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師生之间的关系总是秉承着“师道尊严”的思想,师生之间存在着地位不平等、甚至是对立的关系;师生交往的功利性以及情感间的淡漠与疏离不得不使我们反思,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榜样,生活中的长辈及朋友。或许,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怀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关怀理论;师生关系;现状;启示
G645.6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受人尊敬,为学生充当着领路人的角色。然而近来媒体中关于师生冲突事件,教师打骂、虐待学生这一现象的报道越来越多,使得师生关系这一话题再度引起热议。作为教师,面对身心都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需要与学生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其成长?或许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这一点,可从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怀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 “关怀”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怀指关心他人。其中包含两层含义,(1)在意、操心;(2)关心爱护。在英文中,关怀用 “caring”一词来表示,也包含两种基本含义:(1)关怀与责任感相似;(2)对某人有所期望或关注。[ ]
二、 关怀理论概述
(一) “关怀理论”的内涵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观察,诺丁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怀理论的教育模式。在她看来,关心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具体行为或品质,而是一种关系,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我”和“你”,无其他命令或听从的关系,有的只是平等的对话。[ ]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为关怀,即A关怀B,且B承认A的关怀。教师单方面认为是为了学生考虑的行为,如果学生并未从中体会到关怀和爱,那么这并不是诺丁斯所指的关怀。
(二) “关怀理论”的特点
1.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
关怀行为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只有关怀行为才能给予教师、学生被关怀的温馨感受。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所带有的愉悦、温暖或是冷漠等情绪,会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进而影响他们。同时,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关怀理论”中,就格外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无论是高尚的品格还是行为习惯,都要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注重“关怀”行为的人本性
内尔·诺丁斯受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由此,她的思想中认为教育应当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承认个体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的劳动。诺丁斯认为:关怀起始于教师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怀的感受。关怀关系注重的是学生的行为与体验,以及相互性。并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就是关怀,只有当学生感受并承认这种关怀,才可将其称之为“关怀”。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鼓励和补给,允许他们以自己的节奏和路径去实现发展。“关怀理论”中的对话、关心将教师与学生都放置在了平等的位置,而不是从属关系。
3. 突出关心理论的生活性
以往的教育常常脱离于现实之外,而诺丁斯主张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实践活动,设置生活情景,使学生学会关心,从而具备关心意识和关心行为。关心理论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关怀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些启示
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师生彼此都有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前学校中师生间关系是比较和谐的,但归结起来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师生间地位的不平等与对立、边缘性群体与教师之间交往的匮乏、以及师生间情感的疏离与淡漠甚至暴力相向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源于师生彼此情感的淡漠与关怀的匮乏。我们可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模式中获得启发。
(一)建立父母般亲密的关怀性关系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大部分人因为喜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成为教师。但也有少数仅仅是为了生存。在他们眼中,教育仅仅变成了工作,而忽略了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以及专门职业的教师的出现,父母都会希望教师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怀学生。于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关系和课下生活中的彼此关怀的亲密关系,父母般的关心会使学生感到安全和温暖,对于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教师也会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施教。
(二)建立朋友式平等的关怀性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一直是备受尊敬与不容置疑的。然而,仅仅由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听从教师的训诫,也造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疏离与淡漠。学生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身心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是情感思想还是价值观的形成上都易受到影响。他们都更加渴望倾听、关怀和平等。教师对待学生不应是简单的传授、教导,甚至是耳边的唠叨,处于成长期的少年们渴望成长与认同,他们更加希望教师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的困惑,明白他们的感受。这样学生也更易于向教师敞开心扉,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更易于及时给予修正和引导。
(三)建立榜样式示范的关怀性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会想镜子一样被模仿。冷漠,打骂甚至暴力相向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伤害。而这些行为若被学生模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时期,行为习惯和心理都易受到他人影响。“言传身教”有时比照本宣科更加重要。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师尽可能地用爱和关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温暖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关怀,被温暖的同时,也学会关怀他人、温暖他人,成为具有良好品格修养的人。
