本文尝试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琵琶行并序》为例,研究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要诀:重视情境设
针对新冠疫情对正常教学造成的不良影响,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停课不停学”。经过两个多月的高中线上教学实践,笔者所在团队逐步探索出了多主体互动线上教学模式,以保证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基于QQ群的地理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