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夺魁的“窍门”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a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至今,我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已经整整十个春秋了,在此期间我拍摄了些自己喜爱的照片,并在所参加的国内、国际影展等影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包括连续三届得到了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的殊荣。所以时常有朋友向我咨询参加影赛能够获胜的“窍门”。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参与各类比赛的经历,加以总结,权当是我参赛能够胜出的“窍门”吧!
  
  细看规则,仔细分类
  
  把握规则是参与各类摄影竞技活动首先要做的工作。很多影友只是关注奖项,不去认真阅读参与规则,致使作品不符合征稿的要求而被直接淘汰。所以我认为细读并理解征稿启事中的要求和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拍摄的作品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影展,必须要将自己的创作情况与征稿的题材和要求相符才能够确定是否参与这个影展。如果这场比赛还有细化的分类,更应该考虑哪个类别最适合自己现有的作品。
  
  选择照片,创意先行
  
  根据影展的要求和主办单位的选片目的去选择合适的作品。比如艺术类的影展便尽量投送有创意的摄影作品,纪实类影展,也要考虑作品的独到之处,是否能从琳琅满目的照片群中脱颖而出。所以无论艺术类还是记录类,作品都要有创意,要抓人眼球。只有这样,评委才不会对你的作品视而不见。
  
  题材独特,视角新颖
  
  题材、体裁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选择参赛作品时,尽量地避热就冷,要做到题材独特,视点、视角新颖,比如我参加过的许多影赛都是投送的花卉作品。其实拍摄花卉的影友非常多,但多数影友会认为花卉作品在一些大型赛事中没有优势,而放弃这个题材,即使有人投送花卉作品,也大都采用传统的拍摄手法,表现方式直白,视觉效果平淡,因此我投送的技法花卉作品便能够让观者耳目一新。所以投送作品时一定要选好选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
  
  读图思考,钻研特色
  
  以上说的都是参与前的准备工作,最关键是自己要有过硬的作品。过硬的作品不是偶然得来的,很多国际摄影大师拍摄的作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他具备成熟的审美,成熟的思想,成熟的技术和表现方式。成熟的审美首先来自于读图、思考和观察。
  我曾经长期从事美术工作,也一直订阅《大众摄影》杂志,目的是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美术素材及创作构思。后来拿起照相机,很快便能拍摄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这与我长期阅读杂志,观看并研究别人作品密切相关。多看图,多读图,自己必然容易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也必然可以避开摄影创作中的许多弯路。所以每当看到
  些影友大手笔地购置器材,我都会提出订阅杂志的重要性,因为再昂贵的器材也不会自己拍摄出好的作品,用器材设备武装自己之前,
  定要先武装自己的艺术构思,这样才可以胸有成竹地进入创作,手中的器材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我从1999年拿起相机到第三次获得“金像奖”(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经历了整整八年时间,如果说我的摄影创作之路走过了八年的话,那么按快门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年,而更多的时间是在读图、观察与思考。哪些题材、体裁没人拍,哪些已经拍得很好了,哪些拍得还不到位。知己知彼,这样才会发现独特的拍摄题材和拍摄思路。
  
  技术辅助,艺术提升
  
  当前的数码相机技术越来越先进,Photoshop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熟悉摄影器材,把握后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前期拍摄技术的控制却丝毫不能忽视。因为前期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后期下得工夫再大,也很难寻找到拍摄时的感觉和激情。所以应该尽量在前期拍摄到位,后期的软件处理只是把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处理得更加完美。前期是创作的关键,后期则是补偿、修正。
  在技巧方面,我过去常用多次曝光技术。使用多次曝光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体现出脑海中已经构思好的画面,最终追求的效果已然胸有成竹,而不是为了多次曝光而多次曝光。包括我后来使用的凡士林效果,塑料薄膜效果等等,都是为了满足视觉创意的需要而做的尝试和实践。要记住,任何技巧都是表现作品的手段。
  无论是前期拍摄技巧还是后期处理技术,对作品的创作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技巧的应用一定要合适合理,并且要有创新,要不断地换角度,不可一个模式走到底。这样作品才能不断地焕发出新意,艺术创作也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我的三次“金像奖”获奖系列作品《花非花》、《清风竹影》、《橱窗里的风景》(见上图)就因在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上独特,每次都会在众多的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会与其他的参评作品在内容或者表现手法上雷同,这样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照片制作,严格把关
  
