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2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
3 情感目标: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5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新课学习
1 新课诵读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齐读(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2 课堂教学
(1)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2)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从21岁负笈(ji)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3)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再如:“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词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
(4)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少年时
邮票
母子分离;成年后
船票
夫妻分离;后来啊坟墓
母子死别;而现在
海峡
游子与大陆的分离。(5)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
这四个词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但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
由个人——国家。余光中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是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
三、教学总结
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故乡情结,小而小之,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大而大之,就是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
(责任编校:合欢)
1 知识目标: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2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
3 情感目标: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5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新课学习
1 新课诵读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2)齐读(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2 课堂教学
(1)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2)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从21岁负笈(ji)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3)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再如:“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词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
(4)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少年时
邮票
母子分离;成年后
船票
夫妻分离;后来啊坟墓
母子死别;而现在
海峡
游子与大陆的分离。(5)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
这四个词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但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
由个人——国家。余光中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是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
三、教学总结
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故乡情结,小而小之,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大而大之,就是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