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临床较罕见,现报告浆膜下子宫肌瘤表面血管自发破裂1例并复习国内文献结合本病例总结其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的认识。
1、病例报道
患者,50岁,孕4产3,住院号:1908130,因突发性下腹痛11小时余于2019年05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部疼痛,尚可忍受,不能平卧,自服阿莫西林胶囊无缓解。下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里急后重,末次月经2019年04月29日,5日净,量与平时月经同。急诊于10时40分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佳,血压113/73mmHg,腹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有少许分泌物;宫颈:光,宫颈举痛阴性;子宫及双附件触及不清,右附件区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1、2019年05月22日本院盆腔彩超示:子宫肌瘤,宫底上方低回声(大小约44mmX48mm),右侧下腹部不均质性低回声(大小约44mmX56mmX59mm),腹腔积液(深约44mm),盆腔积液(约13mm)。2、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5ml。3、2019年05月22日尿HCG:阴性。拟定1、子宫肌瘤 2、盆腔包块性质待查:(1)卵巢囊肿蒂扭转? (2)卵巢黄体破裂?急诊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外观程紫蓝色,切开腹膜,可见盆腹腔内充满积血及积血块,清出积血约1000ml及积血块约200g,探查见左附件缺如,右侧卵巢略小于正常,外观形态及色泽正常,右侧输卵管无异常,子宫底部浆膜下见一直径约5cm大小瘤体,表面一表浅血管长约6cm壁薄,持续渗血,确诊为子宫肌瘤表面血管破裂出血,遂行电凝止血后子宫肌瘤剥除术,同时请外科医生探查肝、胆、脾、肠管、网膜等均未见明显出血点,遂常规关腹,同时置腹腔引流管2根(后穹隆及肝脏下各一根),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平滑肌瘤。
2、讨论
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临床较罕见,复习国内文献结合本病例总结其特点是:(1)好发年龄为30-50岁,高峰年龄为47-50岁,最小发病年龄为29岁,产后亦可发病;(2)多发生于瘤蒂较细的浆膜下子宫肌瘤;(3)常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动脉破裂内出血较重,可短期内出现休克;静脉破裂出血缓慢,多以腹痛为主要症状;(4)多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无关;(5)容易误诊,误诊为卵巢肿瘤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甚至肝脾破裂等。
其病因可能是:(1)肿瘤生长迅速,肌瘤体积增大,动脉血供应增加,肌瘤挤压周围静脉血管,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子宫肌瘤浆膜下静脉血管高度充血、扩张、迂曲,血管壁菲薄,在咳嗽、重体力劳动、大小便用力屏气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盆腔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子宫肌瘤表面浆膜下静脉血管更加充血扩张,菲薄的血管可能发生破裂出血。静脉血管壁薄收缩能力差,血管位于浆膜下子宫平滑肌收缩止血效果不佳,一旦发生破裂,往往为活动性出血,出血量与破裂口大小、破裂时间长短有关。(2)血管本身病变:如血管壁粥样硬化,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畸形等均可因轻微外力或腹压增加导致血管破裂;(3)血管损伤,如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4)子宫肌瘤变性,尤其是浆膜下肌瘤的表面血管非常丰富,交织成网,血管较粗,血管由于变性组织较脆弱而发生自发性破裂。
鉴别诊断:(1)需要与卵巢肿瘤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异位妊娠破裂鉴别,结合病史、年龄、尿HCG及B超不难诊断,但要注意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的情况。(2)非产科因素的子宫破裂:除操作过程中医源性子宫破裂外,常见于侵蚀性葡萄糖或绒毛膜癌,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伴有肛门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休克症状,结合病史及B超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变化,不难诊断。(3)卵巢转移性肿瘤:常见的为胃转移性肿瘤,好发年龄为30-45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块、腹水及胃肠道症状,盆腔检查可触及腹块,如为肿块破裂,需与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鉴别,消化道造影及B超可协助诊断。(4)卵巢腫瘤扭转:突然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体位改变后,发生下腹部剧痛,或原有附件包块,在体位改变后发生剧烈腹痛,应考虑扭转;腹部检查:下腹部一侧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盆腔检查可触及包块,位于子宫一侧或前后方,子宫与肿物连接处为蒂扭转部位,触痛明显可有发热,B超可协助诊断。(5)恶性腹膜间皮瘤:好发年龄为49-53岁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腹水和腹块,B超、CA125、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6)肝脾破裂:对于外伤性肝脾破裂不难鉴别,但对于迟发性的肝脾破裂和肝脾肿瘤自发性破裂,需要借助影像学诊断予以鉴别。
