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我设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小村里,院子里住着三户人家,很杂乱。
  我们家本在煤矿安家几十年,但在生我那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富家滩煤矿开始资源枯竭,父亲被调在一个新开发的矿井,新建矿井条件简陋,大批的工人在河滩里搭着帐篷生活,下井出来了有时候澡塘里没水,穿着又旧又脏的窑衣就去食堂打饭吃了。没有办法,父亲把家从煤矿搬回了老家,一套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里外间,住了整整八年,父亲才把我们又带回到了煤矿。
  在那个房屋里,妈妈每天要照顾我们兄妹的起居饮食,还要给众乡亲做衣服。我们家有一台缝纫机,旁边放着尺子、剪刀、画笔、喷壶、熨斗,常常变成我的玩具。我拿着妈妈的剪刀,把所有的废纸都剪成不规则或者是不成形的豆腐块,我身边常常是一堆一堆的废纸片。姐姐收拾家的时候,会把剪纸搂成一堆塞到火里,我无比心疼,却又一次一次看着被姐姐收拾家当成废纸扔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个印有牡丹花图样的烟盒,我兴奋地用剪刀剪下了那朵花,欣赏来欣赏去,决定把这朵牡丹花贴在门后面。我先用剪刀把它的每一朵花瓣都剪得很细致,以前的门是左右各半,晚上把门闩上。每晚睡觉前,我都要欣赏一下这朵牡丹花,姐姐们不理解我的做法,也从不去看我的作品。有一次,姥姥来我家,看到门后贴得琳琅满目的图案,知道是我剪的后,夸奖我手巧。妈妈也用欣喜的目光鼓舞了我,我想长大以后,不但要把剪出的作品装裱好,还要装饰我的家。
  我大专毕业那年,机关招聘,我通过层层选拔,考进了行政办,做了一名文书。我邂逅了我的另一半,我们家升级成了三口之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企业公开招聘社区主任,当时我只有28岁,是应聘年龄最小的。亲戚朋友说,就算你考上,还不一定能拿下社区主任的一摊子事。我认为,我年轻,我可以学习,就报名了。几个月后,我終于迎来了考试,看着一长排的评委,我心里紧张,一遍一遍地给自己加油鼓劲,经过激烈的角逐,我考上了!我回家抱着儿子开心地转来转去,现在,我还能想起当时我们行政办主任拿着计算器给我算涨了多少money的情景。
  在儿子上小学时,我们家已经成了四口之家,为了儿子的教育我选择了辞职,举家迁到了介休城。本想着就这样下去,但我不想闲着,后来跻身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编辑,白天我辛苦地爬格子,下班后我带着孩子们做着家务……想起做记者的那四年,我不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还在《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山西焦煤报》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
  回首往事,哪怕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汗水,但我从不后悔。
其他文献
几年前,老公开始了他的第二职业——种菜。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小块地长得还行。不说别的,辣椒这种蔬菜,种菜的人都懂的,只要种活了,只要老天不至于绝情到十天半个月不给一滴雨,收获总是有的。若是雨水适量,便是“硕果累累”。老公的一个朋友,听说他喜欢种辣椒,特意给他弄了好几个品种。我自然是不认识这些的。这么多年,我只怀念我老爸种过的一种大得像小灯笼,肉质厚实,吃起来微微辣的辣椒。至于老公种的辣椒,纵然有
期刊
含山县城西,约十五里处,有一个名为鱼岘口的地方。  这层峦耸翠的天然隘口,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此地的历史与传说,方志曾有记述,许多故事也世代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我曾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其中的一则故事自小便听过,那时虽不曾放在心上却也并未忘却,反倒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越加难以忘怀,以致日下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相传清代,本县的正堂官(县长)出衙去往庐州,途经此地。当抬着老爷的八抬大轿进入
期刊
