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有一种树
岭南,有一种树,一年四季只长叶子不开花。我不知道这种树的名称。
这里的夏天是漫长的,从四五月份开始,天气就一天热似一天,一直热到十月、十一月份。尤其是七、八、九几个月,在北纬20度回归线内热高压的炙烤和蒸腾下,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加之空气中湿度大,从早到晚,那种燠热真让人逃也逃不脱,躲也躲不开。在这个季节,别说人受不了,花儿也蔫了,鸟儿也藏了,就连蝉声都暗哑了。这种天气,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肋、,也对人们的意志和承受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自然界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功能和机制,许多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自然界却能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地去摆平。为了又对付盛夏的酷热,人们发明了空调,可这空调只能对付室内的闷热问题,却难以消除户外的燠热:由于空调总是从一个固定的点上送风,容易使人患上诸如头痛、肩痛等所渭“空调病”。因而空调的使用在解决了室内降温问题的同时,却造成了生病问题,仔细权衡下,是利大弊小还是弊大利小,尚是一个说不准的问题。
深圳的人行道两旁,齐齐整整池排列着一种树。你朝着一个方向望去,这些树像值勤的士兵,一溜烟儿小跑着延伸到视野的尽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那副全神贯注的形象,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这种树躯干挺拔,枝条遒劲,叶片阔大;一层层对生的枝条朝着天空伸展,从而擎起巨大的树冠,投下大片大片的树阴;一棵树接着一棵树,一片树阴连着一片树阴,一路延伸过去,就形成了一条树阴的长廊。赤日炎炎,骄阳似火,那些在户外奔忙的人们,比如焦急地寻找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比如奔波在上下班途中的农民工,当他们在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时候钻进树阴下,在这里获得喘口气的宁静,享受阵阵沁脾的清凉,该是何等惬意和舒心!对于他们来说,这树阴就是可以放心地享用而不必付费且真正绿色的空调!
随着高温的渐渐消退,凉爽的冬季总算跚跚来到了,这是十二月后的事情了。在岭南,冬季实在是非常短暂的,也是有名无实的。这里从来不见一片雪花,也就难以感受到冬天应有的特殊情调。放眼望去,远处的坡岭,近处的园林,依然是青翠欲滴,而那些在春天开放、夏天竞妍的花儿们,倒也悄悄地告别枝头,随季节的流水飘然而去了。就在这时,散兵阵似地布防在人行道两旁的那些树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本是阔大、肥厚、翠绿的叶片,不知不觉中变红了。站在树下抬头望去,一片树叶就是一朵红花,一朵朵红花灿烂开放,红得深沉,红得自信:一片片树叶就是一团火焰,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红得热烈,红得透亮;一片片树叶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面红旗哗哗飘扬,红得庄重,红得洒脱。那幅生气勃勃的景象、那番轰轰烈烈的大气,不由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是生命的另一种展示方式!
在深圳的商店、超市、摊点,或者在人行道上、在水泥丛林的夹缝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或者提着篮子正在买菜,或者背着背包仔细购物,或者推着小车遛弯儿哄小孩。他们总是忙忙碌碌,又总是不声不响;他们只有一个心愿,或者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在深圳艰难谋生的儿女们减轻一些重负,为正在全力拼博的年轻人尽可能提供后勤保障。这也就是说,为了下一代的前途,他们毅然承担起了家庭保姆的角色!他们之中,不乏学富五车的专家教授,也有曾经权倾一方的高官大员,他们有过辉煌的事业;他们之中,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家庭生计操劳了大半生的普通劳动者,如种田的农民、做工的工人、基层单位的公职人员。把大半生的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国家、民族、事业之后,此刻,他们把仅存的精力和体力又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为了艰难创业的儿女们,即为了民族的末来!