关键词:关怀理论;师生关系;现状;启示
G645.6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受人尊敬,为学生充当着领路人的角色。然而近来媒体中关于师生冲突事件,教师打骂、虐待学生这一现象的报道越来越多,使得师生关系这一话题再度引起热议。作为教师,面对身心都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需要与学生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其成长?或许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这一点,可从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怀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 “关怀”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怀指关心他人。其中包含两层含义,(1)在意、操心;(2)关心爱护。在英文中,关怀用 “caring”一词来表示,也包含两种基本含义:(1)关怀与责任感相似;(2)对某人有所期望或关注。[ ]
二、 关怀理论概述
(一) “关怀理论”的内涵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观察,诺丁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怀理论的教育模式。在她看来,关心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具体行为或品质,而是一种关系,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我”和“你”,无其他命令或听从的关系,有的只是平等的对话。[ ]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为关怀,即A关怀B,且B承认A的关怀。教师单方面认为是为了学生考虑的行为,如果学生并未从中体会到关怀和爱,那么这并不是诺丁斯所指的关怀。
(二) “关怀理论”的特点
1.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
关怀行为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只有关怀行为才能给予教师、学生被关怀的温馨感受。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所带有的愉悦、温暖或是冷漠等情绪,会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进而影响他们。同时,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关怀理论”中,就格外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无论是高尚的品格还是行为习惯,都要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注重“关怀”行为的人本性
内尔·诺丁斯受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由此,她的思想中认为教育应当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承认个体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的劳动。诺丁斯认为:关怀起始于教师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怀的感受。关怀关系注重的是学生的行为与体验,以及相互性。并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就是关怀,只有当学生感受并承认这种关怀,才可将其称之为“关怀”。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鼓励和补给,允许他们以自己的节奏和路径去实现发展。“关怀理论”中的对话、关心将教师与学生都放置在了平等的位置,而不是从属关系。
3. 突出关心理论的生活性
以往的教育常常脱离于现实之外,而诺丁斯主张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实践活动,设置生活情景,使学生学会关心,从而具备关心意识和关心行为。关心理论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关怀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些启示
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师生彼此都有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前学校中师生间关系是比较和谐的,但归结起来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师生间地位的不平等与对立、边缘性群体与教师之间交往的匮乏、以及师生间情感的疏离与淡漠甚至暴力相向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源于师生彼此情感的淡漠与关怀的匮乏。我们可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模式中获得启发。
(一)建立父母般亲密的关怀性关系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大部分人因为喜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成为教师。但也有少数仅仅是为了生存。在他们眼中,教育仅仅变成了工作,而忽略了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以及专门职业的教师的出现,父母都会希望教师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怀学生。于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关系和课下生活中的彼此关怀的亲密关系,父母般的关心会使学生感到安全和温暖,对于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教师也会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成长动态,及时施教。
(二)建立朋友式平等的关怀性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一直是备受尊敬与不容置疑的。然而,仅仅由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听从教师的训诫,也造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疏离与淡漠。学生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身心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是情感思想还是价值观的形成上都易受到影响。他们都更加渴望倾听、关怀和平等。教师对待学生不应是简单的传授、教导,甚至是耳边的唠叨,处于成长期的少年们渴望成长与认同,他们更加希望教师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的困惑,明白他们的感受。这样学生也更易于向教师敞开心扉,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更易于及时给予修正和引导。
(三)建立榜样式示范的关怀性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会想镜子一样被模仿。冷漠,打骂甚至暴力相向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伤害。而这些行为若被学生模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时期,行为习惯和心理都易受到他人影响。“言传身教”有时比照本宣科更加重要。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师尽可能地用爱和关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温暖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们感受到被关怀,被温暖的同时,也学会关怀他人、温暖他人,成为具有良好品格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