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送风速度对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耗散的影响规律,对提高果蔬冷藏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和番茄为研究对象,借助FLUENT软件多孔介质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建立冷藏集装箱内部果蔬散湿的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计算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速度下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耗散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稳定状态时冷藏集装箱番茄堆内部水分耗散速率的分布呈现明显分层现象,通过提高送风速度能够降低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的耗散量;送风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果蔬水分耗散影响作用明显减弱;本次试验模型降低果蔬冷藏运输水
【机 构】
:
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北京 1008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送风速度对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耗散的影响规律,对提高果蔬冷藏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和番茄为研究对象,借助FLUENT软件多孔介质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建立冷藏集装箱内部果蔬散湿的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计算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速度下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耗散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稳定状态时冷藏集装箱番茄堆内部水分耗散速率的分布呈现明显分层现象,通过提高送风速度能够降低冷藏集装箱内果蔬水分的耗散量;送风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果蔬水分耗散影响作用明显减弱;本次试验模型降低果蔬冷藏运输水分耗散的最优送风速度工况为8m/s.
其他文献
当前,地下车站因能极大程度上节省土地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屏蔽门开启频繁且时长较长,当屏蔽门开启时,在活塞风及室内热压综合作用下,站内与轨行区之间气流交换对站内气流分布造成影响.以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研究冬季一侧列车靠站屏蔽门开启另一侧列车越行时所引起的活塞风对站内气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120km/h越行,车头到达设备房1后,前方正压区使活塞风所造成的影响不断增大,直至进站活塞风量达到最大值173.0kg/s,而后随着列车车身负压区不
为讨论走廊的高宽比对地下工程火灾时走廊烟气层温度衰减系数的影响,根据相似原理搭建了地下工程典型单室—走廊结构模型实验台,进行了不同走廊尺寸和火源规模条件下的10个工况实验,并将模型实验结果、前人和笔者得到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工程走廊烟气层温度的衰减系数随着走廊高宽比的减小而增大,烟气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换热相对增强,衰减系数随火源规模的变大呈衰减趋势,火源规模越大走廊中烟气层温度衰减越小.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氧化钛真空碳热还原过程中各种反应的起始温度.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初步判断钛矿、钛铁矿在真空下的碳热还原反应顺序分别为TiO2→Ti3O5→Ti2O3→TiO→Ti、FeTiO3→TiO2→Ti3O5→Ti2O3→TiO→Ti.当TiO2与C发生碳热还原反应时,TiO2和C的含量配比不同,生成的物质也不同.当TiO2:C摩尔比为2:1时,生成Ti2O3;当TiO2:C摩尔比为3:1时,生成Ti3O5;当TiO2:C摩尔比为1:1时,生成TiO;当TiO2:C摩尔比为1:2时,生成Ti;
简述了二次侧集中循环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系统.介绍了位于顺德某液冷服务器性能测试台液冷系统的工程概况、设备选型、循环冷却液及系统流程;详细对比分析了3种冷源;着重介绍了通过扩大冷却塔的逼近度,提高冷却塔的出水温度,增大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实现一次侧12.5℃、二次侧达15℃的大温差节能技术.
以某银行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总结并比较了数据中心常用气流组织形式和制冷方案,计算分析了该数据中心空调冷负荷及常用制冷方案的全年不同运行模式的时长.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了采用地板下送风+封闭冷通道的气流组织形式和带自然冷却的干式水冷直膨机组的制冷方案,与采用传统风冷空调相比每年预计可节省41.9%的电耗.
离子辐照会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进而使得器件在空间辐射等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退化.研究了经过1 MeV Xe离子辐照后4H-SiC SBD电学性能的变化及其原因.采用SRIM软件模拟了不同能量Xe离子辐照对4H-SiC SBD组成材料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选取了1 MeV的Xe离子对4H-SiC SBD进行辐照.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后4H-SiC SBD由肖特基接触变成了欧姆接触,金属-半导体界面产生了大量空位缺陷,使得接触界面的势垒降低,隧穿电流增大,导致4H-SiC SBD的整流特性失效.
针对现行标准对氨制冷装置的安全阀泄放管的要求,结合氨制冷装置的特点,通过计算,发现泄放管的当量长度较大时,选用常规的弹簧式安全阀存在背压较大的风险,影响安全阀的正常工作.提出应根据制冷装置的实际情况校核安全阀的选型,提出了不同情况下安全阀泄放管设计的参考方案.
首先基于最新的ASHRAE数据中心标准制作的中国自然冷却地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应用自然冷却的范围在逐步扩大.然后针对风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和水侧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式切换以及运行逻辑进行了分析.按照给出的模式切换点,分别统计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系统全年运行时间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在西宁、拉萨、昆明等城市,风侧系统全年不需要开启机械制冷冷源,即可以满足运行要求;在西宁、拉萨、乌鲁木齐等城市,水侧系统全年不需要开启机械制冷冷源,即可以满足运行要求.通过分析指出,随着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中对
为解决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类建筑层间通透所导致的各层太阳辐射得热负荷难以计算的问题,在工程常用的冷负荷系数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及楼层层高求解顶部天窗在各层的有效投影面积,进而对冷负荷系数法所求得的总负荷值逐层分项,计算得到各层日射得热负荷的方法.并引入室内蓄热平板模型法作为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各层日射得热负荷相对误差均在10%左右,最大相对误差为13.54%,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实际工程中层间通透且具有大面积玻璃穹顶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类建筑各层日射得热负荷计算提供参
针对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的整体热工性能模拟的数学模型,使用自编的Fortran语言计算程序,选取典型干燥地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其最佳一、二次空气质量流量比,换热管间距和管径.计算结果表明,包头、赤峰、榆林、宝鸡、酒泉、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地区最佳空气质量流量比为:0.38、0.54、0.4、0.3、0.58、0.5;最佳纵向管间距为:吐鲁番地区0.03m,其余地区0.035m;最佳横向管间距均为0.030m;最佳换热管管径均为0.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