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教育是指在幼儿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必须将保护幼儿生命和加强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良好的安全教育是幼儿园顺利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由于幼儿好奇心强,热衷动手探索世界,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幼儿园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为保证幼儿人身安全,某些地区规定市级以上幼儿园需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并作为常规课程,省编教材中也有专门的课程设计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种种手段的实施似乎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屏障,然而,笔者在幼儿园实际观察中发现,理想课程与正式课程之间的冲突致使幼儿园安全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着刻板化、片面化和单一化的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安全课程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35-01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1.偏重理论灌输而非幼儿实践,课程组织刻板化
20世纪杜威“活动课程”理论风靡以来,幼儿园活动经历了由教师讲授到幼儿自主探索的蜕变,幼儿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尊重。但在幼儿园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其他领域,幼儿园安全课程实施水平较低,在选题方面,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内容,而欠缺将活动主题与幼儿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如“危险建筑物”这一节中,教育对象是某市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选取茅草屋、工地等案例完全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唤起幼儿该方面的共鸣;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更加倾向于采用集体讲授法,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无效提问较多,如“是不是”“好不好”“应该怎么做”,满足于幼儿的口头标准答案,疏忽了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在活动结果方面,由于教师的主题设计忽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陈旧,实际收获并不理想。
2.强调生理安全忽视心理安全,内容选取片面化
安全教育包括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两部分,生理安全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而心理安全则为幼儿发展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父母离婚率的提升、性侵幼儿增加等,这些都不约而同指向对幼儿心理安全的关注。然而,当前教师对安全教育理解较为狭隘,狭隘的理解导致内容选取片面化。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安全活动课程主题进行了简单统计,其中,幼儿园安全教育主题多集中在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如同伴交往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幼儿园常规等,对于幼儿心理安全方面却鲜少提及。由于教材编写时间较久,难以应对当前涌现出的一些新问题,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被忽视,这也反映出当前教师对安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的可能性。
3.倾向后果恐吓轻视情感激发,教学手段单一化
安全课程设计的应然目的在于加深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与幼儿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程教育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多将课程安排在周一上午,实施目的在于“唤醒”幼儿假期的放松状态,使其更好适应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成为规训幼儿的手段而非发展其社会性的途径。这就扭曲了课程的实施目的,异化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幼儿教师在实施安全教育课程时,更多强调认知类课程目标的达成,忽视情感态度类目标,课程实施中的常见表达是:如果你做XX,会有什么后果呢?这种恐吓式教学法的使用,其初衷是杜绝孩子一切危险倾向的行为,促使幼儿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例引导,幼儿难以与经验结合,容易滋生逆反倾向,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幼儿怯懦、自私的性格。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注重生成课程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杜威在论述教育本质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将这一思想进一步阐释为“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经验和幼儿兴趣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题材选择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教材为本,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打破固定的课程安排,设计灵活的课程表。如夏季到来,教师可选择某一雨天,为幼儿讲述雨天的安全常识,这就将安全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加以紧密结合;此外,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注重生成课程,大胆调整预设活动,如春天到了,带领幼儿外出散步的时候,与幼儿探讨是否可以采摘、食用花果,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组织理论学习,关注心理安全
随着幼儿自杀行为的不断低龄化,以及虐童、离异、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孤僻、恐惧等心理安全问题频发,幼儿心理安全教育越发成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相矛盾的是教育者的漠视和侥幸心理。为此,幼儿园可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学习活动,选取幼儿园中的典型事件或者特殊幼儿作为教研案例,集体学习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教师对安全教育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教师对幼儿心理安全的敏感性,鼓励教师共同商讨心理安全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尝试创设园本安全教育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园本文化。
3.注重提供实践机会,创新课程开展方式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指出:“综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也理论为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論指导: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的发展依托动手操作和经验的获得。因此,我们在实施安全教育课程时,要打破固有的授受式,转而引导幼儿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探索,提供幼儿实践的机会,将课堂上的安全知识与生活实践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安全标志”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寻找幼儿园中的安全标志,加深对其的印象;学习“安全信号灯”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制作红绿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认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安全课程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35-01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1.偏重理论灌输而非幼儿实践,课程组织刻板化
20世纪杜威“活动课程”理论风靡以来,幼儿园活动经历了由教师讲授到幼儿自主探索的蜕变,幼儿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尊重。但在幼儿园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其他领域,幼儿园安全课程实施水平较低,在选题方面,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内容,而欠缺将活动主题与幼儿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如“危险建筑物”这一节中,教育对象是某市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选取茅草屋、工地等案例完全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唤起幼儿该方面的共鸣;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更加倾向于采用集体讲授法,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无效提问较多,如“是不是”“好不好”“应该怎么做”,满足于幼儿的口头标准答案,疏忽了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在活动结果方面,由于教师的主题设计忽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陈旧,实际收获并不理想。
2.强调生理安全忽视心理安全,内容选取片面化
安全教育包括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两部分,生理安全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而心理安全则为幼儿发展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父母离婚率的提升、性侵幼儿增加等,这些都不约而同指向对幼儿心理安全的关注。然而,当前教师对安全教育理解较为狭隘,狭隘的理解导致内容选取片面化。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安全活动课程主题进行了简单统计,其中,幼儿园安全教育主题多集中在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如同伴交往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幼儿园常规等,对于幼儿心理安全方面却鲜少提及。由于教材编写时间较久,难以应对当前涌现出的一些新问题,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被忽视,这也反映出当前教师对安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的可能性。
3.倾向后果恐吓轻视情感激发,教学手段单一化
安全课程设计的应然目的在于加深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与幼儿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程教育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多将课程安排在周一上午,实施目的在于“唤醒”幼儿假期的放松状态,使其更好适应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成为规训幼儿的手段而非发展其社会性的途径。这就扭曲了课程的实施目的,异化了课程存在的意义。幼儿教师在实施安全教育课程时,更多强调认知类课程目标的达成,忽视情感态度类目标,课程实施中的常见表达是:如果你做XX,会有什么后果呢?这种恐吓式教学法的使用,其初衷是杜绝孩子一切危险倾向的行为,促使幼儿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例引导,幼儿难以与经验结合,容易滋生逆反倾向,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幼儿怯懦、自私的性格。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注重生成课程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杜威在论述教育本质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将这一思想进一步阐释为“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经验和幼儿兴趣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题材选择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教材为本,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打破固定的课程安排,设计灵活的课程表。如夏季到来,教师可选择某一雨天,为幼儿讲述雨天的安全常识,这就将安全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加以紧密结合;此外,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注重生成课程,大胆调整预设活动,如春天到了,带领幼儿外出散步的时候,与幼儿探讨是否可以采摘、食用花果,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组织理论学习,关注心理安全
随着幼儿自杀行为的不断低龄化,以及虐童、离异、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孤僻、恐惧等心理安全问题频发,幼儿心理安全教育越发成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相矛盾的是教育者的漠视和侥幸心理。为此,幼儿园可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学习活动,选取幼儿园中的典型事件或者特殊幼儿作为教研案例,集体学习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教师对安全教育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教师对幼儿心理安全的敏感性,鼓励教师共同商讨心理安全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尝试创设园本安全教育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园本文化。
3.注重提供实践机会,创新课程开展方式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指出:“综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也理论为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論指导: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的发展依托动手操作和经验的获得。因此,我们在实施安全教育课程时,要打破固有的授受式,转而引导幼儿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探索,提供幼儿实践的机会,将课堂上的安全知识与生活实践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安全标志”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寻找幼儿园中的安全标志,加深对其的印象;学习“安全信号灯”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制作红绿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