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钟墚教授在全国第二届“两岸三地同课异教”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意味深长地说:上课不能像打仗一样,教师是练声的,要用中声去组织课堂教学,使语言自然甜美,最重要的是要和这篇课文的文本意境相契合。这句话一语而中的。现在的一些公开课,教师的语言不够温润,营造出来的课堂情境与课本情境不相吻合;学生多站在文本的外面,抱以旁观者的心态,总也进入不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一课时,一上来就像吹冲锋号一样给学生们鼓劲:“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把这篇文章读好?有没有?”“有!”
学生的吼声震天响,这篇课文应当给人留下的那种月夜下安详的、静谧的美也被学生吼得一干二净。
在随后的教学中,老师是这样让学生体会“绘声绘色”的。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绘声绘色,那么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小外甥困了”这一句。(生读)他先做了什么?
生:打了一个呵欠。
师:谁来读?我们先打一个呵欠再读。
学生先打了一个哈欠,众笑,读:“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像这样都读到脸上去了,这叫做“绘色”。谁再读?
又一个学生先打个呵欠,再读。读得很好,众笑声一片。
师:这就是真正的绘声绘色。
师:接下来就难读了。你能不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呢?
生: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望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这时候,你们觉得舅舅的“色”是怎么样的?
众生笑倒一片。
生:舅舅看着月亮出神,表情好像非常复杂,似乎在想某些事情。
师:那他在想什么呢?
生:或许在想小外甥的话。
生:舅舅在想那段聊天。
难道这样读就叫做绘声绘色?文章里有“打了一个呵欠”,学生读的时候也要打一个呵欠吗?舅舅的“色”这样一句调侃式的问题适合本文的基调吗?众生在大笑后,还有心情体验月光如水、空灵寂静的意境吗?学生还能体会到作者“轻轻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种思绪渐远的美好境界吗?更可笑的是,这样的课例被当作优秀课例四处推荐,这将把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引向何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课文情境就是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应当让孩子带着情感进行语言训练,没有情感的语言训练,就好像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捆在手术台上解剖一样。而这种情感需要相匹配的心境容纳,心境应当与文本一致,而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
陈钟墚教授在点评四节同题异教《荷花》时,认为四节共同的缺点就是不够静。《荷花》这节课的语言色调是比较清淡的,因此应当在轻读中让孩子们感觉到荷花的美。一位教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同时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被文中慈爱的母亲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可是这位教师有给学生鼓掌的习惯,学生回答或朗诵得非常好,他不吝掌声,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刚刚营造出来的“意境”被掌声驱赶得一干二净。
一篇课文总有与之相契合的心境。语文学习就是一种包含着情感色彩的学习,可以说是一节课一种色彩,一节课一种心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让学生保持这种心境,尽量不要使用调侃式的谈话、掌声表扬等方式扰乱学生的心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一课时,一上来就像吹冲锋号一样给学生们鼓劲:“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把这篇文章读好?有没有?”“有!”
学生的吼声震天响,这篇课文应当给人留下的那种月夜下安详的、静谧的美也被学生吼得一干二净。
在随后的教学中,老师是这样让学生体会“绘声绘色”的。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绘声绘色,那么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小外甥困了”这一句。(生读)他先做了什么?
生:打了一个呵欠。
师:谁来读?我们先打一个呵欠再读。
学生先打了一个哈欠,众笑,读:“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像这样都读到脸上去了,这叫做“绘色”。谁再读?
又一个学生先打个呵欠,再读。读得很好,众笑声一片。
师:这就是真正的绘声绘色。
师:接下来就难读了。你能不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呢?
生: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望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这时候,你们觉得舅舅的“色”是怎么样的?
众生笑倒一片。
生:舅舅看着月亮出神,表情好像非常复杂,似乎在想某些事情。
师:那他在想什么呢?
生:或许在想小外甥的话。
生:舅舅在想那段聊天。
难道这样读就叫做绘声绘色?文章里有“打了一个呵欠”,学生读的时候也要打一个呵欠吗?舅舅的“色”这样一句调侃式的问题适合本文的基调吗?众生在大笑后,还有心情体验月光如水、空灵寂静的意境吗?学生还能体会到作者“轻轻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种思绪渐远的美好境界吗?更可笑的是,这样的课例被当作优秀课例四处推荐,这将把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引向何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课文情境就是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应当让孩子带着情感进行语言训练,没有情感的语言训练,就好像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捆在手术台上解剖一样。而这种情感需要相匹配的心境容纳,心境应当与文本一致,而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
陈钟墚教授在点评四节同题异教《荷花》时,认为四节共同的缺点就是不够静。《荷花》这节课的语言色调是比较清淡的,因此应当在轻读中让孩子们感觉到荷花的美。一位教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同时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被文中慈爱的母亲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可是这位教师有给学生鼓掌的习惯,学生回答或朗诵得非常好,他不吝掌声,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刚刚营造出来的“意境”被掌声驱赶得一干二净。
一篇课文总有与之相契合的心境。语文学习就是一种包含着情感色彩的学习,可以说是一节课一种色彩,一节课一种心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让学生保持这种心境,尽量不要使用调侃式的谈话、掌声表扬等方式扰乱学生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