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2018年9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强调,通过开展诵读、书写、讲解、诗词创作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亲近经典、承续传统”的良好氛围;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平台支撑等长效机制,保证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活动长期开展,使之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底色,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书院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数量众多的当代书院应当继承古代书院教育精神,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使命与方向,积极对接当代人的文化需要,为提升个体文化素养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形态各异的当代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与官学、私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借鉴了官学教育在办学层次、课程内容及管理体系方面的系统性与制度化,但又扬弃了官学沉迷于科举之不足。它继承了私学教育的灵活性、平等性及独立性,又克服了私学缺乏固定经费来源及管理松散等弊端。在存续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书院教育以其“传道济民、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和“自由讲学、质疑辩难、师生从游、关系融洽”等教育特点,在社会的道统传承、文化传播、人格培养和民风教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1901年随着“书院改学堂”的一纸诏令,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书院改学堂,胡适先生不无惋惜地说道:“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1]
  虽然书院这种教育形式消失了,但书院精神与书院文化始终都影响和激励着中国学人。于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一大批学者又重新致力于书院教育。马一浮先生于1939年创建的复性书院,虽只讲学一年零八个月,后因种种原因转为刻书并迁至杭州直至停办,但它“教之为道,在复其性而已矣”的教育宗旨和“主敬、穷理、博文、笃行”的学规却对后来的书院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2017年浙江大学重建复性书院,继承古代书院教育精神,以“六艺”统摄教学,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现代通儒。1949年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办的新亚书院,是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和西方近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书院招生简章明确提出:新亚书院“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歐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谋幸福……”[2]除了教学与研究外,书院当年还面向普通大众举办了系列“新亚文化学术讲座”,这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现代教育制度“职业化”“功利化”“工具化”等弊端的深刻反思和对传统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书院教育因其“德智并重、德育为先、论辩深刻、切磋自由、活动丰富、环境雅致”等特点,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数量众多的当代书院,尽管其运行机制、活动内容和规模大小各不相同,但大多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教化当中。笔者根据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将当代书院分为以下16种类型。[3]
  当代书院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呈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这两种机制。……学校教育之外的书院私塾、大众媒体、社会文化机构等民间的、社会化的教育机构,提供了多样化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与途径,具有强大的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动力。”[4]当代书院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活动丰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传统经典研习。中华传统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为人之礼与为学之道,重读经典是现代人提升素养、变化气质的有效途径。当代书院要“以学习经典为主,原原本本地、一字一句地读儒释道的基本经典,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应以多样化、通俗化为托词,降低我们对经典,特别是对承载常道的四书五经的学习要求”。[5]
  当然不同书院学习经典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以背诵原典为主,比如坚持王财贵先生“老实大量读经”理念的很多学堂要求学生包本背诵,目标是背诵中国古代经典20万字、西方经典10万字,只背不解。有的以解读原典为主,比如从读经学堂升入文礼书院的学生就开始解经教育,既包括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也包括专业老师课堂讲授与课后答疑。有的以经典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阶梯式学习,比如厦门筼筜书院的三大阶次十个阶段学习法,即将传统经典分为蒙学、四书和概论三个阶次,学生从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五年级,连续用七年时间修完全部课程。有的则以成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采取滚动式教学法,比如上海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每学期重复开设《诗》《书》《礼》《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史记》等国学经典,但相同课程每学期讲授的篇目不尽相同。
