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做好“三农”宣传,笔者认为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入手,从做好民生服务这个角度去寻找宣传的落脚点,明确宣传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农业节目;贴近生活;服务“三农”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9-01
县级广播电视台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又是作为一级信息传媒、文化载体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做好“三农”宣传,笔者认为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入手,从做好民生服务这个角度去寻找宣传的落脚点,明确宣传的价值取向。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现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当好农民贴心人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听众、观众是农民,工作实践也证明,每当收音机、电视机里宣传报道农村致富能手和好的致富经验后,总有不少农村观众打电话咨询,都被或多或少的在各地加以推广和成为学习的典型。比如虞城县张集镇的果农史学锋,近年来把“富硒” 技术引入张集镇,从此,“富硒苹果”这一新鲜的果品在张集镇诞生了,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助推了张集镇的果农走上致富路。 因此,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决策者,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农民这一受众群体作为宣传报道的战略重点,真正做到“人往农村走,围着农民转,说给农民听,办给农民看”。
二、因地制宜开栏目,集中力量搞宣传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有距离老百姓最近的优势。一些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然而多数基层广播电视台,都是把对“三农”的宣传放在新闻栏目中,没有专人采编,也不进行专门策划,而是“发现这方面的稿件就做,碰不到就算”。有时候碰到时政活动多,“三农”的宣传就干脆被直接挤掉。为此,虞城县广播电视台在《虞城新闻》中专门增加了“三农”新闻子栏目,并安排了每周三期对农播出时段。开辟了《今日关注》、《重点工程在基层》、《民生热线》等专题节目, 重点宣传报道了一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抓好战役性宣传,确保节目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媒体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既能提高舆论导向水平,发挥社会效益,又能使传媒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赢得受众,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也应审时度势,确定基调,把准方向,用舆论的力量去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把群众的注意力聚集到干事业、谋发展的高度上来。这个高度,就是要关注大事,点燃加快发展的激情。一方面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县委、政府各阶段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尤其是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更要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做到从点到面深入细致地报道,做到专栏有内容,条条新闻有“看点”。2013年以来,我台推出的系列专题《党在我心中》、《民生在线》就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聚焦百姓,反映广大群众关注的大事,对社会和经济现象进行专业化描述,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为农民提供有用的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报道身边人和身边事,让农民喜闻乐见。
四、做好民生新闻,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及时掌握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1.注重节目深度的挖掘。
老百姓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这种需求,就需要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剖析。同样的新闻事件,谁能够把它做深、做透,给观众提供重要的有用的信息,让观众看得有滋有味,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因此,记者要转变报道方式,多用老百姓的话语来写。一是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民生内容;二是让老百姓在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用广播电视声像结合的优势,多出老百姓的声音;三是在报道中不拘一格,采用老百姓所熟悉的写法。
民生新闻要强化现场意识,所以记者要亲身参与到事件的过程中去,成为贯穿事件过程的脉络,将采访过程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在报道中要充分运用同期声、现场音,增强“我在现场”的感觉。 另外,民生新闻的选题应存在于党政工作、政策举措、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扶贫济困、营造和谐、监督维权等各个方面。
2.构建多元信息平台。如增加出行新闻、旅游天气、肉蛋蔬菜价格播报,使多元化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3.加强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批判社会陋习,发挥媒体的职能与责任,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4.扩展内涵,时政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不应局限于社会新闻、市井新闻,而要发挥其关注百姓、反映民生的优势,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5.贴近百姓生活,切实为百姓解难。民生新闻要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例如,国家出台一些新政策和法规,老百姓受认知水平所限,有时并不完全理解,这时媒体就应该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把政策、法规宣传得深入民心,同时在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困难时,更应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热心为老百姓办实事。
五、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对农节目的实用性
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对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县级广播电视台要从提高节目覆盖面和收视率着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经常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将农民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用镜头和笔头记录下来,把能拍的画面拍摄下来、能采访的采访到手,将这些素材编辑成新闻、专题搬上广播、电视,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更好地提高节目的认知度、收视率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出富于生产力的节目品牌。真正起到沟通党委、政府与农民心灵的桥梁作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荣,县级电视台三农报道思考《新闻传播》 2011.6。
[2]赵银山,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如何服务三农,《魅力中国》2012.11。
