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点拔:
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以作为“精神返祖”这一话题的素材。理解精神返祖的内涵之后,我们可以从个人素养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向发散思维。80岁老太为“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撒硬币等屡禁不止的“祈福许愿”现象,引发关于素质与教育水平不均的探讨;人云亦云的“键盘侠”引发网络暴力……这些都可以成为该话题的素材来源。此外,进一步发散思维,部分老年人的落后愚昧与中青年人的相对理性相比较而形成的隔代差异与家庭矛盾等,都可以使文章更加饱满和深入。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能具有这般人文关怀的意识,更何况现在的人呢。
本期话题:精神返袓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称警惕“精神返祖”,使之成为又一需要人们深切思考的热词。“愚病难医”是精神返袓现象的典型特征。虽然处于社会化、信息化大发展的21世纪,
代同步,愚昧、落后、偏执的思维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素材巧思
网络的自由环境让我们能畅所欲言,但我们不能以自由之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妄加评论别人的生活,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别人的选择,自由更应让我们学会尊重,而不是成为人云亦云的“键盘侠”。
冰壶女神李博雅男友遭言论攻击
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冰壶赛场上,白山队对阵上海队。央视直播本场比赛的过程中,白山队三垒李博雅颜值爆表抢镜颇多。有不少网友用手机抓拍了电视直播画面,并在微博上晒出她的美照,称赞她实在太可爱了,简直就是电视剧女一号。李博雅笑容甜美、长相清纯,从外形看颇有“奶荼妹妹”的气质,她也因此被网友誉为“冰壶女神”,迅速在网络上走红。随后,李博雅在微博上发出私照,感谢大家的支持。
李博雅的微博中有不少和男友张天域的互动,可见二人的恩爱。但在张天域的微博评论中,不少网友恶语相向,比如有人认为张天域配不上李博雅,言论相当尖锐。
随后,张天域发微博称:“感谢各位喷子对我的差评。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和我的冰壶事业一直走下去。我和你们所谓的女神也会一直走得很远很远。感谢你们对我的语言攻击。”
素材巧思
社会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愚昧事件数见不鲜,“愚病难医”成为精神返袓现象的典型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丹陛桥沦为“理疗床”正反映出大众的愚昧与从众。人们想当然地把丹陛桥经过太阳照射留下的温热与理疗床的热效应混为一谈,而忽视了它可能会让人生病的风险。
天坛丹陛桥成了“理疗床”
最近,天坛的丹陛桥成为人们“理疗”的新场地。每到傍晚,就有许多游客带着床单来到丹陛桥,躺在最中间的石板道上。石板上仍有白天太阳照射后的余温,躺在上面的人说,每天晚饭后过来躺躺,能治病也能强身。人最多的时候几乎没有空位。丹陛桥成“理疗床”的消息在网络和报纸上刊登后,不少游客称,再想躺下就受到了保安的劝阻。有几位游客称被保安劝阻和曝光之后就不好意思再躺了。但部分游客仍然我行我素。
丹陛桥真有那么神奇吗?其实不然。据专家解释,石板吸收了阳光的热量,有一定的温度,躺在上面具有一定的热疗效果,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地下的阴湿之气会渗入石板,人体同样会受到阴湿之气的侵袭。此外,夏季人们的毛孔打开,外界的寒凉之气更容易进入体内导致阴暑证。夏季养生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要席地而躺,专家强调,“躺在丹陛桥上真的不能强身!”所以,丹陛桥神奇的强身健体之效纯属无稽。
同样的药方,不一样的用法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瓢,又没有足够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没什么用处,就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啊!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一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想要卖掉药方。他认为靠这种药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若卖掉这个药方马上便可得到百金。
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后,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率兵在冬天跟越国展开水战。因为用了防止手冻裂的药,吴国大败越国,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反倒因它大得无处可放而发愁,可见你的心胸过于浅陋狭隘!”
素材巧思
“精神返袓”现象的大量出现,原因之_在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局限。学习层次和知识层面的差异,导致许多人的眼界不开阔。《逍遥游》里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眼界的大小决定了未来的高度。同样的药方,创造它的人却不懂得用它提高自身的价值,而另一个人却能用它为国家,为自己赢得利益。
活到老学到老德国79岁老太太成博士
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1994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9年之后,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如何度过晚年一一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小城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
玛克司夫人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老年妇女如何才能安度晚年。玛克司夫人曾深入多个养老院和普通家庭,采访了34名终身学习的老年妇女。由于她们是同龄人,妇女们几乎毫无保留地向她倾诉了二战遗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以及进入老龄之后感觉到的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而正是因为老年时代孜孜不倦的学习,她们的晚年生活异常充实和快乐,有的还因此克服了酗酒、吸毒或药物依赖。她认为,进入老年后大脑的“锻炼”尤为重要,如背诵歌词和外語单词就是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方式。
在论文中她强调,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如何度过晚年却可以由自己决定。除了坚持学习外,另一秘诀是坚持运动。她建议所有老人都选择至少一种力所能及的运动,并力图避免只说不做。她的口号是:天天锻炼,使自己年轻10岁!
