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米塔尔钢铁公司正式向欧洲最大、世界第二大钢铁制造企业——阿赛洛公司发出收购要约。2007年第二季度,米塔尔以232亿美元收购阿赛洛钢铁公司,完成阿赛洛与米塔尔的合并,并将公司总部从荷兰移迁卢森堡,组成新的阿赛洛·米塔尔公司。现在,该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家钢铁厂,年产钢1.16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0%,销售额达600亿欧元。在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99位。
拉克希米·米塔尔——印度裔英国人,1950年出生于印度一个钢铁世家,1980年大学毕业后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公司。他不断地购买世界上的钢铁企业并把它们进行整合,逐步使米塔尔成为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之一。
米塔尔的管理有三个信条:首先,具体管理细节要经米塔尔严格监控;其次,米塔尔深信,利润而非产量才是衡量一个传统企业的唯一标准,最后,他坚信21世纪的钢铁产业正如20世纪的汽车产业,将会整合为3~4家效率极高的超级巨头,而自己的公司正是其中的领头羊。
米塔尔成就事业的方法就是马不停蹄地购买一系列濒临破产的钢铁公司,然后想方设法地帮助它们恢复活力。米塔尔的确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这秘诀在于,米塔尔知道如何去猎寻合适的并购目标。在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捷克及波兰等国收购的钢铁公司,大多是劳动力过剩和技术落后的企业。由于他不得不削减员工,当地工会把他称为“残暴的资本家”,却没人注意到他在减低运作成本的同时,还有严格的安全条例、充满活力的质量监控及打通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沟通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当竞争对手对那些旧钢铁工厂嗤之以鼻时,米塔尔却一步一步地在这些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钢铁王国。
米塔尔收购的特点一是投资少,效益大。以收购卡拉干达钢铁公司为例,耗资9.5亿美元,却收到增钢能力400万吨的效果,相当于吨钢投资240美元。二是不仅购得钢铁厂硬件,且包括多年生产实践形成的软件,即生产诀窍和管理经验。三是除硬件和软件外,还接纳了众多管理和操作人才。
合并后的阿塞洛·米塔尔集团员工人数达32万人,2007财务年实现销售额1050亿美元。米塔尔在公司占有43%的股份,这使他成为世界上排在盖茨和巴菲特之后最富有的人,其财富约190亿英镑。
米塔尔最初在世界钢铁舞台上并不起眼,而善于把握机会是他的强项。特立尼达曾是印度一个经营窘迫的国有钢铁公司,米塔尔凭借他的努力帮助特立尼达摆脱了困境,并最终于1994年购买了特立尼达公司。米塔尔认为,大胆进取才能成功。“我不想经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而想经营最赚钱的钢铁企业。”这是米塔尔经营的座右铭,也是让竞争对手承认的事实,米塔尔的确拥有让同行们羡慕不已的高额利润。
米塔尔面临最大的考验将是中国作为钢铁出口大国的崛起。米塔尔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给他带来实惠,但也可能是一种压力。
米塔尔觊觎中国钢铁市场由来已久,因为中国2004年一举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从净进口国转变为输出大国。米塔尔自然不会忽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已成为米塔尔关注的战略要地。国际钢铁业的发展速度一般在3-4%水平,而中国增长速度远高于这一水平。自2004年始,米塔尔就频繁与中国钢铁企业接触。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国有资产的控制,米塔尔没机会接触中国钢铁的“第一军团”,他只好将目光转向“第二军团”。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了华菱管线股份公司。
2005年1月,米塔尔以逾2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菱管线股份公司37.17%的股份,这是目前外资购并A股公司股权交易额最大的一宗股权并购。华菱管线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线材、无缝钢管、螺纹钢和铜盘管专业化生产企业,小口径无缝钢管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这是双赢的合作,并购协议中除股权转让外,战略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米塔尔把华菱管线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每年向华菱管线提供300万吨以上直供矿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仅此一项,可为华菱管线每年节省采购成本几千万美元。协议还规定,双方将加强技术及研发合作,米塔尔将向华菱逐步转让板、管、线等生产及深加工技术,双方还签署了互相代销对方产品的条款,约定只收取对方少量的代理费。米塔尔公司全球4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为华菱的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007年12月,米塔尔入股包头钢铁集团49%股权,这是米塔尔在中国钢铁市场棋局上布下的又一枚棋子。包钢被米塔尔看中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包钢拥有自己的白云鄂博矿区,受国际市场矿石价格影响很小,对包钢的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和远期发展也很看好。包钢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不仅拥有铁矿石和炼焦煤等资源,在冷轧卷板等高质量钢材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米塔尔对包钢49%的控股比例,已经接近了中国政策规定的外资“不许控股”的红线,足见米塔尔对中国钢铁市场的信心。