这是一些沉默寡言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感觉:总在赶路
一个总是盯着地平线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路的人,一个总是乘末班车在途中奔波的人,一个因害怕迟到而总是气急败坏的人,一个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人。一个迟到者,一朵迟开的黄花。 小学毕业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错过了按时进入中学读书的时机,只好当了生产队的一名马倌。烈日下,高空中叫天子凄厉的鸣叫令他心头泣血:旷野里,长高鸟急促的呼唤令他怅然生愁。一年多以后,本已考取中学的他却坐在小学教室后排位置上,以插班生的资格怯生生地温习六年级的课程。他重新参加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作为一名迟到者,终于迈进了中学校门。星期天,返校的路总是那么长。远处的地平线一次次往后退缩,脚掌的血泡钻心地疼痛,西边天幕上的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背包里的炒面和干粮尽管勉强只够食用一周,这时却越来越沉了。从星期一开始,他得一天天地省吃俭用,一天天地盼望星期六的到来,盼望重新踏上回家的路,去准备又一个星期的吃食。咬紧牙关完成初中学业后,他报考了省师范学校。对于贫家子弟来说,要想继续上学读书,唯一的选择就是能够考入中专,那是公费学校,是国家管饭包学费的。然而,不愁吃喝的好日子过了不足一年,他就被挟裹进文化革命的大风大浪。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他由于参加了“保皇派”组织,由于“站错”了队,因而不仅人格受凌辱,而且皮肉遭侵犯:不仅经了风雨,而且见了世面。在那些难捱的日子里,他甚至觉得便是重新回家放马,也胜似在学校里受苦受难。心早已乏了,激情早已隐退了,动荡仍在继续。何时能跳出斗争的旋窝到哪里去寻找宁静的去处?
好不容易等到毕业分配的机会,他毅然选择去一处地老天荒的所在,本想在那里长长地吁一口胸中的积郁,他来到黄河南岸一所农场学校。其实,天底下本无与世隔绝的地方,越是偏远的角落,生存的角逐尤为酷烈。这里,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狂风呼啸、沙尘蔽日,风沙是这里的基调和旋律。在这个关押、改造犯人的军管单位,卑微如小学教师者,都要被斥之为“臭老九”,处处得低三下四,忍声吞气:在接连不断的整肃中,许多忠厚善良的人都被找出一些碴儿,当作辫子被“组织”攥在手中,时不时地敲打一下,他们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在这种气候下,聪明的处世方式是明哲保身、离是非越远越好。风沙弥漫的季节,人们下班后就像土拨鼠那样一头躲进“地窝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寻找生活的乐趣;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趁晚饭后的余暇,坐在高高的崖顶上,眺望静默无声的黄河,眺望那些出没于河滩中的打柴人,以及在河湾垂钓的捕渔者、在河面上漂流的筏子客,直到太阳落山,直到晚霞消散,从而咀嚼人生的另一番滋味,既有落寂,也有无奈。 他所属于的这个群体,史学家们根据需要,有时称为“红卫兵”,有时称为“老三届”。这是一个曾被时代所耽误、又随历史机遇而崛起的群体。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炮打司令部”的动乱中,他们横冲直撞。不可一世,也因轻信和意气用事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上山下乡”的磨练中,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吃尽了苦头,受够了磨难,开始了觉醒:在改革开放的年 代里,他们校正人生航向,重塑自身形象,大海弄潮,风云际会,既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也体味了失败的苦涩。他们被称为“老三届”,缘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那次高考。为了挤上末班车,他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凭毅力显示了实力,由此改变了命运。“老三届”的本质是一个“老”字,一身风尘,满睑沧桑,他们之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上大学读书,其初衷不过是寻找除修理地球之外的另一种人生。绝处逄生,他们终于抢占了一个制高点,他们成了天之骄子,世人于是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是能吃苦的一代,这是有思想的一代!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并不抱憾。
迟到者总是尴尬的。这尴尬来自于你错过了正点,你是挤上车的,车上己经没有座位,你得见缝插针,找个落脚的地方;这尴尬来自于起跑点上发令枪已经响过,在别人跑出老远时你才起步,难免要慌慌张张,上气不接下气;这尴尬还在于你总是理不直气不壮,你占了本该属于别人的位置,你成了别人怨忿、指责的对象,你总是觉得沾了别人的便宜或者欠了别人什么似的。所以,你得处处谦让,你得比别人多吃苦,多出力,以此平衡内心的歉疚。迟到者又总是惶恐的。当你坐在大学教室的后排,迟钝的脑筋总是记不熟英语单词,老师的眼神又瞄准了你,他又要让你当堂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时你能不惶恐吗?你已经不老不小了,却以一名新成员资格挤进那个狭小的办公室,那里有久经沙场的老同志,又有才思敏捷的年轻人,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心照不宣地想着出人头地,你硬生生地搅和进去,稍一不慎就会落得两头不讨好,这时你能不惶恐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总算捣鼓出了一点成绩,比如说作为一名公务员。你的能力和业绩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副处长的那个位子虽然在那儿空着,可你眼看就过了提拔的年龄;又比如说作为一名教师,好不容易捣鼓出了几篇文章,眼看副教授的头衔有望了,可回头一看,比你小许多岁乃至晚一辈的年轻同行已经捷足先登,悠然自得地占据了专业领域的一个个制高点,蓦然发现一夜间冒出齐刷刷一片次生林,这时你能不惶恐吗?