对于本病例患者既往未体检,此次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症状,术中探查确为肌瘤表面血管破裂至腹腔内出血,实属罕见。
1、病例报道
患者,50岁,孕4产3,住院号:1908130,因突发性下腹痛11小时余于2019年05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部疼痛,尚可忍受,不能平卧,自服阿莫西林胶囊无缓解。下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里急后重,末次月经2019年04月29日,5日净,量与平时月经同。急诊于10时40分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佳,血压113/73mmHg,腹平软,下腹部正中轻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有少许分泌物;宫颈:光,宫颈举痛阴性;子宫及双附件触及不清,右附件区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1、2019年05月22日本院盆腔彩超示:子宫肌瘤,宫底上方低回声(大小约44mmX48mm),右侧下腹部不均质性低回声(大小约44mmX56mmX59mm),腹腔积液(深约44mm),盆腔积液(约13mm)。2、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5ml。3、2019年05月22日尿HCG:阴性。拟定1、子宫肌瘤 2、盆腔包块性质待查:(1)卵巢囊肿蒂扭转? (2)卵巢黄体破裂?急诊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外观程紫蓝色,切开腹膜,可见盆腹腔内充满积血及积血块,清出积血约1000ml及积血块约200g,探查见左附件缺如,右侧卵巢略小于正常,外观形态及色泽正常,右侧输卵管无异常,子宫底部浆膜下见一直径约5cm大小瘤体,表面一表浅血管长约6cm壁薄,持续渗血,确诊为子宫肌瘤表面血管破裂出血,遂行电凝止血后子宫肌瘤剥除术,同时请外科医生探查肝、胆、脾、肠管、网膜等均未见明显出血点,遂常规关腹,同时置腹腔引流管2根(后穹隆及肝脏下各一根),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平滑肌瘤。
2、讨论
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临床较罕见,复习国内文献结合本病例总结其特点是:(1)好发年龄为30-50岁,高峰年龄为47-50岁,最小发病年龄为29岁,产后亦可发病;(2)多发生于瘤蒂较细的浆膜下子宫肌瘤;(3)常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动脉破裂内出血较重,可短期内出现休克;静脉破裂出血缓慢,多以腹痛为主要症状;(4)多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无关;(5)容易误诊,误诊为卵巢肿瘤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甚至肝脾破裂等。
其病因可能是:(1)肿瘤生长迅速,肌瘤体积增大,动脉血供应增加,肌瘤挤压周围静脉血管,使静脉血回流受阻,子宫肌瘤浆膜下静脉血管高度充血、扩张、迂曲,血管壁菲薄,在咳嗽、重体力劳动、大小便用力屏气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盆腔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子宫肌瘤表面浆膜下静脉血管更加充血扩张,菲薄的血管可能发生破裂出血。静脉血管壁薄收缩能力差,血管位于浆膜下子宫平滑肌收缩止血效果不佳,一旦发生破裂,往往为活动性出血,出血量与破裂口大小、破裂时间长短有关。(2)血管本身病变:如血管壁粥样硬化,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畸形等均可因轻微外力或腹压增加导致血管破裂;(3)血管损伤,如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4)子宫肌瘤变性,尤其是浆膜下肌瘤的表面血管非常丰富,交织成网,血管较粗,血管由于变性组织较脆弱而发生自发性破裂。
鉴别诊断:(1)需要与卵巢肿瘤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异位妊娠破裂鉴别,结合病史、年龄、尿HCG及B超不难诊断,但要注意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的情况。(2)非产科因素的子宫破裂:除操作过程中医源性子宫破裂外,常见于侵蚀性葡萄糖或绒毛膜癌,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伴有肛门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休克症状,结合病史及B超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变化,不难诊断。(3)卵巢转移性肿瘤:常见的为胃转移性肿瘤,好发年龄为30-45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块、腹水及胃肠道症状,盆腔检查可触及腹块,如为肿块破裂,需与子宫肌瘤自发性血管破裂鉴别,消化道造影及B超可协助诊断。(4)卵巢腫瘤扭转:突然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体位改变后,发生下腹部剧痛,或原有附件包块,在体位改变后发生剧烈腹痛,应考虑扭转;腹部检查:下腹部一侧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盆腔检查可触及包块,位于子宫一侧或前后方,子宫与肿物连接处为蒂扭转部位,触痛明显可有发热,B超可协助诊断。(5)恶性腹膜间皮瘤:好发年龄为49-53岁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腹水和腹块,B超、CA125、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6)肝脾破裂:对于外伤性肝脾破裂不难鉴别,但对于迟发性的肝脾破裂和肝脾肿瘤自发性破裂,需要借助影像学诊断予以鉴别。
对于本病例患者既往未体检,此次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症状,术中探查确为肌瘤表面血管破裂至腹腔内出血,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