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民居装饰图案与木雕造像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梅山木雕在机械化浪潮下早已面临传承的困局,这种传统手工艺如果保护不当则会丧失自觉意识,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精神。本文以梅山木雕传承人周永驰口述访谈的形式,对其个人学艺、木雕制作工序等过程的口述资料整理,思考梅山木雕造像艺术与梅山文化记忆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梅山文化;木雕艺人;口述史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61-0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BQ060。
  梅山地区因远离城市,其木雕艺术有着质朴、粗狂以及多元文化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而梅山木雕主要通过祖传或者师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有着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信息化发展,原来梅山木雕艺人的格局被打破了,手工艺人为了谋生变成了务工人员,身份转变的同时观念和市场也发生了转变,所以梅山木雕的传承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拜师学艺
  周永驰,男,娄底市大科平石村人,1976年生。主要负责神像的雕刻和民居装饰雕刻,是梅山木雕艺术县级传承人。1998年周永驰经人介绍开始跟着邱法先(1956年生,湄江镇白石村人)学艺,邱先生是祖传手艺,其上还有四代祖师,分别为卢法镇、卢法清、廖洪新、廖洪云,這四位祖师都是桥头河镇东石村人。
  梅山木雕艺人在拜师求艺的仪式过程当中主要进行敬茶、开坛(傩坛)、祭拜师祖这三种仪式,敬茶拜师就是三拜九叩。仪式过程首先要洗漱更衣,准备一套新衣服,其心要静,在行拜师礼的时候周永驰要给他的师傅邱法先准备些许礼金或者带上鸡鸭鹅等等,开坛的时候要请邱法先下来见证。仪式的行驶过程中有师傅、见证人还有介绍人(就是引荐师)在场。仪式开始时要杀雄鸡献礼,科仪之后师傅要把本经给徒弟,给师傅敬茶后再封个红包,所有的礼金费用都是徒弟自己出;之后要拜鲁班师祖和自己的师尊前人。拜师的时辰要选好日子,日子不但要是黄道吉日还要是“开日”才能够拜师,师傅要把一些基本的行规规仪都要跟徒弟讲一次,特别切记要尊师敬祖。
  周永驰刚开始学木雕是跟着邱法先做家具类用品,但是在当地做手工家具的日子并不久,经济发展起来了消费者都是直接买家具成品。因为手工市场逐渐没落,为了维持生计周永驰就跟随师傅南下到广州深圳等地的家具厂做雕花类产品,之后又辗转去了新疆等地做大木架沙发。20世纪初的时候电脑雕刻导致了手艺人大批失业,抵不过机器代替人工的现实,周永驰和师傅就开发返回老家做梅山神像和其他木雕用品。
  二、梅山家具
  梅山家具装饰图案一般都是戏文故事或者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比如蝙蝠、鲤鱼连、花卉(分阳花和阴花)等动植物团,还有穆桂英、花木兰、三国等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
  属于湘中梅山的图案最常见的就有吞口,吞口的构件有4个:龙、凤还有一个冒着火焰的太极圈和一朵如意形态的云纹。在常见的“福字吞口”窗花图案中经常可见的是龙位于右侧,凤位于左侧,龙凤拼接在一起就像一个“福”的形态,这也是在梅山民居木雕中非常流行的木雕装饰了。在窗花装饰里带有梅山文化色彩的还有一种图案用梅山俗话叫作“打鸟”,这种鸟的形态是一种很变形的鸟,是将鸟的形态和花结合在一起的图案,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或者还有些装饰图案中会雕刻带有一点梅山特点的图腾,比如龙、鹊、松鹤这些图腾。
  梅山家具的特点就是质朴随性,不做过多雕琢和修饰,只讲究线和面,雕刻技艺没有那么精细,所以梅山家具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着非常独特的乡土气息。而家具构件之间用得最多的就是割角榫还有闭口不贯通等结合。在装饰上不会做太大面积的雕镂,只在桌子凳子的脚部、神案台的上下边缘进行一些雕花点缀。
  周永驰刚开始做的木艺活是做的家具类用品,家具的雕刻常做的是床、凳、柜、桌、洗脸架、食盒、碗柜等一些生活用品。在几十年前的梅山地区,新娘出嫁的时候男方要打一整套的雕花家具送给女方,包括碗柜、箱柜、桌子板凳等都是要雕花的,尤其是床,床的雕花少不了一对狮子和吉祥图案。雕狮子除了装潢效果以外还能起到震慑和辟邪的作用,另外还有麒麟送子等故事,碗柜、箱柜的装饰上常见的有喜鹊含梅、鸳鸯戏水、福禄寿、石榴、牡丹、鲤鱼跃龙门等常见的雕花装饰。这些雕花师傅做的时候都是信手拈来极为熟练。木雕完工以后油漆师父会上大漆、贴金、上彩,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套的嫁妆类家具在市面上已经极为少见。
  三、梅山神像制造工序
  木雕因为根据题材、形式的不同所选的材料也会不同。除了杉木,其他木材都可以用来做雕刻,在娄底、新化等地以前最常用的是白榕木,它的形状跟白杨木是一回事,但是密度和硬度不同。白杨树叶子是光滑的,而白榕树叶子和皮是一样的但是叶子上有毛,如果不是专业人是很难区分,白榕树其实就是一种野生的白杨树。现在都是用红木、樟木或者油梓木,有句俗语叫作“无梓不成屋”,其实用梓木做家具也就寓意着子孙兴旺的意思,而且梓木的材质比较松软,易雕刻。
  木雕选料很关键,梅山木雕艺人在选料的时候不会用有结疤的树,因为容易断不牢固;有虫蛀的也不行,离地三尺的料和路边的树都不能要,因为狗撒尿一般就是喜欢撒到树下;屋堂里的树也不要,因为树要有阳光,有阳光才有灵气。树要到山上去砍,砍下来后树是不能落地的,因为落地了就意味着沾了尘埃,其实就是要子孙有着对神树的虔诚;而且树在搬运回去的路上不能有停顿,必须一口气搬回,这其实就是要诚心。