感觉中他总是在赶路,生活中他也总是在赶路。朝着目标不停地走,一程又一程,这是既需要毅力也需要耐力的。这就如同长跑运动员,天天练,月月练,习惯成自然,一天不跑,就觉得缺了什么似的,就觉得对不起谁似的,因而每天天一亮,他要做的第一件功课就是跑步。长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是要出大力流大汗的,是意志同体力的博弈,是生命与时间的对抗。既然是锻炼,就得讲求运动强度,就得在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那怕跑得心跳加速,汗流如注,也得咬着牙坚持下来。因为唯有坚持下去,这项运动才有意义。这既是科学态度,也是自觉行为。如景说当年在学校读书期间,他练习三千米、五千米乃至一万米,一个重要的动机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名次:那么,在已告老还家的今天他仍然日复一日地坚持长跑,仍然自讨苦吃,这便是习惯成自然,乃至是他的生命方式了。
命运真会捉弄人,它使一个本来心高气傲的人莫名其妙地成为一个总是赶乘末班车的迟到者,或者说使他成为一只秋后的蚂蚱,一朵明日黄花。此刻,这朵黄花就迎风开放在深秋的崖畔上。
岭南,有一种树,一年四季只长叶子不开花。我不知道这种树的名称。
这里的夏天是漫长的,从四五月份开始,天气就一天热似一天,一直热到十月、十一月份。尤其是七、八、九几个月,在北纬20度回归线内热高压的炙烤和蒸腾下,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加之空气中湿度大,从早到晚,那种燠热真让人逃也逃不脱,躲也躲不开。在这个季节,别说人受不了,花儿也蔫了,鸟儿也藏了,就连蝉声都暗哑了。这种天气,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肋、,也对人们的意志和承受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自然界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功能和机制,许多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自然界却能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地去摆平。为了又对付盛夏的酷热,人们发明了空调,可这空调只能对付室内的闷热问题,却难以消除户外的燠热:由于空调总是从一个固定的点上送风,容易使人患上诸如头痛、肩痛等所渭“空调病”。因而空调的使用在解决了室内降温问题的同时,却造成了生病问题,仔细权衡下,是利大弊小还是弊大利小,尚是一个说不准的问题。
深圳的人行道两旁,齐齐整整池排列着一种树。你朝着一个方向望去,这些树像值勤的士兵,一溜烟儿小跑着延伸到视野的尽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那副全神贯注的形象,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这种树躯干挺拔,枝条遒劲,叶片阔大;一层层对生的枝条朝着天空伸展,从而擎起巨大的树冠,投下大片大片的树阴;一棵树接着一棵树,一片树阴连着一片树阴,一路延伸过去,就形成了一条树阴的长廊。赤日炎炎,骄阳似火,那些在户外奔忙的人们,比如焦急地寻找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比如奔波在上下班途中的农民工,当他们在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时候钻进树阴下,在这里获得喘口气的宁静,享受阵阵沁脾的清凉,该是何等惬意和舒心!对于他们来说,这树阴就是可以放心地享用而不必付费且真正绿色的空调!
