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与狐狸的哲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特此书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喻之为刺猬与狐狸的哲学
  
  《分析的时代》一书,副题为“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实际上我们也不妨把它看做是一本二十世纪上半期的简明西方哲学史。编者认为,在现代“非黑格尔化”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倾向,分别称之为刺猬的哲学与狐狸的哲学。所谓刺猬,是那些被编者看作一元论者的哲学家,他们力图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这种倾向以欧洲大陆为中心。而所谓狐狸,则持一种多元观点,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忽略传统哲学问题而更尊奉科学分析。他们在英美势力更大。这样,刺猬与狐狸相对立这样一条主干,便成为本书的主要线索。
  一般说来,我们对“刺猬”们,比如克罗齐、柏格森、萨特等,稍微熟悉一些,而对“狐狸”们,比如卡尔纳普或维特根斯坦,则陌生得多。即使是西方读者也同样如此。因为“刺猬”关心的是直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常为社会运动和政治派别所重视;而且,无论这些问题还是他们阐述这些问题的方式,都常常不仅诉诸人们的理智,且更诉诸人们的情感。而“狐狸”则不然。他们所研讨的问题离现实生活较远,所使用的方法也与自然科学更为接近,因此它“在门外汉中竟找不到几个同情的读者”。然而怀特本人却是倾向于“狐狸”哲学的,对“刺猬”不无微辞。在介绍胡塞尔时,怀特径称自己对胡塞尔的所谓“先验的自我间本位”“不十分了解”,这显然是在讥讽胡塞尔的还原法和加括号法的玄奥无稽。书中更屡次将存在主义讥之为“街头哲学”或“咖啡馆哲学”,把存在主义对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视为生活的不幸。
  但是,对我们重要的是,编者并未满足于上述那种粗线条的勾勒,勿宁说它在各章介绍中更注重了细节的差别,对每个哲学家,尤其是同一流派的哲学家各自的思想特点做出区别。作为美国人,怀特显然过多地注重了对美国哲学家的介绍,比如说,实用主义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都在书中占了相当篇幅。然而,正是在这种地方,编者显示了精微的分析能力。他生动扼要地讲清了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未忽略对一些观点变化较大的哲学家的不同时期作一定评介。各章介绍颇多呼应映带,即使对书中未专门介绍的重要哲学家,也因着眼于被介绍者的思想源流而实际上有所交待,如介绍摩尔、罗素等人时对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布拉德雷有所涉及;在介绍桑塔亚那的神学理论时则注意了它与后来一些理论的关系。
  本书的分析是简洁浅显的,而书中对哲学家原著的选录则大大加重了此书的深度与份量。这些著作目前国内大多尚无译本,因此更需一读。对于大多深奥晦涩的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说来,这种编著体例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入门。
  编者受其世界观制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分析显然存在偏见。编者抹煞了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虽称“分析的时代”,但在分析时却未能顾及时代,而只是就哲学谈哲学,割断了哲学与时代、与社会的联系。至于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与攻击,则显然出于阶级偏见,其论点之无力,几不驳而自倒。
  
  (《分析的时代》,〔美〕M.怀特编著,杜任之主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六月第一版,1.05元)
其他文献
粗略地阅读了秋浦等所著《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获得了不少知识,对于这个在一九四五年只剩下一百七十人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分配办法,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怎样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获得新生,并由原始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部书的难得和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所记述的鄂温克人的社会生活情状,是从任何文字记载中所见不到的,全书的材料都来自作者们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实地调查。作者之一的秋浦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后主的名句,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阑珊”究为何意,却并非人人都很清楚。  王蒙新作《相见时难》,载《十月》今年二期,在43页上说:“进公园以后,他们在太液池旁,扶着铁栏杆,看着春意阑珊的、才解冻不久的湖水和垂柳上的新芽,开始了……谈话。”  石琴娥译丹麦亨里克·彭托庇丹著《贵客临门》,载《春风译丛》去年四期,在245页上说:“在她(埃米)走回到起居室去
读《阳翰笙剧作集》    阳翰笙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戏剧家。  这首先是指他是一位剧作家。阳翰笙自一九二七年底,从南昌起义的武装战场回到上海,由党的安排,参加创造社,走上革命文学道路以来,先写小说,后从事电影文学创作,接着,电影、戏剧同时搞,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在革命文学和戏剧、电影发展史上占了一席地位。  在戏剧创作方面,除去与田汉合作的独幕剧《晚会》不算,他一共写了八个大型话剧。这就是:抗战开始时,
克里斯托弗·衣修午德的小说《紫罗兰姑娘》英文原本初版在一九四五年十月,我的中译本一九四七年二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稍有节略的译文一九四六年先在上海《文艺复兴》杂志上发表过)距今已经三十五、六年了。从前读过这个译本的朋友们愿意重见到它,出版社借到一本读了,也愿意重印它。现在就据原文校对修订了一遍,交出付排。  译本原有我写的序文。作者对它还满意(他接到我寄给他看的序文英文稿后,回信说,“如果译
隨着再次入主喀布尔,阿富汗塔利班忽然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组织。那么,塔利班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回顾历史,20多年里,塔利班是如何吸取经验和教训,试图重塑形象的?其又真正改变了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奥马尔和他的“学生军”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结束了在这个国家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然而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并没有迎来和平,而是很快出现了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
《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月版)中“南冠”一典的解释似可商榷。原文如下:  “有一次晋侯问锺仪道:‘被绑着的那个戴南冠(楚国帽子)的是谁?’回答说:‘是楚国囚徒。’”(见该书第2页)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晋侯问,锺仪答,其实不然。此典出于《左传》,成公七年“晋人以锺仪归,囚诸军府。”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由此可见,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北京第一版、黄修已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第四编第十七章“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抗战文艺运动”有几处史料的错误:  一.第341页:“十月,在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实际上“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汉口成立的,该协会成立时间的考辨已多次见于近年的学术刊物,旧说早已推翻。  二.第343页:“‘文协’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它从当年‘五四’
朱文华同志的《这不太好》一文(载《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对拙著《红学史稿》提出诚恳的批评,十分感激。援引别人的观点材料不注明出处,无疑是一种严重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如参考的资料多,征引多,往往顾此失彼;多次增删,底稿凌乱;一稿时所有引文均未作注,只在篇末列出参考书目和文章,二稿注在行文之中,定稿时统一移置每章之后;校样误植、漏排甚多,注解号码缺漏尤甚,往往需要重加疏理;加
约翰·赫赛(JohnHer-sey)是美国著名作家,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文学教授。一九四六年夏我在“北平”初次和他结识,一九八一年他应对外文委的邀请来我国访问,我又在秋高气爽的北京会见了这位老友。虽然阔别多年,但由于事先知道这次会见,所以从他那瘦瘦的高个儿、深邃的眼光中,还能依稀回忆出他当年的容貌,而斑斑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却无法隐藏他的和我的已经一去不复返的韶华。我们不约而同地慨
一九八一年四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全图绣像三国演义》,署名罗贯中著,毛宗岗评。据《出版说明》说,这个版本有三个特点:“一、根据通行的毛本,也参考其它版本,作了校勘……保持了毛本原来的真实面貌。二、保留了毛本原有的序言、凡例、读法、回评和夹评……三、复制了通行刊本中的全图绣像。”又说:“我们出版这样一个版本,并非有意泥古,而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一个多年来没有印行过的有一定价值的版本。”究竟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