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状态判断题 七个陷阱”要注意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平衡观念的建立不但抽象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高考命题时经常设置一些陷阱。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现将“七个陷阱”归纳总结。
  一、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原则”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等”和定”
  “等”指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定”指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前者是化学平衡的本质,后者是化学平衡的结果,只要抓住这两个本质特征,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原则——“变量不变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可以采取“变量不变”的原则。即在给定条件下分析所给物理量是否会随可逆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若会变化,则称为变量;若不变,则称为常量。如.果所给的物理量是变量,當变量不再变化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二、常见陷阱
  陷阱一 气体总物质的量(总分子数)、总体积,保持不变
  分析在可逆反应中,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子数)、气体体积保持不变,都能判断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但在恒定压强下,n(总)、V(总)保持不变并不一定为平衡状态。
  1.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且反应中气体反应物和气体生成物的计量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可存在固或液态物质),n(总)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2.对于全部是气体参与的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n(总)不变或V(总)不变则不能判断已达平衡状态。比如:
  2HI(g)=H2(g)+I2(g)
  n(总)保持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陷阱二 平均密度保持不变
  分析由公式ρ(平均)=m(总)
  V(总),只有当质
  量或体积有一个量反应时发生变化,才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比如:
  ①2NO2(g)=2NO(g)+O2(g)
  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为在反应中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是个恒定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C(s)+H20(g)==CO(g)+H2(g)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密度保持不变,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为固体碳为反应物,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陷阱三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分析由公式M(平均)=m(总),只有当
  n(总)
  m(总)或n(总),有一个量发生变化时,才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比如:
  ①2HI(g)==H2(g)+I2(g)
  在恒温恒压下,某时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因为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保持不变。②A(s)==3C(g)+2D(s)
  在恒温恒容下,某时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因为该反应中,虽然气体质量变化、物质的量也变化,但是气体只有一种,所以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恒定值。
  陷阱四 颜色变化
  分析颜色的深浅代表着有色物质的浓度大小,若颜色的变化不是由于平衡移动引起的,则不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比如:2HI(g)→H2(g)+I2(g)
  反应前后气体个数相等,某时刻颜色不再变化,不能判断其为平衡状态。因为体积的变化可以引起浓度的变化,颜色发生改变,但平衡并没有发生移动,不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陷阱五 压强保持不变
  分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p=nRT/V(该式子中R、T、V都是恒定量),则体系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压强变化体现在方程式两边气体化学计量数总和的相对大小,若左右两边气体系数相等,就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比如:
  ①H2(g)+I2(g)==2Hl(g)
  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是“变量”,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②A(s)+3B(g)==2C(g)+D(g)
  此反应中出现了固体,首先要排除固体前的系数。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不是“变量”,压强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陷阱六 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浓度(物质的量、分子数)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分析 十干可以后应
  某一时刻,0(A):v(B):o(C):v(D)=m:n:p:q或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分子数)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比如:2NO(g)+C(s)==N2(g)+CO2(g)
  当v(NO):0(N2):0(CO2)=2:1:1时,并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为该比值始终保持不变,属于“不变量”。
  陷阱七 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生成,描述断裂与生成时,要结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只描述反应的一个方向,不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比如:
  4NH3(g)+6NO(g)==5N2(g)+6H20(g),每断裂5 mol的N=N,同时断裂12 molH一0,不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为只描述了反应的逆向,没有描述反应的正向。
  例1 298K时,将20mL3x mol.L-1Na,AsO,、20mL3x mol·L-1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AsO3-(aq)+12(aq)+2OH-==AsO2-(aq)+2I~(aq)+H2O(I)
  溶液中c(As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o(I~)=2v(AsO3-)
  c.c(AsO-)/c(AsO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解析 a项溶液pH不变时,则c(OH-)也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项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都存在v(I)=2u(AsO,-),b错误;c项c(AsO:-)/c(AsO;-)不再变化,可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项由图可知,当c(AsO2-)=y mol·L-1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由方程式可知此时c(I~)=2y mol·L-1,所以c(I)=y mol·L-1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a、c
  例2 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NO,和1 mol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O+CO==CO+NO
