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供一个从停车场到游客中心的人行交通、休息空间、使游客在进入长白山之前,预先体验在丛林中穿行的感受。将蔓延生长的树枝抽象成为在丛林中穿行的木栈道,避开现状植被与自然地形及水景穿插。
关键词:自然;木栈道;人流集散
一、基地条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总面积19万公顷,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基地位于长白山北坡一处较为空旷的场地,自然环境较好,有一条自然溪流流过,树林环抱。基地内部分树木由于施工的需求被砍伐,植被需要恢复。
二、设计原则
生态型-将树木被砍伐的区域,重新种植植被,恢复其原有的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形成功能与景观的整体统一,保证设计理念在空间的连续性,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景观与建筑的相互衬托;步行性-空间设计中重点考虑步行环境的营造,形成方便步行、方便通过、方便到达、方便参与、方便交流的步行环境;参与性-使景观美而实用,提供交流、聚会、集体活动的参与性场地为人际关系的发生和建立提供良性环境。
三、设计构思
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游客下车广场到游客服务中心的人流交通。2、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的人流集散及组织大型活动的需求。
思考:从停车场到游客服务中心之间有自然溪流穿过,并保留有现状树木,在人流与水流及现状树木的交叉中,如何保证现状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如何使不同需求、不同方向的人流,到达不同的建筑出入口?如何达到不同人流之间的穿插?规则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通过前广场达到从自然到规则的过度?
自然数木的树枝由树干向上分散生长,彼此联系。将其放到在大地上就形成了交叉的人行交通空间。树枝的蜿蜒前行可避开现状树木,并可以有利地将集中的人流分散开人行交通可以脱离地面,架起一定高度,可以保证现状的溪流、地形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使景观的竖向变化更加丰富。
四、具体设计
设计中将建筑前广场与长白山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整理现状地形,有一系列的水泡子将现状水系的上下游连接起来,使整个场地更具有灵性,用挖出的土方在场地内堆几个土丘,使地形更富有起伏变化,种植茂密植被。由建筑前硬质广场下台阶,通过卵石滩来到水边,感受山林的清凉与幽静,卵石滩上散置大块的火山岩,与星星点点的茅草相配,别有一番野趣。
将蔓延生长的树枝抽象成为在丛林中穿行的木栈道,避开现状植被与自然地形及水景穿插,以中间道为主道,高低起伏并彼此贯通。将木栈道局部放大设置座椅,并将木甲板一侧卷起。开一些大小不一的景观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斑驳的白桦树干、翠绿的冷杉林……,将自然的狂野与人工的细腻融为一体。木栈道北侧绿地中散置十六个火山岩的图腾柱,展现长白山十六座主峰,让游客一下车,走上木栈道就感受到长白山的气息,耸立在丛林中的十六根图腾柱欢迎来自五胡四海的游客。
蜿蜒前行的木栈道将停车场与接待中心前广场连接起来,下车的游客通过木栈道穿行于自然山水之间,到达接待中心,广场上放置刻有“长白山”的标识性自然石块,广场铺装延伸木栈道的线型,用抽象的直线和斜线分隔,将深灰色的火山砖、浅灰色花岗岩、枕木铺装成树木在广场上的倒影,广场两侧设计几个椭圆形树池,大小不一,将游客引至建筑入口。
五、结语
景觀设计分为地面层和步行空间层,地面层为基底的现状保留及保护,步行空间层通过自然树枝的演变形成分散人流的木栈道空间,设计解决了人流的分散与集中,通过景观环境的营造,对人流进行了有效控制,形成了自然生长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周小平,柴铎.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 (06):10-14.
[2]王畅,周璐,胡旭明,王亮,张俊,毛浩浩,向雷.溧阳天目湖游客接待中心[J].建筑学报,2014 (11):68-71.
关键词:自然;木栈道;人流集散
一、基地条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总面积19万公顷,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基地位于长白山北坡一处较为空旷的场地,自然环境较好,有一条自然溪流流过,树林环抱。基地内部分树木由于施工的需求被砍伐,植被需要恢复。
二、设计原则
生态型-将树木被砍伐的区域,重新种植植被,恢复其原有的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形成功能与景观的整体统一,保证设计理念在空间的连续性,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景观与建筑的相互衬托;步行性-空间设计中重点考虑步行环境的营造,形成方便步行、方便通过、方便到达、方便参与、方便交流的步行环境;参与性-使景观美而实用,提供交流、聚会、集体活动的参与性场地为人际关系的发生和建立提供良性环境。
三、设计构思
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游客下车广场到游客服务中心的人流交通。2、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的人流集散及组织大型活动的需求。
思考:从停车场到游客服务中心之间有自然溪流穿过,并保留有现状树木,在人流与水流及现状树木的交叉中,如何保证现状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如何使不同需求、不同方向的人流,到达不同的建筑出入口?如何达到不同人流之间的穿插?规则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通过前广场达到从自然到规则的过度?
自然数木的树枝由树干向上分散生长,彼此联系。将其放到在大地上就形成了交叉的人行交通空间。树枝的蜿蜒前行可避开现状树木,并可以有利地将集中的人流分散开人行交通可以脱离地面,架起一定高度,可以保证现状的溪流、地形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使景观的竖向变化更加丰富。
四、具体设计
设计中将建筑前广场与长白山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整理现状地形,有一系列的水泡子将现状水系的上下游连接起来,使整个场地更具有灵性,用挖出的土方在场地内堆几个土丘,使地形更富有起伏变化,种植茂密植被。由建筑前硬质广场下台阶,通过卵石滩来到水边,感受山林的清凉与幽静,卵石滩上散置大块的火山岩,与星星点点的茅草相配,别有一番野趣。
将蔓延生长的树枝抽象成为在丛林中穿行的木栈道,避开现状植被与自然地形及水景穿插,以中间道为主道,高低起伏并彼此贯通。将木栈道局部放大设置座椅,并将木甲板一侧卷起。开一些大小不一的景观窗,透过它可以看到斑驳的白桦树干、翠绿的冷杉林……,将自然的狂野与人工的细腻融为一体。木栈道北侧绿地中散置十六个火山岩的图腾柱,展现长白山十六座主峰,让游客一下车,走上木栈道就感受到长白山的气息,耸立在丛林中的十六根图腾柱欢迎来自五胡四海的游客。
蜿蜒前行的木栈道将停车场与接待中心前广场连接起来,下车的游客通过木栈道穿行于自然山水之间,到达接待中心,广场上放置刻有“长白山”的标识性自然石块,广场铺装延伸木栈道的线型,用抽象的直线和斜线分隔,将深灰色的火山砖、浅灰色花岗岩、枕木铺装成树木在广场上的倒影,广场两侧设计几个椭圆形树池,大小不一,将游客引至建筑入口。
五、结语
景觀设计分为地面层和步行空间层,地面层为基底的现状保留及保护,步行空间层通过自然树枝的演变形成分散人流的木栈道空间,设计解决了人流的分散与集中,通过景观环境的营造,对人流进行了有效控制,形成了自然生长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周小平,柴铎.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 (06):10-14.
[2]王畅,周璐,胡旭明,王亮,张俊,毛浩浩,向雷.溧阳天目湖游客接待中心[J].建筑学报,2014 (1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