  为什么选樟木作为雕刻神像类的材质其实是有讲究的。樟木里面有黄樟木、灰白樟还有红樟,雕刻神像的选料一般是用的黄樟木,因为它的质地更加地坚硬,而且不容易变形,但是做木雕之前需要把料给烘干。樟树砍下了放地上想要自然干透了,放一万年都不会干,只会烂掉。笔者在周永驰家里的见到的樟木有放了六、七年了还是湿的。樟木完全干透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成片,用人力去烘干。樟木的纤维是直通的,所以里面的水也是直通的。像周永驰用樟木做大型神像,不会完全把木材烘干,让它保持一定的水分,就像神像有呼吸一样,在自然环境下既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释放水分。   做神像木雕,要先选神像中间的料,周边可以用板材进行拼接也可以用圆木进行拼接,圆木的话需要拉槽推进去,板材的话主要用木削或者竹削,这个需要根据神像的大小进行选择判断,超过3米高度的神像就需要用圆木进行拼接,因为体积太大了,如果用板材拼接就容易导致开裂。拼接后神像的大体形态要在脑海中构思出来,对于神像的造型比例完全就是凭借周永驰多年的经验,但是同样要遵循“五关三庭五眼,站七坐五盘三半”的比例,鼻、眼、额头要各占三分之一的位置。有些地方在做神像前要准备三牲九礼来请示丹青祖师爷,在梅山地区种礼仪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在做的整个过程当中也不能范禁忌,比如不能说污言秽语,不能吃狗肉等等。
  造型的过程当中先是在木头上刻些浅印来定比例位置。以前是直接用斧头或者用“毛坯刀”做大形体,因为没有电锯这类工具,现在用电力工具来雕刻出神像的基本形态就省事很多;之后就是用平凿、圆凿、斜凿、雕刀等工具来进行五官、肢体等比例的修复。平凿的型号大小各不相同,要根据雕像的大小进行运用的;圆凿我们一般是在雕刻这些神像的五官、衣服还有肢体的时候常用来打坯修光;斜凿在做大型神像的时候用得比较少,以前做家具或者浮雕的时候对于那些动物的羽毛或者脸部五官进行精修的时候用,最后再一步一步地反复打磨、开仓、上色做油漆。
  在打磨之前有一个步骤就是在雕刻神像时要“封藏”。“封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代表本尊神的五脏六腑用中草药、茶叶、盐、茶、米等替代放置在原本已经预留的“肚子”里来赋予神像生命力。比如中草药里的通草就代表了血管静脉,红花就代表了它的毛细血管,朱砂代表了它的血液,豆子就代表了它的肾脏,或者放置些重要的经书。几乎所有的神像里都会放置茶叶,特别是雕刻观音菩萨,因为梅山人认为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只赐茶。也有些神像会安置些动物的内脏,比如鹰、锦鸡等生猛的鸟兽,这些鸟兽类的内脏放置在道教的神像里较多,按供奉者的要求来放置,除此之外还有把文书放在里面,文书里会写明是谁于何时雕刻了此神像,供奉于何处,谁封藏了这尊神像等内容。
  之后就是要进行局部的雕刻了,这一步对于刀法的要求极为严格,因为做神像一直都是做“减法”,你去掉的太多就会导致比例不对那么整个形态都不是完整的,所以在五官的定位上以鼻梁为中线,定出五官的位置。有些神像有胡须的就会浅浅地刻出小细痕,而衣物服饰就用平刻来表现出道袍外衣飘逸又厚实的感觉。如果局部雕刻有不足的地方就要在修光这一步骤调整好。神像精致的五官以及神韵都是重点塑造的部分,整体出来并完善后先用粗砂纸打磨,然后用细砂纸打磨,让木材更为光滑。
  最后就是上色做油漆了,上色要根据神祇来染色。在梅山神像当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红色、蓝色和黑色。脸部着黄色,在一些局部比如鞋、帽等地方也会用到少量的白色。一般都是用油漆来调色,因为油漆的色泽更加地光滑而且持久度高,会让神像显得神采奕奕有光泽,但是也有些会用丙烯、油画颜料来上色,但是效果没那么好,最后上清漆附着,神像就制作完成了。
  四、结语
  梅山乡土木雕是湘中梅山地区极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追求极简主义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这种重要的民间技艺濒临失传甚至灭绝。保护梅山鄉土木雕,让这种技艺得以传承和弘扬,最重要的就是要给梅山木雕技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展示神秘梅山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毛攀云.梅山木雕艺人生存状态与传承窘境——梅山木雕艺术传承人周勇驰口述史[J].湖南包装,2018,(4):
  16-17.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在梳理诗人艾青定居于新疆石河子期间所留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其作为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所潜藏的各类价值,同时针对当前开发利用情况试图给出一些有益建议,以期促进当地文旅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军垦文化资源;石河子;艾青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4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新疆大
期刊
【摘要】 縱观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艺术设计,这不仅是一种审美理念,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所以对于人们来说,艺术设计拥有较深层次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等等,并不仅仅是物质需求。不过中西方艺术设计的确存在很大差异,从发展轨迹上来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流行趋势,当然这也跟文化、信仰有很大关联,尤其是思想背景不同,艺术设计发展方向也会不同。本文针对中西方艺术设计史发展轨迹进行探
期刊
【摘要】 亳州市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未来亳州市文创产业将会以此为基础获得长远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亳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阐述了亳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举措,最后作出总结。  【关键词】 亳州市;文创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29-0059-0
