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经历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举办这样的活动,的确体现了美国自由随意的风格。为了让每一个雕塑家工作没有压力,无拘无束地交流,举办方特意不设奖,淡化竞争意识。大家自由选择石头,“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作品完成以后摆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有28处景点供选择),营造了一个愉快、轻松、和谐的创作环境。
  来自国外的雕塑家选择的都是密西西比河床的大理石,而美国本土雕塑家更青睐坚硬的火山石和花岗岩。对于我来说,除了语言和饮食的困难外,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石雕助手,从头至尾要完全靠自己。美国是一个工具大国,很多工具我根本没用过,在适应工具的前半个月我累得全身骨头都快散架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痛苦”经历,在这期间我的体重减了20多斤。后来在圣保罗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我谈到了这一段感受。我告诉他们:在中国,雕塑家做完泥塑就没事了,剩下雕石头是石匠来完成的,所以我现在最想说的是,我应该感谢过去帮我打石头的石匠们。美国人特别喜欢坦诚的人,我的讲演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外国雕塑家在很多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干起活来有些玩命。也许天生体质好,他们可以一口气干很久不歇气。意大利雕塑家帕斯奎勒总喜欢边唱意大利歌剧边雕刻,那天不小心被石块崩到手臂,顿时血流如注,911迅速把他送到医院。下午,他跟没事一样唱着歌又来了。芬兰雕塑家沙卡依经常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身衣服汗水湿透。他从芬兰带来两箱工具,装备比美国还先进。他告诉我,这里做完了他还要去韩国参加创作营,然后再去日本做石雕。埃及雕塑家沙拉活泼开朗,对各种电动工具特别熟悉,用起来得心应手。看我刚开始用工具架式不对,他就走过来耐心教我。本来他7月份也要去韩国参加创作营,可惜最后几天伤了脚就去不成了,这让他特别伤心。日本雕塑家岗本敦生在世界20多个国家做过雕塑,他的拼石系列具有独特的语言,在世界都有影响。他年龄长我几岁,却像小青年一样爱玩好动,什么事都积极参与,很有人缘。德国雕塑家爵根是足球迷,研讨会期间正值世界杯在德国举行,每有赛事他就会煽动大家去看电视,最后基本上只有墨西哥的哈维尔及另外一两个人响应。他感到很无奈:“在德国几乎没人上班了!而这里……”津巴布韦的拉扎瑞斯有190cm的个头,打石头时总喜欢跟参观者聊天,不断埋怨研讨会时间太长,“快点结束吧,我想老婆了!”美籍墨西哥女雕塑家罗尔多丝经常问我要中国烟抽,有一天我没烟了,她把自己的烟全给了我。那天我在圣保罗大学演讲结束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她突然跑过来拥抱我,当着我夫人的面在我脸上反复亲吻,她说:“我是经过你夫人批准的,你的演讲太精采了!”美国雕塑家麦克就在我旁边做石雕,他是给我帮助最多的人,他认为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雕塑家,但他并不嫉妒,反而经常把他自己带来的工具给我用。有一天,圣保罗安全监察部门来人例行检查,发现我的角磨機掉了颗螺丝,非要我停止作业不可。麦克很着急,开着车跑了大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螺丝,最后耸耸肩说:“没办法,你先拿我的用吧。”总之,每次你遇到困难,总会有许多人在帮你。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在研讨会期间我们彼此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最后真是难舍难分。
  
  持续了40多天,这些冰冷的石头在艺术家的手中逐步被激活成型。每天来参观的市民和媒体记者激动不已。有一个美国人对我说,我一直在关注你们,我看着你把这块普通的石头变成美仑美奂的东方少女,太神奇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美国最大的传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及CBS电视台、华尔街时报等40多家媒体对研讨会做了跟踪报道。
  美国式的石雕研讨会特别重视交流,隔三岔五就是party活动,美国当地雕塑家、赞助商、艺委会成员、甚至自愿者都争相请客。美中友协和当地华人也不断发来邀请,这使我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得到调整,并且有机会欣赏美国城市及乡村的风景,体验美国人的生活,结交更多的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特别会休闲,不像我们总是在加班。美国的确是一个物质特别充裕的国家。在艺术家的住地,主办者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水果和饮料酒水,一箱箱堆在客厅餐厅,雕塑家们每天晚上聊天都会喝掉几箱啤酒。在石雕工地也是如此,有一间帐篷是专门放食物的,还备有冰箱微波炉。大家随时可去拿着吃,外国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天到晚在吃东西,怪不得有那么多超级肥胖人。每次开party或者聚会都会看到很大的烧烤箱,牛肉、羊肉、三文鱼都是一大箱一大箱地烧烤,那味道中国人不会觉得好吃。组委会有时也会安排大家去意大利、中国、日本或其他外国餐馆用餐,这也让大家对世界各国的饮食有了一点了解。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雕塑公园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令人吃惊的是一个州竟有那么多大规模的博物馆、美术馆和雕塑公园,而且有那么多世界各国的珍贵文物。在中国馆展厅展出的文物真是令人震撼,除了有古代的青铜、玉、瓷器、家俱外,居然还有一套中国清代的民居,一砖一瓦全都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这里,这让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而在美术馆及雕塑公园里边,我们看到了再熟悉不过的那些著名大师的作品。
  在美国的70天,作为第一次来美国的我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尽管我的所见所闻只是管中窥豹,不一定准确,但的确很真实。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我非常庆幸我来了,本来我并不想来,真是差一点错过这次美好的经历。
  没有想到,在美国我还遇到一个机会……简直是奇迹,美国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我还是以后再告诉大家吧。
  
