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老师,常听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处在一种困惑中: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孩子的心越来越难被感动。个人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进行基本的德育教育和引导外,更要打好亲情牌,把“亲情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让学生真正理解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亲和同学、珍惜友谊的深刻内涵,正确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建立亲情关系,并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将亲和同学、珍惜友谊化为积极上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德育教育;融入 ;亲情教育
当前,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有时候学校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培养,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工作有时候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在高中阶段,有些学校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学习和升学率上,而忽略了德育工作。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亲情教育,家校社会共同参与,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夯实家庭亲情教育的基础
亲情是什么?是我们和父母及亲人间血浓于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无私的,是包容的,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有时甚至无论善恶。
父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孩子最经常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如何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认同作用。父母的言行用道德标准评判无论是正确或错误,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示范作用。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孩子在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方面常常把父母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道德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起了示范作用。三是导向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认识对孩子肯定与否定、赞赏与斥责、奖励与惩罚,孩子将会逐渐地接受这些认识,并变为自己的某种认识与习惯,从而表现出或优或劣的道德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道德社会化,而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亲情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奢侈品,父母不了解信息时代的子女世界,子女不理解父母深沉的期望,那么更多只有亲情的冷漠与荒漠。所以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家庭亲情教育要使孩子认识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最纯的情感,父母和家人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和导向作用,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同时只有尊重父母和家人,孩子才能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热爱家人,才能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二、在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融入亲情教育
根据中学生的知识文化基础和心理特点,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用亲情来教育与引导学生,用亲情这个无处不在教材启迪学生的心灵。
1.构建亲情理念基础
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班团会、板报等形式开展亲情理论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是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的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与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让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对社会感恩?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有时候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完全是父母的错,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有时候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但在你最危难的时候站在你身后的就是亲情。
2.开展亲情行动
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以让学生体验父母、亲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回报。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及家人对自己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其实,最好的回报并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在于认认真真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 。科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和家中的其他亲人,汇报自己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所取得的进步,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路上的关爱与帮扶。在每年教师节的时候让学生给自己现在或曾经的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老师在自己人生路途中所给予的教诲与指引。
4.家校配合,共建育人平台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校、教师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共同商讨亲情教育的良策,并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增进情感。
5.岗位育人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用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这是我们学校多年来的深入开展学科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不是说站在讲台上才能育人,只要你在这校园内工作,你就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我校的很多生活老师和校警,就经常为生病的学生煎药,为生病的学生煮好一日三餐;半夜三更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看病,有时一直陪护到天亮,直到家长或别的老师过来替换。我想,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普通的付出,都会让学生产生感激之情,终会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6.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与同学情谊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育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所以要随时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
当然,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却是一种生动、易于接受的形式,它表现出的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谦弟恭,也是广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能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并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对老师的教诲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亲情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德育新观念》 白先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元月
[2]《施教先施爱——名师讲述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 杨连山、魏永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关键词:德育教育;融入 ;亲情教育
当前,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有时候学校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培养,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工作有时候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在高中阶段,有些学校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学习和升学率上,而忽略了德育工作。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亲情教育,家校社会共同参与,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夯实家庭亲情教育的基础
亲情是什么?是我们和父母及亲人间血浓于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无私的,是包容的,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有时甚至无论善恶。
父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孩子最经常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如何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认同作用。父母的言行用道德标准评判无论是正确或错误,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示范作用。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孩子在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方面常常把父母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道德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起了示范作用。三是导向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认识对孩子肯定与否定、赞赏与斥责、奖励与惩罚,孩子将会逐渐地接受这些认识,并变为自己的某种认识与习惯,从而表现出或优或劣的道德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道德社会化,而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亲情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奢侈品,父母不了解信息时代的子女世界,子女不理解父母深沉的期望,那么更多只有亲情的冷漠与荒漠。所以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家庭亲情教育要使孩子认识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最纯的情感,父母和家人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和导向作用,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同时只有尊重父母和家人,孩子才能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热爱家人,才能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二、在学校德育工作积极融入亲情教育
根据中学生的知识文化基础和心理特点,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用亲情来教育与引导学生,用亲情这个无处不在教材启迪学生的心灵。
1.构建亲情理念基础
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班团会、板报等形式开展亲情理论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是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的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与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让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对社会感恩?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有时候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完全是父母的错,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有时候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但在你最危难的时候站在你身后的就是亲情。
2.开展亲情行动
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以让学生体验父母、亲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回报。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及家人对自己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其实,最好的回报并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在于认认真真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 。科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和家中的其他亲人,汇报自己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所取得的进步,感谢他们在自己成长路上的关爱与帮扶。在每年教师节的时候让学生给自己现在或曾经的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老师在自己人生路途中所给予的教诲与指引。
4.家校配合,共建育人平台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校、教师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共同商讨亲情教育的良策,并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增进情感。
5.岗位育人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用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思想,这是我们学校多年来的深入开展学科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不是说站在讲台上才能育人,只要你在这校园内工作,你就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我校的很多生活老师和校警,就经常为生病的学生煎药,为生病的学生煮好一日三餐;半夜三更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看病,有时一直陪护到天亮,直到家长或别的老师过来替换。我想,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普通的付出,都会让学生产生感激之情,终会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6.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与同学情谊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育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所以要随时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
当然,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却是一种生动、易于接受的形式,它表现出的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谦弟恭,也是广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能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并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对老师的教诲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亲情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德育新观念》 白先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元月
[2]《施教先施爱——名师讲述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 杨连山、魏永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