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釣鱼人在采用台钓法双钩钓鱼时,有时会遇到子线缠绕打结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网上有很多种防缠的方法,可是这些方法要么不防缠,要么不实用,甚至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有一种方法是把防缠豆安装在与主线相连接的8字环上,并把主线线头包在其中,目的是防止子线缠挂在主线线头上。事实上,在这个位置安装防缠豆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在8字环和主线连接处的主线上本身就依序安装有太空豆、铅皮,它们就能起到掩盖主线线头和阻挡子线缠挂其上的作用。实际上,只要主线线头不太长,子线一般是不会缠挂其上。
还有一种办法是先把子线分叉器穿在两根子线上,再把两根子线拴在8字环上,把并列相依的两根子线分开保持一定的平行距离,目的是防止子线之间相互缠绕。事实上,这种子线分叉器存在着以下弊端:第一,子线一般都比较长且细,如果把子线分叉器调得远离双钩,抛竿或提竿时平行的子线就会摆动,此时它们就可能缠绕在一起。第二,如果把子线分叉器调得靠近双钩,由于子线分叉器体积较大,抛竿或提竿时易使窝中的鱼受到惊吓;第三,子线分叉器主要有三种形状,一种是拱桥形状,另一种是八字形状,还有一种是人字形状。当我们把拱桥形状的子线分叉器穿在两根子线上时,其“拱桥”上面的与8字环相连的两根子线则成了“柱子”,抛竿或提竿时“拱桥”下的子线和鱼钩极易缠绕到“拱桥”或“拱桥”上的“柱子”,其他形状的子线分叉器在抛竿或提竿时也极易被子线缠挂,可见安装子线分叉器不仅不防缠,反而易使子线缠绕打结。
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找到了造成子线缠绕打结的真正原因:第一,台钓线组的两根子线是并列相依的,每根子线又是另一根子线缠绕打结的对象线,如在提竿时,一只鱼钩钓到鱼,另一线钩就可能会以中鱼的子线为轴心旋转缠绕,在竿梢弹力和鱼体挣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摆动,此时它们就可能缠绕打结。我们假设用传统钓的一线一钩的线组钓鱼,一般不会出现鱼线缠绕打结的现象,因为单独的一根线没有缠绕打结的对象线。第二,子线的长度较长。通常来说,8字环和鱼钩之间的两根子线的长度分别为16厘米和20厘米左右,在抛竿或提空竿不中鱼时,两根较长的子线会不受限制地尽其所长进行摆动,如果子线在水体之外的运动过程中形成圆圈,那么钩子就很容易穿过这个圆圈形成打结。即使子线没有形成圆圈,摆动着的两根具有一定长度的子线也极易相互缠绕。假设,我们把台钓双钩子线的净长分别制作成3厘米和5厘米(子线越长,其强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像如此长度的子线强度必然很小,不能用于垂钓),尽管子线之间互相存在着对象线,但由于两根子线较短,在摆动中不会在空间里形成圆圈,一般也不会缠绕。第三,铅皮上端的圆柱横截面较大,在钓鱼时,特别是鱼在中途脱钩或鱼钩挂到水草等障碍物后又挣脱时,较长的双子线就会反弹,进而就有可能缠绕在铅皮座上端。相比之下,传统钓的一线一钩一小砣的线组,由于小砣太小,几乎没有横截面,所以鱼线一般不会缠绕其上。
针对导致子线缠绕打结的原因,我对台钓线组进行了改进(见右图)。
该改动的核心是在并列相依的两根子线上安装一粒可上下移动的最小的太空豆,它的作用是可确保子线的根数、长度和强度不变,且能把8字环和太空豆之间的双子线变成了“单”子线;小太空豆和两枚鱼钩之间的子线由原来的两根较长的易缠绕打结的子线缩短为两根较短的不易缠绕打结的净子线,即使脱钩,两根较短的净子线也很难反弹到铅皮上端的圆柱横截面上,这就基本上避免了子线缠绕打结(为方便描述,我将太空豆和悬浮钩的柄头之间的子线叫净子线1,太空豆和触底钩子的柄头之间的子线叫净子线2)。
改进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确定钩距。钩距是指悬浮钩的钩底和触底钩的柄头之间的距离,钩距的选择范围是2~3.5厘米,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第二步:将太空豆穿到两根对折并列相依的子线上(也可先穿太空豆后确定钩距),太空豆的内径一定要小于两根子线的外径之合,否则太空豆就会在两根子线上来回滑动。
第三步:确定了钩距并穿好太空豆后,采用无线头拴法把子线拴在8字环上。
第四步:拴好子线后,通过调整太空豆来同步确定净子线2和净子线1的长度,净子线2最长一般为7.5厘米,超过这个长度两根净子线就有可能缠绕打结。实践表明,钩距约3厘米,净子线2的长度约为7厘米的组合为最佳。当然,钓友们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组合。
做上述改进时,注意事项如下:
一、根据钩距和净子线2的长度不同,钓友们可用硬纸板制作不同的简易尺子,在换子线时使用。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尺子,其宽专门用来测量“最佳组合”中的钩距,其长专门用来测量“最佳组合”中净子线2的长度,当然也可制作一个能测量所有组合的尺子。
二、当两根子线的总长等于或大于45厘米左右,就要在8字环和小太空豆之间再安装一个太空豆,以防鱼钩从这两根较长的子线间的空隙穿过形成缠绕打结。
还有一种办法是先把子线分叉器穿在两根子线上,再把两根子线拴在8字环上,把并列相依的两根子线分开保持一定的平行距离,目的是防止子线之间相互缠绕。事实上,这种子线分叉器存在着以下弊端:第一,子线一般都比较长且细,如果把子线分叉器调得远离双钩,抛竿或提竿时平行的子线就会摆动,此时它们就可能缠绕在一起。第二,如果把子线分叉器调得靠近双钩,由于子线分叉器体积较大,抛竿或提竿时易使窝中的鱼受到惊吓;第三,子线分叉器主要有三种形状,一种是拱桥形状,另一种是八字形状,还有一种是人字形状。当我们把拱桥形状的子线分叉器穿在两根子线上时,其“拱桥”上面的与8字环相连的两根子线则成了“柱子”,抛竿或提竿时“拱桥”下的子线和鱼钩极易缠绕到“拱桥”或“拱桥”上的“柱子”,其他形状的子线分叉器在抛竿或提竿时也极易被子线缠挂,可见安装子线分叉器不仅不防缠,反而易使子线缠绕打结。
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找到了造成子线缠绕打结的真正原因:第一,台钓线组的两根子线是并列相依的,每根子线又是另一根子线缠绕打结的对象线,如在提竿时,一只鱼钩钓到鱼,另一线钩就可能会以中鱼的子线为轴心旋转缠绕,在竿梢弹力和鱼体挣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摆动,此时它们就可能缠绕打结。我们假设用传统钓的一线一钩的线组钓鱼,一般不会出现鱼线缠绕打结的现象,因为单独的一根线没有缠绕打结的对象线。第二,子线的长度较长。通常来说,8字环和鱼钩之间的两根子线的长度分别为16厘米和20厘米左右,在抛竿或提空竿不中鱼时,两根较长的子线会不受限制地尽其所长进行摆动,如果子线在水体之外的运动过程中形成圆圈,那么钩子就很容易穿过这个圆圈形成打结。即使子线没有形成圆圈,摆动着的两根具有一定长度的子线也极易相互缠绕。假设,我们把台钓双钩子线的净长分别制作成3厘米和5厘米(子线越长,其强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像如此长度的子线强度必然很小,不能用于垂钓),尽管子线之间互相存在着对象线,但由于两根子线较短,在摆动中不会在空间里形成圆圈,一般也不会缠绕。第三,铅皮上端的圆柱横截面较大,在钓鱼时,特别是鱼在中途脱钩或鱼钩挂到水草等障碍物后又挣脱时,较长的双子线就会反弹,进而就有可能缠绕在铅皮座上端。相比之下,传统钓的一线一钩一小砣的线组,由于小砣太小,几乎没有横截面,所以鱼线一般不会缠绕其上。
针对导致子线缠绕打结的原因,我对台钓线组进行了改进(见右图)。
该改动的核心是在并列相依的两根子线上安装一粒可上下移动的最小的太空豆,它的作用是可确保子线的根数、长度和强度不变,且能把8字环和太空豆之间的双子线变成了“单”子线;小太空豆和两枚鱼钩之间的子线由原来的两根较长的易缠绕打结的子线缩短为两根较短的不易缠绕打结的净子线,即使脱钩,两根较短的净子线也很难反弹到铅皮上端的圆柱横截面上,这就基本上避免了子线缠绕打结(为方便描述,我将太空豆和悬浮钩的柄头之间的子线叫净子线1,太空豆和触底钩子的柄头之间的子线叫净子线2)。
改进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确定钩距。钩距是指悬浮钩的钩底和触底钩的柄头之间的距离,钩距的选择范围是2~3.5厘米,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第二步:将太空豆穿到两根对折并列相依的子线上(也可先穿太空豆后确定钩距),太空豆的内径一定要小于两根子线的外径之合,否则太空豆就会在两根子线上来回滑动。
第三步:确定了钩距并穿好太空豆后,采用无线头拴法把子线拴在8字环上。
第四步:拴好子线后,通过调整太空豆来同步确定净子线2和净子线1的长度,净子线2最长一般为7.5厘米,超过这个长度两根净子线就有可能缠绕打结。实践表明,钩距约3厘米,净子线2的长度约为7厘米的组合为最佳。当然,钓友们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组合。
做上述改进时,注意事项如下:
一、根据钩距和净子线2的长度不同,钓友们可用硬纸板制作不同的简易尺子,在换子线时使用。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尺子,其宽专门用来测量“最佳组合”中的钩距,其长专门用来测量“最佳组合”中净子线2的长度,当然也可制作一个能测量所有组合的尺子。
二、当两根子线的总长等于或大于45厘米左右,就要在8字环和小太空豆之间再安装一个太空豆,以防鱼钩从这两根较长的子线间的空隙穿过形成缠绕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