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政课议题,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讲好并演绎好中国故事,对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思政课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是目标,议题是载体,活动是关键,生活是本质。
  一、教学目标素养化
  一堂思政课是否高效,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以前教学目标更多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更加强调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公民的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能做事;必备品格,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坚持把事做正确。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上好一节思政课,关注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而不只是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点,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是一节高效思政课的根本。
  二、核心素养单元化
  思政课的学科素养怎样才能贯穿课堂的始终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并进行分解,从单元再到课时,这样分层次去实践、去落实。单元不是知识点,而是学习单位。以一个总任务或总议题来形成具体目标、创设具体情境、阐释具体知识点,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随着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解决问题,最终解决总议题完成总任务。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记住什么,这些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素养目标。因此,素养导向下必然开展大单元教学,把单元结构化。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要看到素养,实现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比如,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36学时、2学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解决一个中心问题,通过解决任务来确立一个观点。第一单元通过讲清楚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来确立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党是领导一切的观点。通过生活中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分析中国强大的因素,从而坚定党的领导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必修三有三个单元,确立三个观念,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来设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单元教学议题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单元教学,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讨论、情境分析、实践调研等活动,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中形成理论报告。建设活动型课程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选择,而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课程的最佳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设计好开展活动的议题。围绕议题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明确目标,形成清晰的线索,将议题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序列化处理。单元教学议题化,不仅要依据结构化的学科内容,而且要提供序列号的活动设计并拥有可操作性的测评。议题的确定要有其实践价值,要能够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范畴,能够分析和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我根据学情,立足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本课的总议题——中国为什么能,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围绕改革开放这一核心概念,从天津发展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成就。根据议题设计三个序列化子议题:改革开放经历了怎样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凸显了怎样的伟大意义,如何把握改革开放的今天与明天。这样就使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本课议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国情大背景,针对学生实际铺展好政治底色,回答好时代之问。总议题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探索兴趣,而且指出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个序列化子议题的设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改革开放的开端、过程和趋势,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领悟改革开放的伟大,从而强化自身的政治认同。
  四、议题讨论活动化
  教学中,教师要把思政课堂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國家政策和社会热点,关注大背景下每个人的生活。通过身边事,感受大背景,从而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活动,活动参与中获得智慧的碰撞,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总议题和子议题,设置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表达的机会,使活动成为传递知识的载体。
  议题讨论活动化,将议题采用情境创设、活动设计的方式来展开讨论。教材中的“综合探究”等内容,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现有的学科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在讨论和反思中,提高学科素养。
  五、活动参与知识化
  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或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而是需要强化学科实践。核心素养不是由思政教师上课讲出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在不同情境体验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学生展开议题活动的参与中,教师要适时做好引领工作,实现活动参与知识化。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好政治底色,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体悟、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例如,政治必修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开展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课前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要求学生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活动,搜集身边发生的关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事例和资料,布置任务清单。课上围绕议题“生活中怎样当家做主”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模拟民主选举活动,带给学生比较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展示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并分享自己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理解,帮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民主权利的内涵和表现。
  六、知识迁移生活化
  思政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是有机统一的。我们要教育学生迈入社会生活大课堂,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悟生活这本教科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要演绎好中国故事。因此,思政课的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实现知识迁移生活化。思政课立足社会生活,才能让知识的获取、核心素养的培育找到归宿从而落地生根。从实践中获取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把中国故事讲好,既有生活温度,又有思想深度的思政课,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的思政课。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能够让学生真诚地接受发自内心的共情,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巧用议题式教学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教材中去,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说服力感召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讲好并演绎好中国故事,使思政课更有“底气”。
  (责任编辑  焦  佳)
其他文献
独具特色的博雅教育体系,“以生为本”的思想引擎,成效颇丰且深受学生欢迎的“博雅”特色课程,立体推进的四步思政教育法,守正创新的校本研修“一二三四”法,古韵典雅且科技感十足的校园环境,天津市文明校园、滨海新区文明示范校……一个又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和成绩,让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实验学校魅力十足。  这所刚刚成立四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渤海之滨犹如一颗闪亮的新星,不断散发着光和热。伫立在学校教学楼
期刊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这些指导意见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
期刊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途径和挑战,如何运用媒体不断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是思政教育必
期刊
1+X证书制度是我国于2019年确定实施的职业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其目的是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就业矛盾。书证融通是该制度设计的精髓。  一、“1”与“X”的关系  (一)“1”与“X”的内涵  “1”指学历证书,是学生已经具备的通用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证明;“X”指职业技能证书,表达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诉求,是证明技能
期刊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渠道,如何构建有效、高效、智慧的课堂已然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多年来,天津市实验中学一直秉承“创新式学习,创造性工作”的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积极开展“聚焦课堂在天津”“走进名校,聚焦课堂”等全国性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全国性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活动的主题聚焦于在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高中新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如何真正
期刊
作为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英语是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国文化能力的人才,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英语学科习得基本的语言应用知识,培养与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听力部分作为一个主要的环节,不但影响着学生说、读、写,而且涉及到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培养。尤其对于
期刊
新教师是所有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踏进中学校园的新教师来说,角色转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对提高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音乐学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教师泛指参加教育工作时间在三年内的教师,入职后在处理工作环境、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经验不足,
期刊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国家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发展则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作为重点考试科目之一,其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固定,教学内容多侧重学生的解题技巧,对数学知识没有深入的讲解,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很难让人满意。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这一教学现状,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文章简要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分析
期刊
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并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亲切关心少年儿童,始终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少年儿童处于心理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