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我院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8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孕产期保健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将两组患者的心里状况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分别对孕产前产妇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5)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5)ml;对照组中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7)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4)分,产后出血量为(421.21±36.45)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观察组产妇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情况。结论:孕产前产妇进行合理的孕期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孕妇在生产前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将产后出血量降低,这对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产期产妇;孕产期保健指导;临床效果分析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1],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的治疗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2]。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1月28日到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对照研究, 产妇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4.2)岁,平均怀孕次数(1.5±3.0)次,孕期为32-41周,平均孕期(39.5±0.9)周。将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3例。将两组产妇的年龄、怀孕次数、孕期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产妇采用孕产期保健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将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便于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
1.2.1产前保健方法
第一,在孕妇发现怀孕时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卡,医护人员应当提醒孕妇及孕妇家属定时进行产检,完善相关后续辅助检查,并针对产妇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法;第二,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督促孕妇每日定时定量摄入叶酸与维生素,并对孕妇进行讲解摄入适量的叶酸与维生素能够有效预防胎儿畸形,在对中晚期孕妇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当为孕妇补充钙剂、铁剂、维生素、叶酸等保健类药品,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告知孕妇及孕妇家属后期加强重点筛查畸形检查,针对一些肥胖、首孕、高龄孕妇应当进行筛查,关注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胆汁淤积等疾病,如发现病情出现应当及时进行治疗;第三,在 产前对产妇的各项指标再次进行检测,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完善,对每位产妇进行产后出血或并发症等相关疾病的筛查,如果产妇患有相关类似的疾病,应当对产妇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与保健;第四,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产妇了解妊娠生理、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同时应当对产妇进行关于产后出血症状的讲解,提高自身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
1.2.2分娩期保健方法
第一,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的生命体征与宫缩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果产妇发生紧急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产妇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第二,产妇在生产前进行准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生产知识讲解,如果产妇有特殊需求应当尽量满足,确保产妇在了解相关生产过程后的情绪稳定;第三,产妇进行生产时,医护人员应当指导产妇如何用力与摒气,在宫缩发生时完成屈腿与深呼吸等相关动作,防止发生产后出血的意外。
1.2.3产后保健方法
产妇生产完毕后在用药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合理的使用米索前列醇片、卡孕栓、马来酸麦角新碱等药物,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有助于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发生;第二,一部分产妇在生产前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应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家属也应当对产妇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产妇的自身机体恢复。
1.3相关指标观察
第一,产妇应当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双重测评[3],进行测评时分数越低者心理状态越良好;第二,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24小时之内的出血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对照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相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观察组产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情况,详情见表一。
表一:产妇心理与产后出血量对比(x±s)
3.讨论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4]。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进行治疗的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
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院对2014年1月28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了对照研究,将108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产妇心理状况与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其中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观察组产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情况。
综上所述,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并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梅.阴道分娩产后出血76例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97.
[2]旋芳,吴仕元.31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46-47
[3]雷红,赵凌,孙利君.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4]吴晓华.围产期保健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4):310-311.
关键词:孕产期产妇;孕产期保健指导;临床效果分析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1],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的治疗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2]。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1月28日到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对照研究, 产妇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4.2)岁,平均怀孕次数(1.5±3.0)次,孕期为32-41周,平均孕期(39.5±0.9)周。将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3例。将两组产妇的年龄、怀孕次数、孕期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产妇采用孕产期保健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将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便于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
1.2.1产前保健方法
第一,在孕妇发现怀孕时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卡,医护人员应当提醒孕妇及孕妇家属定时进行产检,完善相关后续辅助检查,并针对产妇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法;第二,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督促孕妇每日定时定量摄入叶酸与维生素,并对孕妇进行讲解摄入适量的叶酸与维生素能够有效预防胎儿畸形,在对中晚期孕妇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当为孕妇补充钙剂、铁剂、维生素、叶酸等保健类药品,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告知孕妇及孕妇家属后期加强重点筛查畸形检查,针对一些肥胖、首孕、高龄孕妇应当进行筛查,关注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胆汁淤积等疾病,如发现病情出现应当及时进行治疗;第三,在 产前对产妇的各项指标再次进行检测,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完善,对每位产妇进行产后出血或并发症等相关疾病的筛查,如果产妇患有相关类似的疾病,应当对产妇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与保健;第四,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产妇了解妊娠生理、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同时应当对产妇进行关于产后出血症状的讲解,提高自身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
1.2.2分娩期保健方法
第一,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的生命体征与宫缩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果产妇发生紧急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产妇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第二,产妇在生产前进行准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生产知识讲解,如果产妇有特殊需求应当尽量满足,确保产妇在了解相关生产过程后的情绪稳定;第三,产妇进行生产时,医护人员应当指导产妇如何用力与摒气,在宫缩发生时完成屈腿与深呼吸等相关动作,防止发生产后出血的意外。
1.2.3产后保健方法
产妇生产完毕后在用药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合理的使用米索前列醇片、卡孕栓、马来酸麦角新碱等药物,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有助于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发生;第二,一部分产妇在生产前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应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家属也应当对产妇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产妇的自身机体恢复。
1.3相关指标观察
第一,产妇应当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双重测评[3],进行测评时分数越低者心理状态越良好;第二,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24小时之内的出血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对照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相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观察组产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情况,详情见表一。
表一:产妇心理与产后出血量对比(x±s)
3.讨论
产后出血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出婴儿后24小时内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常规>500ml)的情况[4]。发生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由于失血过多引发的休克或死亡。所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进行治疗的工作质量。针对孕产期前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是对产妇与婴儿来说一种较为系统可靠的监护措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死亡的概率。
我院针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院对2014年1月28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1086例孕产期产妇进行了对照研究,将1086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产妇心理状况与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其中观察组孕产前产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40.31±8.9)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40.56±10.3)分,产后出血量为(276.5±23.6)ml;对照组孕产前孕妇发生产前焦虑评分为(53.69±8.6)分,发生产前抑郁评分为(50.13±10.2)分,产后出血量为(50.13±10.2)ml。将两组产妇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现观察组产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情况。
综上所述,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并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这种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梅.阴道分娩产后出血76例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97.
[2]旋芳,吴仕元.31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46-47
[3]雷红,赵凌,孙利君.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4]吴晓华.围产期保健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