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自我品德教育的有关问题,对自我品德教育的涵义、实现的形式、环节和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品德教育作了简单的论述;通过对自我品德教育的分析,进一步说明自我品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中重点论述自我品德教育的实现环节和自我品德教育的方法。其中对自我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索,力求体现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这是本文写作的宗旨。
关键词:自我品德教育;内省;品德修养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重自我品德的修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我国古代的圣哲们也提出很多修身的名言。如:孔子强调“克己内省”;曾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孟子主张“行为不得,皆反求诸己”;荀子说:“见善,修焉,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焉,必以自省也。”由此可见,古人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并且努力追求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自我品德教育的涵义
自我品德教育就是自我品德修养,是指个人在品德方面主动进行的陶练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品德水平。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品德评价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能进行自我品德修养。
二、实现自我品德教育的方法
1.树立明确的德育目标
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一定的衡量品德修养的准则,特别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品德修养的培养,并把其纳入学校的德育计划之中,有长远的和阶段性的德育目标,作为一个班集体,更应有具体明确的品德修养目标。社会需要的是有独立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要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学生在拥有自主权的地位下更有利于自我目标的制定,并使这一目标与集体目标得到更好的融合,就是使学生的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紧密结合,逐步实现目标。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每个人都主演着一定的角色,每个人都要对其角色负责,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家庭和工作。对家庭和工作尽职尽责,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公民。
对这一点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来训练陶冶,例如: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或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以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职责来感染学生。总之,做到直接的实践煅炼和间接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目标的完成。
3.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把优良的品质置之脑后,把不良的劣质蕴藏心底,表现为恶性的行为习惯。例如: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强不知以为知,未能做到谦虚求学,以至影响到自己的进步;还有一些人组织纪律涣散,开会、上班经常迟到,做事拖拖拉拉;一些人与人交谈时,粗言秽语满天飞。
4.注重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鲁迅少时读书,因为家里的事,上学经常迟到,他就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以此来警醒和督促自己。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向往的目标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座右铭。以名人、名事、名言等来时刻警策自己是一种很有效的道德陶冶方法。一个领导人物的高风亮节,一个革命者的铮铮铁骨,一个平凡人物的美好心灵等等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曾激励过无数的英雄人物;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情怀感化了无数的热血男儿。警句、名言虽是极简短的话语,但其含意深刻,能给人以奋进。一句简短的名言常常是一个人一生的伟大抱负的写照。例如: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一生的伟大的奉献精神。
5.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自我品德德育,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主动地追求、仿效、学习他们,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地进步。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品质往往是多层面的,我们对榜样的学习,可以是榜样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他的品质全貌,我们通过榜样的某些小事激励学生,学习他们不同层面的优良品质。例如: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严谨朴实的治学态度,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拼搏精神,严守法纪的政治思想,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
三、实现自我品德教育的意义
1.实现自我品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新时代的今天,德育的内容在不断地注进更多新鲜的血液,我们党不但重点抓好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认真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是社会长治久安的要求。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人有责,精神文明要得到高度的发展,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
2.实现个人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因素,他们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他们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的影响,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道德影响。因此,运用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力,才能保证学生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坏风气的感染,从而误入歧途。因此,自我品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2] 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3] 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4] 胡厚福著.《德育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关键词:自我品德教育;内省;品德修养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重自我品德的修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我国古代的圣哲们也提出很多修身的名言。如:孔子强调“克己内省”;曾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孟子主张“行为不得,皆反求诸己”;荀子说:“见善,修焉,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焉,必以自省也。”由此可见,古人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并且努力追求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自我品德教育的涵义
自我品德教育就是自我品德修养,是指个人在品德方面主动进行的陶练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品德水平。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品德评价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能进行自我品德修养。
二、实现自我品德教育的方法
1.树立明确的德育目标
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一定的衡量品德修养的准则,特别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品德修养的培养,并把其纳入学校的德育计划之中,有长远的和阶段性的德育目标,作为一个班集体,更应有具体明确的品德修养目标。社会需要的是有独立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要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学生在拥有自主权的地位下更有利于自我目标的制定,并使这一目标与集体目标得到更好的融合,就是使学生的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紧密结合,逐步实现目标。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每个人都主演着一定的角色,每个人都要对其角色负责,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家庭和工作。对家庭和工作尽职尽责,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公民。
对这一点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来训练陶冶,例如: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或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以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职责来感染学生。总之,做到直接的实践煅炼和间接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目标的完成。
3.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把优良的品质置之脑后,把不良的劣质蕴藏心底,表现为恶性的行为习惯。例如: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强不知以为知,未能做到谦虚求学,以至影响到自己的进步;还有一些人组织纪律涣散,开会、上班经常迟到,做事拖拖拉拉;一些人与人交谈时,粗言秽语满天飞。
4.注重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鲁迅少时读书,因为家里的事,上学经常迟到,他就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以此来警醒和督促自己。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向往的目标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座右铭。以名人、名事、名言等来时刻警策自己是一种很有效的道德陶冶方法。一个领导人物的高风亮节,一个革命者的铮铮铁骨,一个平凡人物的美好心灵等等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曾激励过无数的英雄人物;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情怀感化了无数的热血男儿。警句、名言虽是极简短的话语,但其含意深刻,能给人以奋进。一句简短的名言常常是一个人一生的伟大抱负的写照。例如: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一生的伟大的奉献精神。
5.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自我品德德育,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主动地追求、仿效、学习他们,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地进步。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品质往往是多层面的,我们对榜样的学习,可以是榜样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他的品质全貌,我们通过榜样的某些小事激励学生,学习他们不同层面的优良品质。例如: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严谨朴实的治学态度,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拼搏精神,严守法纪的政治思想,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
三、实现自我品德教育的意义
1.实现自我品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新时代的今天,德育的内容在不断地注进更多新鲜的血液,我们党不但重点抓好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认真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是社会长治久安的要求。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人有责,精神文明要得到高度的发展,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
2.实现个人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因素,他们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他们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的影响,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道德影响。因此,运用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抵制不良思想道德影响的免疫力,才能保证学生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坏风气的感染,从而误入歧途。因此,自我品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2] 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3] 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4] 胡厚福著.《德育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