  不管侧重于哪种形式,当代书院经典研习的目标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变化气质,增强学习者的文化积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传统国艺修习。国艺修习是传统国艺型书院的主要活动。甘肃凤鸣书院是一家以“书法+”形式开展国学教育的当代书院,山长本人为甘肃省青年书法家,习练书法多年且尤喜古典行书,目前为共青团甘肃省委“青年之声”国学联盟专家和兰州市文旅专家智库成员。她认为书法不只是简单模仿与重复练习,而是要真正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书写。所以,她的书法教学从文字、书法史和书体的演变、笔法的演变入手,让学习者先理解国学经典和书法的关系。她始终强调“学书法要像古人那样去学,要从读书、读经典开始。要了解优秀国学经典和书法的关系,理解了古人就理解了书法”。凤鸣书院通过书法亲子班、以书法为核心的研学课程,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将书法学习与全民阅读紧密结合,希望通过古典书法教学与传播,改变现代人对书法的偏狭认知,希望书法爱好者能以正确的方法学习书法,也希望更多人能从书法学习开始进入传统经典学习。   传统节日庆典。和经典著作相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庆典,因其生活化、趣味化、艺术化,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西安唐少阳文化研究院(唐少阳书院)会在七夕、端午、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游戏庆典活动。比如七夕节乞巧、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绣荷包等,因为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有温度、易接受,所以市民的参与热情非常高。通过具体的活动,大家自然了解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不再仅仅停留于“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这样的浅层习俗上。2020年端午节,陕西省妇联到唐少阳书院举办节庆活动,虽然真正会女红的人并不多,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身心地投入到绣荷包活动中去。其实,绣荷包的过程本身就是参与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的过程。再比如,给小孩子直接讲二十四节气他们不一定理解,所以书院设计了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立春当天,孩子们和老师穿上唐代服装,老师带着孩子边走边讲“唐诗里的春天”、讲“立春”这个节气,讲立春时节的气候、饮食,并且让孩子们画下他们看到的春天,这样的节日庆典活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温度、有感知、有创新的途径之一。
  公益文化活动。当代书院面对普通民众开展的传统文化普及大多采用公益模式运行。比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讲坛和讲座等常年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大家只需提前上网预约,到场后扫码签到即可领取入场券。据统计,岳麓书院2018年共开展各类学术讲座119场,平均每3天1场,其中有30场还通过凤凰网进行直播,总计听众600万人次,最高场次达49万人次,如此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即能参与学习。
  除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各类讲座,岳麓书院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也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尤其是书院文化的职责,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专题博物馆,包括千年弦歌、书院学术、书院教育、书院祭祀、书院藏书与刻书等五个主要展厅,收藏了各地书院的书院志、古籍、碑刻、匾额、考卷、讲义、课艺、山长手稿和手记、祭祀的礼器等。馆内还有科举报考的相关材料,如清代科举照票、乡试卷票、科举浮票和科举准考证等,可以说是荟萃了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精华。该博物馆自2012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为普通民众了解书院发展史与书院教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是现代人生活、交流的基层单位,传统文化进社区也是当代书院开展活动的重要途径。上海浦江书院成立十多年来与社区、妇联等机构合作,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2020年开展的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项目——“家风·家道·家文”进社区更富有特色,该活动以家庭文化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接地气、重交流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仅九月份一个月就走进8个街镇,开展了9场讲座。《吃出“家”的味道》从“吃饭”这一最平常不过的活动开始,通过医学传统理论的讲解,告诉人们应该遵循天时变化来调整饮食与起居,吃出健康、吃出情感、吃出和睦、吃出文化。《党风建设与家风养成》强调家风是个人安身之命的根本,也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建设好家风和党风。《二十四节气中的诗词鉴赏》带领大家品读古典诗词、了解二十四节气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一家人什么最重要》探讨家庭孝道、身心健康、子女教育等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并鼓励居民形成全家共读经典、共学国学的局面。《“窗花”透出的家文化》带领社区居民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的真情祝福都剪在窗花里,参与者既活动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当代书院参与社区建设,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接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进行社会教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术著作出版。讲学、藏书(还包括刻书、著书)与祭祀是古代书院的三大基本功能,很多当代书院也继承了学术研究与著作出版功能。比如,复建后的天津问津书院以“追寻津沽记忆,守望文化家园”为宗旨,侧重于天津民间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与天津文化的研究传播。自成立以来编印了《开卷》《参差》《问津》等多种内部交流资料;编印《问津文库》和《天津文献集成》;并通过举办天津历史人物学术讨论会、新书发布会及书院年会等形式传播天津文化、建设天津文化。
  厦门筼筜书院同样重视著作出版,《筼筜书院》自2010年创刊以来,坚持每年两期,分为“院志”“治学”“论道”“游艺”“启行”和“大事记”等栏目,方便读者了解书院的过去与现在。2017年正式出版了中国当代书院丛书系列之一《筼筜书院》,这是对书院十多年发展历程所作的阶段性总结。近两年又陆续出版了《国学新知:“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文集精选(第一辑)》和《赓续千年:“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文集精选(第二辑)》,在此汇聚了书院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和精彩会讲,成为书院人争相传阅学习的专业文集。
  开展通识教育。针对当下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专业化的弊端,近年来多所学校纷纷实行大学书院制,充分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建设学习生活社区,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高强度、大范围的经典阅读和讨论,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进而融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正如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8级学生王天煜在2019年开学典礼上所说:“在这里,哲学经典潤泽我们的心灵,艺术经典陶冶我们的情操,历史经典让我们了解人类恢弘的过去,自然科学经典让我们了解万物的机理。不同领域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培养塑造一个人的心智,使其完整,使其健全。只有完整的心智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完整的人。”[6]
