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目前,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本溯源,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性改革,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首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知识 应用性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57-01
我国从五四时期开始形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此之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围绕政府来提供政治服务,其教育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于文化宣传推广领域、语文教育、新闻类工作、秘书和行政管理等。这些行业基本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气质和眼光,讓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一、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其取得成效,首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要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创新,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至此,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取多学科联合的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而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要从新形势、新技术出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兴趣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一些互动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多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下,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
要依据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与大方向,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深化课程应用性,提升毕业生应用能力,使之能够与时俱进。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唯有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才能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掌控课程内部结构,为汉语言文学课程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汉语言素质的发展为核心,努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要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要将教育理论研究转化为课程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形成教学理论,将教学理论再回归到教学实践,实现从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最佳教学模式与方法。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方向是应用性教学。
首先,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发挥学科创造性,开展探讨课程,营建有活力的课堂。大胆尝试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善于发现问题,与学生充分交流,借助网络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空间,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模式,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相长。
其次,教学内容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基础上打破专业界限,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广告文案、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等,都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从业技能。再次,情境模拟,培养实践技能。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中建立各种实践模块,将实践带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训”,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堂上,由教师假定条件,布置随堂作业,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由教师给出意见,评选优秀作品;模拟各种语言情境,如招聘、商务洽谈、新闻采访,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符合它的“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应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
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要以就业观念指导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必须讲求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审美情趣和专业技能,将其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好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可以通过开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文学沙龙等活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
用。
五、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学生文学的听说读写能力
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当代文学名人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文字与图片、影视资料、多媒体等。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激发高职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网络上万千读者的互动,增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通过演讲竞赛、辩论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文学理论的推广。
加强对学生文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需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并让学生掌握变调以及轻声等技巧。对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讲,教师需根据写作主题的性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在写作中避免加入个人的情感因素,保证文章内容的严谨性;学生在创作情感类的文章时,可以借鉴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学习优秀文学家的写作方式,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句式以及用词,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牛铁力.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7,02.
[2]朱蕾.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研究[J].语文建设,2018.02.
[3]郑力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知识 应用性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57-01
我国从五四时期开始形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此之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围绕政府来提供政治服务,其教育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于文化宣传推广领域、语文教育、新闻类工作、秘书和行政管理等。这些行业基本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气质和眼光,讓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一、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其取得成效,首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要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创新,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至此,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取多学科联合的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而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要从新形势、新技术出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兴趣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一些互动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多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下,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
要依据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与大方向,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深化课程应用性,提升毕业生应用能力,使之能够与时俱进。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唯有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才能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掌控课程内部结构,为汉语言文学课程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汉语言素质的发展为核心,努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要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要将教育理论研究转化为课程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形成教学理论,将教学理论再回归到教学实践,实现从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最佳教学模式与方法。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方向是应用性教学。
首先,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发挥学科创造性,开展探讨课程,营建有活力的课堂。大胆尝试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善于发现问题,与学生充分交流,借助网络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空间,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模式,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相长。
其次,教学内容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基础上打破专业界限,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广告文案、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等,都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从业技能。再次,情境模拟,培养实践技能。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中建立各种实践模块,将实践带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训”,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堂上,由教师假定条件,布置随堂作业,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由教师给出意见,评选优秀作品;模拟各种语言情境,如招聘、商务洽谈、新闻采访,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符合它的“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应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
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要以就业观念指导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必须讲求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审美情趣和专业技能,将其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好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可以通过开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文学沙龙等活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
用。
五、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学生文学的听说读写能力
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当代文学名人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文字与图片、影视资料、多媒体等。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激发高职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网络上万千读者的互动,增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通过演讲竞赛、辩论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文学理论的推广。
加强对学生文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需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并让学生掌握变调以及轻声等技巧。对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讲,教师需根据写作主题的性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在写作中避免加入个人的情感因素,保证文章内容的严谨性;学生在创作情感类的文章时,可以借鉴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学习优秀文学家的写作方式,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句式以及用词,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牛铁力.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7,02.
[2]朱蕾.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研究[J].语文建设,2018.02.
[3]郑力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