[3]戈兴炎,地方电视台节目如何服务“三农”《科技传播》2011.3。
[4]万志青,县级台如何把握对农节目宣传方略《广播影视文化》2014.8。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农业节目;贴近生活;服务“三农”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9-01
县级广播电视台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又是作为一级信息传媒、文化载体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做好“三农”宣传,笔者认为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入手,从做好民生服务这个角度去寻找宣传的落脚点,明确宣传的价值取向。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现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当好农民贴心人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听众、观众是农民,工作实践也证明,每当收音机、电视机里宣传报道农村致富能手和好的致富经验后,总有不少农村观众打电话咨询,都被或多或少的在各地加以推广和成为学习的典型。比如虞城县张集镇的果农史学锋,近年来把“富硒” 技术引入张集镇,从此,“富硒苹果”这一新鲜的果品在张集镇诞生了,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助推了张集镇的果农走上致富路。 因此,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决策者,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农民这一受众群体作为宣传报道的战略重点,真正做到“人往农村走,围着农民转,说给农民听,办给农民看”。
二、因地制宜开栏目,集中力量搞宣传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有距离老百姓最近的优势。一些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然而多数基层广播电视台,都是把对“三农”的宣传放在新闻栏目中,没有专人采编,也不进行专门策划,而是“发现这方面的稿件就做,碰不到就算”。有时候碰到时政活动多,“三农”的宣传就干脆被直接挤掉。为此,虞城县广播电视台在《虞城新闻》中专门增加了“三农”新闻子栏目,并安排了每周三期对农播出时段。开辟了《今日关注》、《重点工程在基层》、《民生热线》等专题节目, 重点宣传报道了一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抓好战役性宣传,确保节目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媒体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既能提高舆论导向水平,发挥社会效益,又能使传媒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赢得受众,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也应审时度势,确定基调,把准方向,用舆论的力量去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把群众的注意力聚集到干事业、谋发展的高度上来。这个高度,就是要关注大事,点燃加快发展的激情。一方面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县委、政府各阶段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尤其是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更要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做到从点到面深入细致地报道,做到专栏有内容,条条新闻有“看点”。2013年以来,我台推出的系列专题《党在我心中》、《民生在线》就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聚焦百姓,反映广大群众关注的大事,对社会和经济现象进行专业化描述,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为农民提供有用的科技知识、致富信息,报道身边人和身边事,让农民喜闻乐见。
四、做好民生新闻,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及时掌握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1.注重节目深度的挖掘。
老百姓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这种需求,就需要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剖析。同样的新闻事件,谁能够把它做深、做透,给观众提供重要的有用的信息,让观众看得有滋有味,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因此,记者要转变报道方式,多用老百姓的话语来写。一是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民生内容;二是让老百姓在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用广播电视声像结合的优势,多出老百姓的声音;三是在报道中不拘一格,采用老百姓所熟悉的写法。
民生新闻要强化现场意识,所以记者要亲身参与到事件的过程中去,成为贯穿事件过程的脉络,将采访过程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在报道中要充分运用同期声、现场音,增强“我在现场”的感觉。 另外,民生新闻的选题应存在于党政工作、政策举措、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扶贫济困、营造和谐、监督维权等各个方面。
2.构建多元信息平台。如增加出行新闻、旅游天气、肉蛋蔬菜价格播报,使多元化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3.加强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批判社会陋习,发挥媒体的职能与责任,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4.扩展内涵,时政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不应局限于社会新闻、市井新闻,而要发挥其关注百姓、反映民生的优势,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5.贴近百姓生活,切实为百姓解难。民生新闻要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例如,国家出台一些新政策和法规,老百姓受认知水平所限,有时并不完全理解,这时媒体就应该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把政策、法规宣传得深入民心,同时在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困难时,更应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热心为老百姓办实事。
五、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对农节目的实用性
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对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县级广播电视台要从提高节目覆盖面和收视率着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经常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将农民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用镜头和笔头记录下来,把能拍的画面拍摄下来、能采访的采访到手,将这些素材编辑成新闻、专题搬上广播、电视,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更好地提高节目的认知度、收视率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出富于生产力的节目品牌。真正起到沟通党委、政府与农民心灵的桥梁作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荣,县级电视台三农报道思考《新闻传播》 2011.6。
[2]赵银山,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如何服务三农,《魅力中国》2012.11。
[3]戈兴炎,地方电视台节目如何服务“三农”《科技传播》2011.3。
[4]万志青,县级台如何把握对农节目宣传方略《广播影视文化》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