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颜色釉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颜色釉瓷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放进1300℃以上的高温窑炉中焙烧,烧成后呈现出不同绚丽釉色的瓷器。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风格不同的造型、光亮耀目的色泽,成为陶瓷工艺作品中的闪亮明珠。
  高温颜色釉装饰,在景德镇陶瓷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烧制的影青瓷,白里透青,冰肌玉骨,是陶瓷中的一代名品。
  其后,历代都有著名色釉作品产生。如明清两代景德镇创烧的霁红、郎窑红、桃花片,窑变花釉,乌金釉,就都是独具中国特色、驰名世界的名贵色釉。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颜色釉瓷的烧制进入到鼎盛时期。乾隆年间的瓷工们能用瓷器烧制出仿漆器、木纹、竹器、铜器的工艺品,且无不乱真。配釉艺人们熟练地掌握高温颜色釉的配料,准确地控制火候,将不同的釉色运用到一件瓷器上,使之各显其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种综合装饰的色釉瓷,体现了古代制瓷匠师的聪明才智,对现代颜色釉综合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研究配制出不少新的颜色釉,并且逐步运用到釉下装饰艺术中。过去虽然有釉上、釉下相结合的形式,但是,由于烧制技术复杂,因此,集多种装饰于一器的作品却不多见。
  本人创作的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瓶《昭君出塞》,是用综合装饰手法设计创作的。这件作品,釉上彩与釉下综合装饰完美结合,色彩明丽,笔墨浑厚,对比强烈。
  高温颜色釉釉下装饰,常以釉里红、花釉、乌金釉、影青釉绘制。
  釉里红: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料。用釉里红绘画的作品,在瓷器上产生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在釉下装饰中,常以釉里红与青花料一起,冷暖色调相衬,产生出鲜明的视觉效果。
  花釉:被人们誉为“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在高温烧成中产生的“窑变”现象,非常奇妙,有时会出现人们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在山水画中,适当地以花釉的肌理效果和绘画形成呼应,会形成美妙的画面。
  乌金釉:是黑釉里最莹亮的一种,黑中泛紫,在釉下装饰中广泛应用,不仅单独装饰在花瓶上,而且用在高温颜色釉的釉面装饰上。用乌金釉在坯胎上作画,可以产生出水墨画酣畅淋漓的发色效果。在釉下装饰中,用乌金釉作衬托,给人以浑厚之感。
  影青釉:在釉下装饰中,把青花绘画与影青釉雕刻相结合,已成为不少画家的创作技法。当代影青瓷的表现技艺,有了新的发展。既有用影青釉绘画和书法雕刻相结合的作品,也有在坯上雕刻出纹样以后,用影青釉装饰的。我在影青刻花综合装饰《葡萄》这件作品中,用青料绘制葡萄藤叶,再在雕刻好的葡萄纹样上,施以影青釉,表现葡萄晶莹欲滴的质感。也有的陶瓷艺术作品,在雕刻翠竹、仙鹤的纹样上,施以影青釉。烧成后,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形象的立体感。
  高温颜色釉釉下装饰,用高温颜色釉作颜料,用绘画或雕刻的技法填在瓷器画面上,与青花料描绘的形象,组成完整纹饰,它与过去颜色釉装饰的不同之处,是把多种烧成要求不同的高温颜色釉控制在同样的烧成条件下,描绘出人物、山水、花鸟形象。用这种方法绘制的艺术瓷,釉色晶莹明亮,浑厚庄重、风格自然,富有陶瓷装饰特色。由于彩料和底釉釉质一致,瓷胎装饰绘画后一次烧成,纹饰、色釉既鲜艳夺目,又和谐统一。在装饰效果上,有别具一格的特色。由于颜色釉对烧成温度的依赖性很大,彩釉在高温中会流动。因此,在对形象作细致的刻划时,就要掌握高温颜色釉在烧成后的发色效果。
  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是集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艺术,需要创作者具有较全面的技艺。既要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又要熟悉颜料配制和烧成工艺。在釉下装饰中,高温颜色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表现具体形象,也可以表现写意、抽象的形象。既可以把高温釉当彩料绘画,也可以在块面上以纹理显示出自然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半路上捡到你  捡到我自己  丢失多年的兄弟  拥抱相认  酒瓶空了  扔进山谷  泉水升高了一寸  我們不再对着深山尖叫  不再对着星星跺脚  发狠,发烧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而永葆青春,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的瑰宝。  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期,便创造了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递自然信息。其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在而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源于象形意义的中国初期古文字,“形无定体,笔无定画”,至小篆经省改,才出现形体方整、笔画圆匀的定型化书
期刊
古人云“石分三面,树出四枝”,是指画山石时一定要分出山石的阳暗面、灰白面、亮面;画树时一定要分出树枝是从树的哪个方位长出来、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总的来说就是要求绘画者一定要表现出山石和树的立体感。  古法亦云“随类傅彩、应物象形”,是说凡是景物皆有其独特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等内在特征。绘画者只有抓住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地反映景物之内在美。这种内在美就是景物的质类感,也叫质感。  为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