素材巧思
一个人的知识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日渐丰富的,而终身学习,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不要因为年纪大了就拒绝学习,甚至倚老卖老。只有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让我们保持乐观、理智和开明。玛克司夫人的故事正是“精神返袓”现象的反例。
当今社会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以作为“精神返祖”这一话题的素材。理解精神返祖的内涵之后,我们可以从个人素养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向发散思维。80岁老太为“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撒硬币等屡禁不止的“祈福许愿”现象,引发关于素质与教育水平不均的探讨;人云亦云的“键盘侠”引发网络暴力……这些都可以成为该话题的素材来源。此外,进一步发散思维,部分老年人的落后愚昧与中青年人的相对理性相比较而形成的隔代差异与家庭矛盾等,都可以使文章更加饱满和深入。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能具有这般人文关怀的意识,更何况现在的人呢。
本期话题:精神返袓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称警惕“精神返祖”,使之成为又一需要人们深切思考的热词。“愚病难医”是精神返袓现象的典型特征。虽然处于社会化、信息化大发展的21世纪,
代同步,愚昧、落后、偏执的思维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素材巧思
网络的自由环境让我们能畅所欲言,但我们不能以自由之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妄加评论别人的生活,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别人的选择,自由更应让我们学会尊重,而不是成为人云亦云的“键盘侠”。
冰壶女神李博雅男友遭言论攻击
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冰壶赛场上,白山队对阵上海队。央视直播本场比赛的过程中,白山队三垒李博雅颜值爆表抢镜颇多。有不少网友用手机抓拍了电视直播画面,并在微博上晒出她的美照,称赞她实在太可爱了,简直就是电视剧女一号。李博雅笑容甜美、长相清纯,从外形看颇有“奶荼妹妹”的气质,她也因此被网友誉为“冰壶女神”,迅速在网络上走红。随后,李博雅在微博上发出私照,感谢大家的支持。
李博雅的微博中有不少和男友张天域的互动,可见二人的恩爱。但在张天域的微博评论中,不少网友恶语相向,比如有人认为张天域配不上李博雅,言论相当尖锐。
随后,张天域发微博称:“感谢各位喷子对我的差评。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和我的冰壶事业一直走下去。我和你们所谓的女神也会一直走得很远很远。感谢你们对我的语言攻击。”
素材巧思
社会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愚昧事件数见不鲜,“愚病难医”成为精神返袓现象的典型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丹陛桥沦为“理疗床”正反映出大众的愚昧与从众。人们想当然地把丹陛桥经过太阳照射留下的温热与理疗床的热效应混为一谈,而忽视了它可能会让人生病的风险。
天坛丹陛桥成了“理疗床”
最近,天坛的丹陛桥成为人们“理疗”的新场地。每到傍晚,就有许多游客带着床单来到丹陛桥,躺在最中间的石板道上。石板上仍有白天太阳照射后的余温,躺在上面的人说,每天晚饭后过来躺躺,能治病也能强身。人最多的时候几乎没有空位。丹陛桥成“理疗床”的消息在网络和报纸上刊登后,不少游客称,再想躺下就受到了保安的劝阻。有几位游客称被保安劝阻和曝光之后就不好意思再躺了。但部分游客仍然我行我素。
丹陛桥真有那么神奇吗?其实不然。据专家解释,石板吸收了阳光的热量,有一定的温度,躺在上面具有一定的热疗效果,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地下的阴湿之气会渗入石板,人体同样会受到阴湿之气的侵袭。此外,夏季人们的毛孔打开,外界的寒凉之气更容易进入体内导致阴暑证。夏季养生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要席地而躺,专家强调,“躺在丹陛桥上真的不能强身!”所以,丹陛桥神奇的强身健体之效纯属无稽。
同样的药方,不一样的用法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瓢,又没有足够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没什么用处,就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啊!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一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想要卖掉药方。他认为靠这种药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若卖掉这个药方马上便可得到百金。
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后,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率兵在冬天跟越国展开水战。因为用了防止手冻裂的药,吴国大败越国,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反倒因它大得无处可放而发愁,可见你的心胸过于浅陋狭隘!”
素材巧思
“精神返袓”现象的大量出现,原因之_在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局限。学习层次和知识层面的差异,导致许多人的眼界不开阔。《逍遥游》里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眼界的大小决定了未来的高度。同样的药方,创造它的人却不懂得用它提高自身的价值,而另一个人却能用它为国家,为自己赢得利益。
活到老学到老德国79岁老太太成博士
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1994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9年之后,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如何度过晚年一一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小城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
玛克司夫人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老年妇女如何才能安度晚年。玛克司夫人曾深入多个养老院和普通家庭,采访了34名终身学习的老年妇女。由于她们是同龄人,妇女们几乎毫无保留地向她倾诉了二战遗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以及进入老龄之后感觉到的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而正是因为老年时代孜孜不倦的学习,她们的晚年生活异常充实和快乐,有的还因此克服了酗酒、吸毒或药物依赖。她认为,进入老年后大脑的“锻炼”尤为重要,如背诵歌词和外語单词就是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方式。
在论文中她强调,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如何度过晚年却可以由自己决定。除了坚持学习外,另一秘诀是坚持运动。她建议所有老人都选择至少一种力所能及的运动,并力图避免只说不做。她的口号是:天天锻炼,使自己年轻10岁!
素材巧思
一个人的知识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日渐丰富的,而终身学习,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不要因为年纪大了就拒绝学习,甚至倚老卖老。只有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让我们保持乐观、理智和开明。玛克司夫人的故事正是“精神返袓”现象的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