你喜欢吃羊肉?  喜欢!  那你来我家吧,我父亲杀羊给你吃。  十几年来,父亲的生日,他都会杀一只羊。那羊,是父亲牵养的,不是买来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绿色环保的,无污染的,不吃饲料的,吃青草和玉米粒的。是父亲看着,一天天长大的。以前,我们没有吃多少好东西,大都是萝卜地瓜,高梁玉米,但是无毒的。现在,我們吃很多好东西,却大都是被污染的,有毒的。  父亲六十岁以后,就很少侍弄庄稼了,但他一辈子与土地打
期刊
终于,到家了。  站在门口良久,几次深呼吸,仰头望着灯亮的方向,我知道,爸妈想我了,几次打电话欲言又止,几次深夜给我的文章点赞,但为什么到了家门口,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呢?  开门进屋,屁股还没坐热,妈妈就开始“毒舌”我。狂风暴雨的席卷,只因她发现我泛白缺血的脸色和我不以为然的态度;然后是冷嘲热讽的挑剔,说我脾气古怪不服管教;最后是赌天赌地的诅咒,说我一生清高,一身犟骨,注定一世孤独……  爸爸时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凌烟先生。凌烟,姓李,诗意和禅味的名字。离上一次相见,差不多四十年了。  1980年,我考入岳阳师专。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年的录取通知发得比较晚,但盛大的开学典礼还是让人兴奋雀跃。谁谁主持,谁谁报告,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位教师代表的发言。  有位老师,开学第一课,在课堂里表演了一个魔术。老师说:“我这个讲台上有一个特别的装置,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见到自己最想见到的数学家、物
期刊
我真正的背馍是从高中开始的。  我们初中时,镇上是有高中的,然而,等到我们升到高中的时候却撤掉了,整体搬到了陕西省富县一中。  家里到县城约40里路,步行要4个小时,因此,所有学生都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背馍。村里一起上高中的有四个,三男一女。女孩儿叫芳芳,家里情况比较好,每周都是哥哥骑自行车送。三个男生一个叫学军,一个叫建强,均大我两岁,按村里辈分叫叔叔,然而,我们从小一起耍大,除了直呼其名,玩
期刊
8岁那年端午节,别人家做粽子,包包子,节日香气很浓。母亲的脚打扬尘摔伤了,加上感冒发烧,可家里穷,只能硬拖着。  看到母亲难受,小小的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听同桌说他们湾有木李很好吃。我就想去隔壁的二队何程湾,偷摘几颗木李送母亲吃,因爬树是我的绝活儿。  我蹑手蹑脚来到木李树下,好不容易上了树,可运气不好,一上树,就被主家发现了,并命令我马上下来。我垂头丧气地下了树,想着母亲难受的样子,眼淚像断线珍
期刊
岁月不饶人!我年过花甲后,穿皮鞋总觉得卡得难受,老伴儿说:“还是回老家,把咱娘做的千层底布鞋拿来穿吧。”  我从上小学到初中,都是穿老娘为我做的千层底布鞋,冬天穿棉的,春、夏穿单的。上高中后,娘知道我爱美了,省吃俭用,冬天为我买双反毛皮鞋,春、秋买双球鞋,夏天买双人造革的凉鞋,那时,还没有真正的皮凉鞋。  说起纳制千层底布鞋,工序十分烦琐,首先是打袼褙。秋收以后,娘会挑选出较为结实的破衣服布折好铺
期刊
早晨,我们推开一扇门,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其实是奔着另一扇门而去。  有形之门随处可见。从乡间庭院半掩的柴门,到都市楼宇阔气的豪门,从氤氲烟火气息的厨厕之门,到精密考究的各式各样自动门、电动门。门,让人有了离别和归属,有了进退的分寸;门,也让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感知生活的重荷,明确下一步目标。门不仅仅是一种物理阻隔,有时也是一种象征。一道国门,不仅是出入境的关卡,更是代表国土的疆界,宣誓一个国家的
期刊
已是深秋,空中斜飞着雨丝,一股浓浓的寒意包裹着夜色。  戏台搭建在北门的大榕树下,台下靠椅、长条凳沿街整齐摆放。台上热情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小城上空,戏的开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吧?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恐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句唱词。  此时的夜晚,我感觉突然鲜活了起来。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角色就是不灭的灯盏。祖辈们热衷于看戏,似乎看戏成了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以至于有看戏的消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