  复旦大学2005年成立的“复旦学院”下设腾飞书院、志德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在复旦学院各书院学习,第二年开始回到各专业院系学习。2010年,学校以新成立的希德书院为试点,在专业导师建设和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实践探索。2012年,正式组建了新的复旦学院(本科生院),全面推行住宿书院制度。目前,复旦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大学核心通识课程为主轴,书院通识教育和专业导师制为辅翼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其中的游学项目也是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的。目前已形成四条成熟的游学线路:西安线、岳麓线、江南线和山西夏县线。其中,岳麓线的课程名称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复旦大学和岳麓书院学生共同参加,课程内容包括古人论学,《礼记》、古礼及其意义,史部独立与正史观念的变化,唐音与宋调——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审美范型,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湖湘学派与士大夫精神,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   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既是乡村书院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是乡村书院对接人们文化需求的着力点。湖南归与书院是坐落在海拔1300米左右雪峰山花瑶民族聚居区的一所乡村书院,由湖南大学黄勇军和中南大学米莉夫妇于2019年在自家老宅上改建而成。目前书院公益课堂既有常设的作业辅导和兴趣班,也有根据志愿者特长不定期开设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有意思的是,除了文化课程之外,去书院附近的小溪“捡垃圾”是一门必修课,此活动既让课堂理论知识走进了生活,又让孩子体会和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环保。
  2020年归与书院启动了“留守儿童放学后守望计划”,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高中生放学后都可以到书院参加课程辅导、读书弹琴、课后游戏等活动。尽管多所高校志愿者助力书院日常活动,但黄勇军认为:“乡村振兴的力量不应该仅仅依赖来自于乡村之外的‘输入性力量’,而是应该更为充分地挖掘、发挥乡村自身所具备的‘内生性力量’,只有村民们积极而快乐地参与其中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7]因此,通过实地调研与具体实践,书院建立了“留守妈妈(村民)互助会”,由乡村留守妈妈来组织、管理、照顾留守儿童,这支“永不撤离”的乡村志愿者队伍将是留守儿童最好的陪伴者,也是乡村书院最亲近、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城市的“社区妈妈”和“社区儿童”也积极加入了该活动,这就打通了长期以来的城乡壁垒,既温暖了乡村,又唤醒了城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归与书院现已形成了“党建引领、村民自主、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隆回县向家村所进行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和归与书院的传统文化教育在理念和内容方面高度契合,因此,向家村积极引入归与书院,成为第一个成功复制、落地运营归与书院的美丽乡村。
  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书院的使命与方向
  书院并不仅仅是文化人的象牙塔,也不应只是有钱有闲阶层的归属地,它应该成为公共的文化学习空间、心灵净化空间和社会教化空间。“当代书院的价值就在于提醒改造现代教育,克服体制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短视化的弊端,真正落实涵养心性、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的成人教育。”[8]纵观当代书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深刻分析它们所取得的成绩与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书院的使命与方向。“书院的体制有着与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研究人才相适应的三个‘打成一片’:把现代学校中分科的知识打成一片;把为学与为人打成一片;把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9]
  当代书院应该引导现代人充分认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真正回归传统、回归经典,“民族经典有其独特的魅力,民众阅读本民族经典的基础与功力应当予以积极引导和培养,这也是书院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机构的核心所在”。[10]人们在研习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变化气质、提升自我,进而推动全社会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当代书院作为新生事物,尚无太多经验可供借鉴,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奈与“有书院之名无书院之实”的尴尬。所以,当代书院应充分实现多种资源整合,与政府、社会、高校和志愿者之间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支持、管理政策,需要有情怀、有能力的企业和基金会提供支持,也需要更多志愿者参与书院活动。同时,书院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学习,通过中国书院学会、全国书院联合会等组织交流经验,专家学者也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充分挖掘书院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探讨和总结各地书院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机制与传播路径。
  “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中国梦。我们强调书院的复兴,就是要承担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11]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书院的使命与方向,当代书院是人们追求幸福而自由生活的学习场所与精神家园。
  作者杜华伟系中国书院学会理事,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宋瑶瑶系兰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古代书院个体品德培育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编号:18YJA710010);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野下的当代书院内涵建设研究”(编号:JAS17103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财政规划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与整合机制研究”(编号:20GH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适. 演讲与时论[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69.
  [2] 庞溟. 新亚书院:一种关于复兴的理想[J]. 书城, 2015(7):11-19.
  [3] 杨东平.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M] ∥杜华伟. 当代书院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初探.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53.
  [4] 杨东平.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M] ∥杨东平. 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3-24.