  当前除了网络的摄影比赛外,大部分影赛仍然要求制作纸质照片。在制作照片前,一定要按照征稿启事要求的作品规格制作,照片制作必须精良。尤其是到图片社制作照片时,最好亲自把关,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作品的尊重,也是对评委的尊重。我在每次参赛前,都会反复制作出一些小样片,直到色彩、层次能够达到满意时,才制作出最终参赛的大照片。所以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是形式、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评委,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参与影展、影赛能够时常获胜的“诀窍”。
其他文献
3月底,本刊编辑收到佳能EOS 500D的发布信息。这是佳能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的最新型号。按照惯例,这类相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会在发布会上进行发布,这次却只是通过新闻稿进行媒体发布,显得低调了许多,在查看了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相关参数之后,我们有了以下判断和分析:    EOS 500D主要参数和功能变化:  感光元件: APS-C尺寸CMOS图像感应器,总像素数量约1510万像素  影像处理器: D
金士顿发布金猪年幸运闪存盘    日前,金士顿迎新年DataTraveler Mini Fun金猪年幸运闪存盘限量上市。今年是象征着万事亨通、财运滚滚的金猪年,为了迎接吉祥新年的到来,金士顿DataTraveler Mini Fun 1GB金猪年幸运闪存盘在亚洲地区限量上市,期望在农历春节期间,为消费者带来好兆头。这一产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十二生肖,金士顿以红色为底,加上象征着繁荣、财富和健康
【编者按】当编辑在五花八门的摄影作品前走过时,深圳青年摄影家周展的作品以其新颖、大气而富于想象的拍摄手法,让编辑匆忙的脚步停了下来。  透过原始摄影术——小孔影像,“鸟巢”、“水立方”……一座座规模宏大的2008北京奥运场馆展现在观者面前,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真实与意象有了完美的结合和强烈的碰撞。    汽车改相机  在2007年初至2008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内,我用一辆丰田汽车改装的“小孔影
上海老弄堂 上海 陈瑞元 摄 10分  拍摄的看似普通生活的一瞬,实际记录了即将消逝的历史遗迹。上海正在大规模拆迁,成千上万的居民搬进现代化住宅,为下一代重读此图,肯定感到颇有文献价值和怀旧情思。  作品造型、语态平实质朴,充满着原生态的信息符号。里弄口的景色尽管杂乱,但由于采用逆光拍摄,在灰暗的背景中勾画出中心景物(老人和晒衣)的明亮的轮廓,在构图上达到主次分明,繁而有序。    染布人家 福建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可谓体现民意、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言简意赅,视人为世间万物最重要的存在,表达着关注人、尊重人的具体诉求。    尽管现实中有诸多难臻完美的人本关系,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来临、科技高速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人本的关注、对人性的呼唤、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自由的包容,已融化于我们的工作,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将
建筑摄影是摄影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摄影人。  然而,如何拍好建筑摄影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拍摄规律有些独特,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用光,都有别于其他摄影门类。  中国著名建筑摄影师林铭述出生于建筑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建筑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因而他镜头下的建筑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和美感。《建筑摄影的美》就是他的拍摄心得,也是他建筑摄影成功的技术秘诀。    1建筑摄
这年月,栖身于都市的人们若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天的时间出去放松放松,已属奢侈。如何在这弥足珍贵的24小时中拍出还能“交待”得过去的照片?今天我们就请北京的刘逖带您一天游摄金山岭长城。看看能否从中找出点什么经验。      拍摄地点 金山岭长城  拍摄时间 2006年10月28日 日出前到日落后  地形描述 金山岭长城距北京130公里,距承德市区91公里,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乡东南8公里处,长
迄今为止,九龙壁是我所见到过的造型最完美的龙雕,我们见过有许多场合的龙的造型源自九龙壁,只可惜九龙是琉璃瓦做的,虽然造型完美,但缺乏厚重与高贵感,我拍摄过各个角度的九龙壁,选择其中一张作为素材,并尝试通过Photoshop将琉璃瓦转换变成青铜的效果,在保留龙的精美造型的同时,增加它的金属质感。    1 在Photoshop中打开龙的素材片,用钢笔工具将龙的造型仔细抠好,并作为图层1;保留透明背景
在所有的题材中,风光摄影的队伍也许是最庞大的,尤其在中国。如果你看到上千支三脚架排列在元阳多依树或者坝上小红山,你真的不用感到惊讶,因为当地人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果是参加旅行团拍张到此游的纪念照,或者目的只是把眼前美景带回去,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和家人、朋友欣赏自娱,这种拍法完全没有问题,我们身边确实有朋友仅拿相机来记录旅程和感触放在博客上供人分享。但是,如果碰巧还想拿这样的照片投稿,就不能不三思而后
当年七省通衢的商业重镇湖南洪江古商城因其独特的历史遗存,吸引了众多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以老街古巷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历来很多,但大多千“片”一律。去过洪江几次后,我总感觉拍出来的片子缺乏创新,自己只不过是将别人拍摄过的东西又记录了一遍。2008年3月,当我再次来到洪江,跟当地影友们聊起拍摄老街古巷时,“如何寻找新的角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当途经一家玻璃店,无意中瞥见镜子映射的影像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