随着高温的渐渐消退,凉爽的冬季总算跚跚来到了,这是十二月后的事情了。在岭南,冬季实在是非常短暂的,也是有名无实的。这里从来不见一片雪花,也就难以感受到冬天应有的特殊情调。放眼望去,远处的坡岭,近处的园林,依然是青翠欲滴,而那些在春天开放、夏天竞妍的花儿们,倒也悄悄地告别枝头,随季节的流水飘然而去了。就在这时,散兵阵似地布防在人行道两旁的那些树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本是阔大、肥厚、翠绿的叶片,不知不觉中变红了。站在树下抬头望去,一片树叶就是一朵红花,一朵朵红花灿烂开放,红得深沉,红得自信:一片片树叶就是一团火焰,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红得热烈,红得透亮;一片片树叶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面红旗哗哗飘扬,红得庄重,红得洒脱。那幅生气勃勃的景象、那番轰轰烈烈的大气,不由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是生命的另一种展示方式!
在深圳的商店、超市、摊点,或者在人行道上、在水泥丛林的夹缝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或者提着篮子正在买菜,或者背着背包仔细购物,或者推着小车遛弯儿哄小孩。他们总是忙忙碌碌,又总是不声不响;他们只有一个心愿,或者说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在深圳艰难谋生的儿女们减轻一些重负,为正在全力拼博的年轻人尽可能提供后勤保障。这也就是说,为了下一代的前途,他们毅然承担起了家庭保姆的角色!他们之中,不乏学富五车的专家教授,也有曾经权倾一方的高官大员,他们有过辉煌的事业;他们之中,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家庭生计操劳了大半生的普通劳动者,如种田的农民、做工的工人、基层单位的公职人员。把大半生的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了国家、民族、事业之后,此刻,他们把仅存的精力和体力又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为了艰难创业的儿女们,即为了民族的末来!
这是一些沉默寡言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感觉:总在赶路
一个总是盯着地平线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路的人,一个总是乘末班车在途中奔波的人,一个因害怕迟到而总是气急败坏的人,一个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人。一个迟到者,一朵迟开的黄花。 小学毕业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错过了按时进入中学读书的时机,只好当了生产队的一名马倌。烈日下,高空中叫天子凄厉的鸣叫令他心头泣血:旷野里,长高鸟急促的呼唤令他怅然生愁。一年多以后,本已考取中学的他却坐在小学教室后排位置上,以插班生的资格怯生生地温习六年级的课程。他重新参加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作为一名迟到者,终于迈进了中学校门。星期天,返校的路总是那么长。远处的地平线一次次往后退缩,脚掌的血泡钻心地疼痛,西边天幕上的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背包里的炒面和干粮尽管勉强只够食用一周,这时却越来越沉了。从星期一开始,他得一天天地省吃俭用,一天天地盼望星期六的到来,盼望重新踏上回家的路,去准备又一个星期的吃食。咬紧牙关完成初中学业后,他报考了省师范学校。对于贫家子弟来说,要想继续上学读书,唯一的选择就是能够考入中专,那是公费学校,是国家管饭包学费的。然而,不愁吃喝的好日子过了不足一年,他就被挟裹进文化革命的大风大浪。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他由于参加了“保皇派”组织,由于“站错”了队,因而不仅人格受凌辱,而且皮肉遭侵犯:不仅经了风雨,而且见了世面。在那些难捱的日子里,他甚至觉得便是重新回家放马,也胜似在学校里受苦受难。心早已乏了,激情早已隐退了,动荡仍在继续。何时能跳出斗争的旋窝到哪里去寻找宁静的去处?