拉克希米·米塔尔——印度裔英国人,1950年出生于印度一个钢铁世家,1980年大学毕业后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公司。他不断地购买世界上的钢铁企业并把它们进行整合,逐步使米塔尔成为世界大型钢铁企业之一。
米塔尔的管理有三个信条:首先,具体管理细节要经米塔尔严格监控;其次,米塔尔深信,利润而非产量才是衡量一个传统企业的唯一标准,最后,他坚信21世纪的钢铁产业正如20世纪的汽车产业,将会整合为3~4家效率极高的超级巨头,而自己的公司正是其中的领头羊。
米塔尔成就事业的方法就是马不停蹄地购买一系列濒临破产的钢铁公司,然后想方设法地帮助它们恢复活力。米塔尔的确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这秘诀在于,米塔尔知道如何去猎寻合适的并购目标。在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捷克及波兰等国收购的钢铁公司,大多是劳动力过剩和技术落后的企业。由于他不得不削减员工,当地工会把他称为“残暴的资本家”,却没人注意到他在减低运作成本的同时,还有严格的安全条例、充满活力的质量监控及打通供应商之间的物流沟通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当竞争对手对那些旧钢铁工厂嗤之以鼻时,米塔尔却一步一步地在这些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钢铁王国。
米塔尔收购的特点一是投资少,效益大。以收购卡拉干达钢铁公司为例,耗资9.5亿美元,却收到增钢能力400万吨的效果,相当于吨钢投资240美元。二是不仅购得钢铁厂硬件,且包括多年生产实践形成的软件,即生产诀窍和管理经验。三是除硬件和软件外,还接纳了众多管理和操作人才。
合并后的阿塞洛·米塔尔集团员工人数达32万人,2007财务年实现销售额1050亿美元。米塔尔在公司占有43%的股份,这使他成为世界上排在盖茨和巴菲特之后最富有的人,其财富约190亿英镑。
米塔尔最初在世界钢铁舞台上并不起眼,而善于把握机会是他的强项。特立尼达曾是印度一个经营窘迫的国有钢铁公司,米塔尔凭借他的努力帮助特立尼达摆脱了困境,并最终于1994年购买了特立尼达公司。米塔尔认为,大胆进取才能成功。“我不想经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而想经营最赚钱的钢铁企业。”这是米塔尔经营的座右铭,也是让竞争对手承认的事实,米塔尔的确拥有让同行们羡慕不已的高额利润。
米塔尔面临最大的考验将是中国作为钢铁出口大国的崛起。米塔尔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给他带来实惠,但也可能是一种压力。
米塔尔觊觎中国钢铁市场由来已久,因为中国2004年一举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从净进口国转变为输出大国。米塔尔自然不会忽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已成为米塔尔关注的战略要地。国际钢铁业的发展速度一般在3-4%水平,而中国增长速度远高于这一水平。自2004年始,米塔尔就频繁与中国钢铁企业接触。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国有资产的控制,米塔尔没机会接触中国钢铁的“第一军团”,他只好将目光转向“第二军团”。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了华菱管线股份公司。
2005年1月,米塔尔以逾2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华菱管线股份公司37.17%的股份,这是目前外资购并A股公司股权交易额最大的一宗股权并购。华菱管线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线材、无缝钢管、螺纹钢和铜盘管专业化生产企业,小口径无缝钢管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这是双赢的合作,并购协议中除股权转让外,战略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在协议中规定,米塔尔把华菱管线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每年向华菱管线提供300万吨以上直供矿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仅此一项,可为华菱管线每年节省采购成本几千万美元。协议还规定,双方将加强技术及研发合作,米塔尔将向华菱逐步转让板、管、线等生产及深加工技术,双方还签署了互相代销对方产品的条款,约定只收取对方少量的代理费。米塔尔公司全球4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为华菱的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007年12月,米塔尔入股包头钢铁集团49%股权,这是米塔尔在中国钢铁市场棋局上布下的又一枚棋子。包钢被米塔尔看中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包钢拥有自己的白云鄂博矿区,受国际市场矿石价格影响很小,对包钢的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和远期发展也很看好。包钢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不仅拥有铁矿石和炼焦煤等资源,在冷轧卷板等高质量钢材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米塔尔对包钢49%的控股比例,已经接近了中国政策规定的外资“不许控股”的红线,足见米塔尔对中国钢铁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