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就必须开放小教室,走进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张三同学家中新买了一套住房,可以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进行以下有关的计算:
①算出每个房间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一共有多少平方米;②用边长5分米的瓷砖铺地面需要多少块?若每块瓷砖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③如果在客厅顶面四周钉上装饰条,共需多少米装饰条?
学生能否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指導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情景和参与的机会。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可带学生到挖土的土坑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边议论边动手测量,记得记,算得算,自主与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极高。不一会儿,学生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①这个长方体土坑的长、宽、深各是多少米?②这个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③这个土坑共挖去土多少立方米?④如果一辆拖拉机能装土2立方米,这些土需要运多少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活动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现。近年来,我尝试把操作纳入教学轨道,并运用到数学测试中去,收到了培养实践能力的良好效果。如有这样一道操作性试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溶积越大越好。学生用已备好剪刀、铅笔、浆糊等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结果很快做成,并且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其一是在长方形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叠粘接成的纸盒体积为1500立方厘米;其二是将从长方形的一边剪下的两个小正方形粘接到另一边,得到的纸盒体积为1750立方厘米。其三是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将其中一个正方形沿虚线剪开,分别粘接在另一个正方形的四周,得到的纸盒的体积为2000立方厘米。这样的测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低年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小学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课后延伸去巩固数学的做法。①创办《数学园地》,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读书籍。汇集材料编辑成数学问题,每周出版一期,借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办《数学园地》的乐趣;②每日十五分钟的数学故事,我们利用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搜集诸如《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数学王子高斯》等素材,每日抽出十五分钟讲给大家听。这一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以致用,若学而无用,则徒劳而无功,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学”与“用”要紧密相联,不可脱节。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纵观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做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1、尊重教材、用活教材,根据生活实际改编例题;2、从现实问题中抽象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3、让学生亲临生活环境,感悟数学思想。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内容之一。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2、加强实践活动,创设应用机会,提高应用能力。(单位:汉中宁强县汉源滴水铺小学)
①算出每个房间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一共有多少平方米;②用边长5分米的瓷砖铺地面需要多少块?若每块瓷砖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③如果在客厅顶面四周钉上装饰条,共需多少米装饰条?
学生能否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指導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情景和参与的机会。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可带学生到挖土的土坑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边议论边动手测量,记得记,算得算,自主与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极高。不一会儿,学生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①这个长方体土坑的长、宽、深各是多少米?②这个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③这个土坑共挖去土多少立方米?④如果一辆拖拉机能装土2立方米,这些土需要运多少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活动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现。近年来,我尝试把操作纳入教学轨道,并运用到数学测试中去,收到了培养实践能力的良好效果。如有这样一道操作性试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溶积越大越好。学生用已备好剪刀、铅笔、浆糊等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结果很快做成,并且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其一是在长方形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叠粘接成的纸盒体积为1500立方厘米;其二是将从长方形的一边剪下的两个小正方形粘接到另一边,得到的纸盒体积为1750立方厘米。其三是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正方形,将其中一个正方形沿虚线剪开,分别粘接在另一个正方形的四周,得到的纸盒的体积为2000立方厘米。这样的测试,使学生手、口、脑并用,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低年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小学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课后延伸去巩固数学的做法。①创办《数学园地》,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读书籍。汇集材料编辑成数学问题,每周出版一期,借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办《数学园地》的乐趣;②每日十五分钟的数学故事,我们利用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搜集诸如《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数学王子高斯》等素材,每日抽出十五分钟讲给大家听。这一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以致用,若学而无用,则徒劳而无功,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学”与“用”要紧密相联,不可脱节。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纵观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做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1、尊重教材、用活教材,根据生活实际改编例题;2、从现实问题中抽象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3、让学生亲临生活环境,感悟数学思想。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内容之一。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2、加强实践活动,创设应用机会,提高应用能力。(单位:汉中宁强县汉源滴水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