  [5] 郭齐勇, 刘强. 斯文在兹:两届中国书院高峰论坛论文集[M]. 武汉: 长江出版传媒, 崇文书局, 2018:129-131.
  [6] 清华大学生以个人经历分享:什么是通識教育?有何意义?值得一看,中国校园在线 [EB/OL]. (2019-08-21)[2021-02-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397517021786268.
  [7] 归与书院启动“留守儿童放学后守望计划”,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长沙城事[EB/OL]. (2020-06-24)[2021-02-01]. https://www.360kuai.com/pc/9f255dd470630536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8] 杜华伟. 当代书院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建议[J]. 中国儒商, 2019(24):34.
  [9] 陈卫平. “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 学术界, 2007(127):107-113.
  [10] 戴美玲, 杜华伟. 新时代中国书院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 2019(6):41-46.
  [11] 朱汉民. 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J]. 船山学刊, 2019(3):9-17.
其他文献
图书记录了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和成果,科技出版人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技术,传承文明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使命和担当。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浙科社”)通过重点精品学术专著的出版,不仅提升了出版机构的专业地位,汇聚了更多的前沿内容和作者资源,同时,通过重点精品项目的出版,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学术领域的出版专业人才。  学术出版的坚守和方向  浙科社历来十分重视学术出版工作,充分认识到学
期刊
隨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进入了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而想要实现古典小说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更加倾向于应试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古典小说整本书的阅读,从而导致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典小说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不高,而且多数是选修课程,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不重视古典小说阅读,使得古典小说无法充分发挥其
期刊
我國有数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大量的故事,很多都以小古文的形式被记录并传承下来。小古文对学生了解历史、感知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认识,部编语文教材精心选编一定篇幅的小古文,供小学生阅读。  小古文虽小,内涵却很丰富,具有较高的学习和教学价值。因其词语、文法、语用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往往给学生的理解和感悟造成不小的障碍。部编语文教材小古文的比重在增加,但相应的教学指导并没
期刊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规模大、出版品种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医学专业出版机构。经过68年的稳健发展,人卫社出版了大量优质医药教材、学术专著和科普图书,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记者采访了人卫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新华。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记者:长期以来,人卫社在我国健康发展事业上
期刊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翻译高潮,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翻译作品。不仅如此,众多翻译活动的亲历者还以多种形式将自己翻译时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教训,或针对翻译问题而产生的争论等记录下来,并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有关翻译方法或对翻译认识的文献资料。此类文字,经年累月,如条条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中国传统译论文献的海洋,展现着中国译论的发展轨迹,为翻译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图书出版中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重要地位,联系十分紧密。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图书出版的整合,对更好发挥出版效能、传承与传播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图书出版的整合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多視角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二是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活用”红色文化资源;三是建立地方红色文化的作者资源库;四是灵
期刊
就像经济学家们喜欢把世间悠悠万事都用资源稀缺、边际效应递减那一套东东来分析一样,营销人也总喜欢说世上无人不营销、无处不营销,而且尤其喜欢听那些饱含激情的培训师们讲:“第一件要营销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品牌!”但是可惜得很,在个人品牌营销这个领域,那些真正的大师——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以及那些经典的案例——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往往都不是我们这些张口大卫·奥格威、闭口杰克·特劳特的职业营销人
期刊
家住宁波郊区的李先生至今仍为今年国庆节发生的事而感怀。  那天,他和几个朋友骑着电动车——他们朋友之间互称“穷人的法拉利”的那种车,从邱隘到天一广场玩。要回去时,却发现电动车坏了:电源灯虽亮,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于是李先生就近找了一家维修店。经检查,维修工人告诉他,主控器坏了,要换,得花195元。李先生没答应,因为这辆车已使用了3年,就算做二手车卖,最多能卖个两三百元。他沮丧地推着车沿百丈东路往回
期刊
当马达的呼啸声响彻耳畔,当一连串熟悉的LOGO惠普、SHELL、FIAT、MARLBORO、 WEST、 HONDA、DHL……在眼前一晃而过,当时速高达340公里的赛车发生碰撞,所有这一切都那么惊心动魄,摄人魂魄。F1每年通过电视冲击着全球550多亿人次的观众,仅F1上海站就有15万现场观众和全球4.5亿电视观众,
期刊
2004年,中国咨询业数百人乃至千人的高峰论坛与管理培训司空见惯,数额高达数百万元的咨询合同接踵而至,销售额高达数千万元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咨询、培训、书籍、光碟、网站乃至传媒市场全面升温。管理咨询业这个中国企业的黄埔军校已经初具规模,并将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