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可见,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推敲词语,体会文字之美
阅读教学中讲授语文知识,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灌输语文方面的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学习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泊船瓜洲》时,引导学生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我并不是生硬地告诉学生这里“绿”用了非动词活用动词。我先引导学生给“绿”字换字,学生纷纷说可换“到”“来”“过”“往”……都是动词。我紧接着说:“据说王安石为此字改过很多次,他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均觉平淡而弃,因为这些词没能生动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活力。最后,他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用‘绿’,江南拥有了春天的色彩,让人感觉满目苍翠,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把全诗都盘活了。这个‘绿’字就是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推敲文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我们阅读或写作时可学学作家们这种好方法。”
二、因势利导,激活阅读期待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从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说:“我知道大象能准确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又有的说:“战象是让士兵骑着作战的象。”…… 我接着告诉学生,作者沈石溪之所以能这么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么多关于战象的信息,其实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的。他1969年赴西双版纳落户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这18年中接触过、观察过许多小动物,有一次甚至被狼群追来,在树上过了一夜,直到有村民来救他,才得以死里逃生。除了《最后一头战象》,作家沈石溪还写了很多动物小说,《狼王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母狼紫岚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最后她狼孙究竟有没有当狼王?请同学们在《狼王》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节课上,我成功激活了同学们对读《狼王》的期待,更激活了同学们对阅读作家沈石溪所写动物小说的期待。
三、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读书环境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由此可见阅读场所的重要性。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我在班级腾出一块小空地,放上一个简易的书架,办上一个图书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将自己有益的书带到学校摆放在班级图书角,和大家一起资源共享。书架旁边设置有人情味的标语,营造宁静、祥和、舒心的阅读空间,使学生阅读时心情愉悦、轻松。圖书角里还有一个留言角,留言板上写着标题“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畅所欲言”。留言板上贴着同学们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自创的读书留言。图书角办好了,图书的管理由图书管理员分类管理,同学们可以在课间自习课上到书架上取书看,甚至可以向图书管理员借书星期六、星期日回家看。同学们看完书后在便利贴上写上自己看的书名、作者简介以及看后的感受,推荐星级,然后在还书的同时把便利贴贴在留言板上。
图书角建好后,我发现班级的学习氛围提高了,之前下课后同学们一般都爱追逐打闹,现在图书角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一部分学生,带动一部分学生。爱上阅读的孩子利用课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投入到阅读中来。有的学生驻足在留言板前,浏览着别的同学的读后感受,在别人的感受中再次无声地与作品交流。
这样,班级图书角真正开辟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成为每个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茁壮成长。班级图书角,就如一把金钥匙,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知识殿堂的大门。
四、读书分享会,强化阅读乐趣
我常常教导学生:“你交流一点知识,我交流一点知识,对一个人来说就明白了很多知识。”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通过不一样的形式进行交流。比如,在交流课上,我要求学生对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讲一讲、演一演、评一评,大家畅所欲言。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竟还觉得意犹未尽,交流活动充分调动了阅读寓言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阅读寓言故事的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培养,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的丰富体验。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的引导开始,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为他们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心得体会。只有这样,孩子都会不断地体会阅读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
一、推敲词语,体会文字之美
阅读教学中讲授语文知识,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灌输语文方面的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学习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泊船瓜洲》时,引导学生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我并不是生硬地告诉学生这里“绿”用了非动词活用动词。我先引导学生给“绿”字换字,学生纷纷说可换“到”“来”“过”“往”……都是动词。我紧接着说:“据说王安石为此字改过很多次,他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均觉平淡而弃,因为这些词没能生动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活力。最后,他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用‘绿’,江南拥有了春天的色彩,让人感觉满目苍翠,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把全诗都盘活了。这个‘绿’字就是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推敲文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我们阅读或写作时可学学作家们这种好方法。”
二、因势利导,激活阅读期待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从文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说:“我知道大象能准确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又有的说:“战象是让士兵骑着作战的象。”…… 我接着告诉学生,作者沈石溪之所以能这么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么多关于战象的信息,其实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的。他1969年赴西双版纳落户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这18年中接触过、观察过许多小动物,有一次甚至被狼群追来,在树上过了一夜,直到有村民来救他,才得以死里逃生。除了《最后一头战象》,作家沈石溪还写了很多动物小说,《狼王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母狼紫岚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一次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最后她狼孙究竟有没有当狼王?请同学们在《狼王》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节课上,我成功激活了同学们对读《狼王》的期待,更激活了同学们对阅读作家沈石溪所写动物小说的期待。
三、设立图书角,营造良好读书环境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由此可见阅读场所的重要性。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我在班级腾出一块小空地,放上一个简易的书架,办上一个图书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将自己有益的书带到学校摆放在班级图书角,和大家一起资源共享。书架旁边设置有人情味的标语,营造宁静、祥和、舒心的阅读空间,使学生阅读时心情愉悦、轻松。圖书角里还有一个留言角,留言板上写着标题“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畅所欲言”。留言板上贴着同学们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自创的读书留言。图书角办好了,图书的管理由图书管理员分类管理,同学们可以在课间自习课上到书架上取书看,甚至可以向图书管理员借书星期六、星期日回家看。同学们看完书后在便利贴上写上自己看的书名、作者简介以及看后的感受,推荐星级,然后在还书的同时把便利贴贴在留言板上。
图书角建好后,我发现班级的学习氛围提高了,之前下课后同学们一般都爱追逐打闹,现在图书角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一部分学生,带动一部分学生。爱上阅读的孩子利用课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投入到阅读中来。有的学生驻足在留言板前,浏览着别的同学的读后感受,在别人的感受中再次无声地与作品交流。
这样,班级图书角真正开辟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成为每个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茁壮成长。班级图书角,就如一把金钥匙,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知识殿堂的大门。
四、读书分享会,强化阅读乐趣
我常常教导学生:“你交流一点知识,我交流一点知识,对一个人来说就明白了很多知识。”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通过不一样的形式进行交流。比如,在交流课上,我要求学生对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讲一讲、演一演、评一评,大家畅所欲言。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竟还觉得意犹未尽,交流活动充分调动了阅读寓言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阅读寓言故事的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培养,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的丰富体验。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的引导开始,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为他们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心得体会。只有这样,孩子都会不断地体会阅读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