  假设此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变
  B.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
  D.NO2的消耗速率与CO的消耗速率相等
  解析 A项容器内的气体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A错误;B项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项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项NO2的消耗速率与CO的消耗速率都为正反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B、C
  例3 100C时,将0.1 molN2O.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人100C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2O.(g)==2NO2(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解析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狀态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标志是所给条件是否从“变”达到“不变”,在判断时注意避免上述七种“陷阱”。①中N2O,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都表示正反应;④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ρ=m/V,m不变,容器为1L密闭的烧瓶,故密度从始至终没有变化。
  答案:B
其他文献
数形结合是通过“数”和“形”的相互转化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洁、直观的图形,更便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将模糊、不精准的图像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据,使研究的结果更准确。中考中对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往仅局限在溶解度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上。  题型一:金属与酸反应型  解答此类型的数形结合题时,常常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要掌握规律。曲线的曲率
期刊
“化学物质与健康”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内容,涉及到众多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知识点,是对“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体现,下面将系统总结该章节的知识内容,并结合考题进行重点解读。  一、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有六大类: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每一种营养素 在人体内都起着特定的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六大营养素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蕴含在特定的食物中,了解营养素的来源对于人体
期刊
电化学基础专题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每年高考化学中的必考点,电极反应式书写是电化学的核心,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突破电极反应式书写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电池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建立其书写模式,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对学生正确、快速解题具有指导意义。  一、新情景下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书写  1.二次电池电极反应式书
期刊
一、试题特点  1.无数据,题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没有具体的数据,但问题答案需要给出具体的数字。  2.有关系,题目中虽没有数据,但具有一些关键词,如“相等”、“相同”、“不变”等,这些关键词表明了物质之间的量关系。  3.定问题,无数据计算题的问题形式相对固定,一般以求解质量比、体积比、质量分数为主,涉及的大多为比值问题。  二、归类突破  无数据计算题的考查内容相对较多,但根据
期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要求是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到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要求,下面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一课为例作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由宏观现象转变到微观结构,初步建立基于物
期刊
适量而优质的习题设计与练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习题,学生可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促进对已有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以致用。然而,当前各种流行教辅资料和习题集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效率低下。所谓基于“话题”的习题设计,是指习题设计应围绕某个中心话题,由此引入并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基于该话题设计若干习题链。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基于某一学科重大话题的、形式新颖的习题链,促进其对知识的系
期刊
新课改素质教育下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也逐步的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素质教育下的化学实验考查趋势无疑是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认真分析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趋势不仅能指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本文对高考化学實验试题的考查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学习启示。  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趋势  趋势一:综合性增强,考查学生的
期刊
正是由于WWW的普及才使得Internet能够飞速发展,Internet的飞速发展又使得诸如网上拍卖、网上商场、网上炒股、信息管理、数据库操作等基于WWW的应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诸如Web页面被非法篡改、信用卡号被盗、Web服务器上机密信息泄漏、客户端被恶意页面攻击等WWW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安全问题已经限制了某些WWW应用。本文分析了Web应用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根据
期刊
近年全国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其考查形式多样、考查手段灵活,能较好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分度较高。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也是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下面主要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3套卷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追根溯源,为化学平衡计算问题的备考提出合理方法与建议。  一、试题分析  1.基本类型的平衡常数计算  例1 (2
期刊
平衡常数的意义之一是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一般地说,K>10°时,该反应进行基本完全了。下面从平衡常数角度剖析几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能由弱酸制得强酸的特例。  复分解反应规律之一由强酸制弱酸,学生都熟知,但也有几个由弱酸生成强酸的特例。如实验室制乙炔时除杂质H2S气体就是用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