好不容易等到毕业分配的机会,他毅然选择去一处地老天荒的所在,本想在那里长长地吁一口胸中的积郁,他来到黄河南岸一所农场学校。其实,天底下本无与世隔绝的地方,越是偏远的角落,生存的角逐尤为酷烈。这里,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狂风呼啸、沙尘蔽日,风沙是这里的基调和旋律。在这个关押、改造犯人的军管单位,卑微如小学教师者,都要被斥之为“臭老九”,处处得低三下四,忍声吞气:在接连不断的整肃中,许多忠厚善良的人都被找出一些碴儿,当作辫子被“组织”攥在手中,时不时地敲打一下,他们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在这种气候下,聪明的处世方式是明哲保身、离是非越远越好。风沙弥漫的季节,人们下班后就像土拨鼠那样一头躲进“地窝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寻找生活的乐趣;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趁晚饭后的余暇,坐在高高的崖顶上,眺望静默无声的黄河,眺望那些出没于河滩中的打柴人,以及在河湾垂钓的捕渔者、在河面上漂流的筏子客,直到太阳落山,直到晚霞消散,从而咀嚼人生的另一番滋味,既有落寂,也有无奈。 他所属于的这个群体,史学家们根据需要,有时称为“红卫兵”,有时称为“老三届”。这是一个曾被时代所耽误、又随历史机遇而崛起的群体。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炮打司令部”的动乱中,他们横冲直撞。不可一世,也因轻信和意气用事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上山下乡”的磨练中,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吃尽了苦头,受够了磨难,开始了觉醒:在改革开放的年 代里,他们校正人生航向,重塑自身形象,大海弄潮,风云际会,既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也体味了失败的苦涩。他们被称为“老三届”,缘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那次高考。为了挤上末班车,他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凭毅力显示了实力,由此改变了命运。“老三届”的本质是一个“老”字,一身风尘,满睑沧桑,他们之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上大学读书,其初衷不过是寻找除修理地球之外的另一种人生。绝处逄生,他们终于抢占了一个制高点,他们成了天之骄子,世人于是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是能吃苦的一代,这是有思想的一代!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并不抱憾。
迟到者总是尴尬的。这尴尬来自于你错过了正点,你是挤上车的,车上己经没有座位,你得见缝插针,找个落脚的地方;这尴尬来自于起跑点上发令枪已经响过,在别人跑出老远时你才起步,难免要慌慌张张,上气不接下气;这尴尬还在于你总是理不直气不壮,你占了本该属于别人的位置,你成了别人怨忿、指责的对象,你总是觉得沾了别人的便宜或者欠了别人什么似的。所以,你得处处谦让,你得比别人多吃苦,多出力,以此平衡内心的歉疚。迟到者又总是惶恐的。当你坐在大学教室的后排,迟钝的脑筋总是记不熟英语单词,老师的眼神又瞄准了你,他又要让你当堂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时你能不惶恐吗?你已经不老不小了,却以一名新成员资格挤进那个狭小的办公室,那里有久经沙场的老同志,又有才思敏捷的年轻人,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心照不宣地想着出人头地,你硬生生地搅和进去,稍一不慎就会落得两头不讨好,这时你能不惶恐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总算捣鼓出了一点成绩,比如说作为一名公务员。你的能力和业绩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副处长的那个位子虽然在那儿空着,可你眼看就过了提拔的年龄;又比如说作为一名教师,好不容易捣鼓出了几篇文章,眼看副教授的头衔有望了,可回头一看,比你小许多岁乃至晚一辈的年轻同行已经捷足先登,悠然自得地占据了专业领域的一个个制高点,蓦然发现一夜间冒出齐刷刷一片次生林,这时你能不惶恐吗?
感觉中他总是在赶路,生活中他也总是在赶路。朝着目标不停地走,一程又一程,这是既需要毅力也需要耐力的。这就如同长跑运动员,天天练,月月练,习惯成自然,一天不跑,就觉得缺了什么似的,就觉得对不起谁似的,因而每天天一亮,他要做的第一件功课就是跑步。长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是要出大力流大汗的,是意志同体力的博弈,是生命与时间的对抗。既然是锻炼,就得讲求运动强度,就得在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那怕跑得心跳加速,汗流如注,也得咬着牙坚持下来。因为唯有坚持下去,这项运动才有意义。这既是科学态度,也是自觉行为。如景说当年在学校读书期间,他练习三千米、五千米乃至一万米,一个重要的动机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名次:那么,在已告老还家的今天他仍然日复一日地坚持长跑,仍然自讨苦吃,这便是习惯成自然,乃至是他的生命方式了。
命运真会捉弄人,它使一个本来心高气傲的人莫名其妙地成为一个总是赶乘末班车的迟到者,或者说使他成为一只秋后的蚂蚱,一朵明日黄花。此刻,这朵黄花就迎风开放在深秋的崖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