  1、开幕式现场 2、印弟安的雕塑家杜恩 3、德国雕塑家爵根《恋人》 4、雷宜锌雕塑的作品《遐想》 5、德国芬兰雕塑家在给墨西哥雕塑家帮忙 6、忙里偷闲观看中国《雕塑》杂志 7、日本雕塑家冈本敦生的作品《对印》 8、接受美国CBS电视台的采访,翻译是著名华裔建筑师卢先生 9、在圣保罗大学演讲 10、印第安开凿仪式 11、美国雕塑家麦克的《2006国际石雕研讨会》 12、在中国雕塑家的作品前照张相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SpaceX CRS-10任务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次的火箭带有一项特殊任务:NASA第一个微观察计划。该计划由德国拉文斯堡的三位农学专业学生设计,目的是研究微重力作用下岩屑的培育,这对发展太空种植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正研究哪些作物可在地球以外种植。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太空农业这一想法始于1977年。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
  
我们经常号称自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中国城市中看到的却几乎全是大同小异的现代建筑,根本找不到成片的历史遗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突飞猛进,已将东西南北中每座城市的不同特点摧毁殆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突然失去了对于生存之地数百年、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  如何找回城市特点?如何在公共空间恢复历史记忆?这是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背景中保持延续性的重大问题,也是许宝忠近年来在艺
韩国是一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国家,尤其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韩国到处都是树木成林、芳草茵茵,一眼看去满目翠色,令人心旷神怡。除了对自然环境的精心保护,韩国人在人文环境上也非常下功夫,他们认为人应该居住在一个美丽的家园里,因此,公共环境艺术就成了他们美化自己的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韩国,不论从东到西,还是从北到南,每一个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市政规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隐性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而校园雕塑,作为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具有形式的美,又蕴含健康向上的寓意,同时起着隐性课程的功用。本文结合《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组雕的创作构想,旨在探讨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隐性教育功效。  关键词:校园雕塑;校园
城市再造是在快速城市化大背景下城市政府对于城市文脉延续以及城市特色形成深层次思考的重要命题。作为城市再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城市景观环境治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风貌的形成,同时还与城市文明建设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值得关注的是,当今城市景观的视野早已跨越了单纯的城市园林或者绿地规划的范畴,成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内容的高度叠加和融合。只有从系统的梳理人手,着力于整个景观环境体系的科
《俯视原点——董书兵雕塑个展》于2010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在中国雕塑学会雕塑沙龙展出。展览陈列了作者的“婴儿”系列雕塑作品。  董书兵出生于新疆,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中央工艺美院和中央美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婴儿系列的创作冲动来自董书兵女儿的出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北人在文章中说,2003年董书兵初为人父,所谓“回眸时看小于菟”,他被女儿的哭声逗笑了。襁褓中的婴儿,清脆的啼哭
纽约皇后区一名六十岁的会计师露丝·博拉斯尼(Rose Bolasny)对她家三岁的小狗贝拉·米娅极为宠爱,甚至修改遗嘱,就为了在自己和丈夫离世后,还能保证贝拉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据露丝说,她的两个儿子,38岁的路易斯和32岁的罗伯特对此都没有意见。“他们比贝拉得到的更多。”露丝向《纽约邮报》解释,“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且都事业有成。他们也知道,贝拉给我们夫妻俩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快乐。”露絲把贝拉
据悉,该事件发生在曼谷著名的唐人街附近。30岁的纳伊·阿恰瓦尼在街边贩卖项链,并称其为“幸运护身符”,能够抵御一切攻击。纳伊讲得绘声绘色,吸引了许多路人上前围观。其中,54岁的尼万·弗拉查卡斯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项链。尼万穿着一身黄袍,一副僧侣打扮。正当两人争辩不下时,尼万突然从长袍里抽出一把长约30厘米的大刀,直直地就往纳伊的颈部砍去。纳伊当场血如泉涌,围观者们惊恐地四下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