期刊
【摘要】 两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形成期,其诗歌风格上承《诗》《骚》传统,下启魏晋以降的文人诗创作潮流。因处于诗歌的变革时期,且吸收了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在两汉诗歌中诞生了一些新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创造手法。这一点在其对空间与地理的书写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本文拟自管中窥豹,从两汉诗歌对地理意象的构建方式上,剖析其对《诗经》《楚辞》艺术手法的借鉴与发展,以及对上古神话故事世界观的提炼与文学化再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进行科学分析和阐述,从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发展关系、殿堂与民间文化关系这两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不同领域的发展实况,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加以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结构形态;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56-03 
期刊
【摘要】 民族舞蹈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的和谐氛围,培养人们艺术鉴赏能力,对于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舞蹈是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民族舞蹈可以充分挖掘人们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潜力,培养人们基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美感,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当前民族舞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舞蹈理念从而促进民族舞蹈的进步发展,深入探究新理念下民族舞
期刊
【摘要】 文学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表达话语的相关内容,其中,表达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意义。戏剧主要强调的也是有关于表达话语的相关内容,并且对话语的含义和意义以及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文学语用学中的理论内容涵盖面非常广,同时,其中的部分内容更是和戏剧话语之间有着极大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语用学;戏剧话语;特点;文学话语模式;解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H030 【文
期刊
【摘要】 舞蹈是用于表达情感、强健身体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厚重,除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外,还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舞蹈的节奏和动作是根据地域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习俗演变而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的地域特点决定其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民间舞蹈的传承迫在眉睫。文章先分析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之后探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托地域文
期刊
【摘要】 中国故事,贯道之器也。通过引人入胜、循循善诱的中国故事启人入“道”、悟“道”:一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载道”理路,促进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优质思政课程塑造人;二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释道”理路,在回望历史借智慧中阐释好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在直面现实汲养分中阐释好党和人民继续奋斗再出发的故事,在面向未来求共识中阐释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故事;三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传道”理路,提升传道
期刊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的局面,美国教授尼古拉 · 尼葛洛庞蒂最早预见了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够任意地完成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转换,“媒介融合”由此成为传媒领域的焦点,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即叙事者运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改编一系列故事,提供多元体验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漫画和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