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实施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考查等各个环节中,都要把对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张杨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最终的检验标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物理教学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实施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考查等各个环节中,都要把对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张杨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最终的检验标准。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用科学展观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一、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
  教学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需要得到尊重和引导的人。学生不是读书的机器,等待填充的容器,更不是一教就懂的天才。因此,教育教學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诸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宽容和善待学生的错误,要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作为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学生是人不是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就是例证,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就必须得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进度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给学生适当的主动权、选择权。学生是人,是不成熟的人和发展中的人。正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人,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一种宽容心和平常心,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更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讽刺、歧视甚至推出校门,要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学生,要相信学生是有发展潜力和发展愿望的。
  二、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着力引导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既强调了知识与技能、又强调过程与方法,明确地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学中要主动地、自觉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促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还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众所周知,物理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化学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化学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教学技能》胡淑珍等编.湖南师大出版社
  [2]《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物理教学.95-11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不用特殊说明,人们都理解。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学习紧张,学习与生活节奏快,心里压力也大。高中政治知识是对于人类发展中的种种现象的理性分析,虽然政治学科资源内容丰富,但是其理论内容多,理性思考多,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它的学习相对枯燥。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释放学生天性,解放学生思想,减低学习难度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学习环境;策略
摘 要:补白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运用的恰当合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补白情境,让补白贯穿于教学中,使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读书具有个性化,具有创造力。本文阐诉了几种创设补白情境的方法,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有作者有意的留白,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依材料的类型提取话题语  (1)议论语段:区别材料中的论点(论题)和论据,提取论题为话题,以论点作为思考起点。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6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生活许多家长很少有时间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而是由老人帮着照顾,因而不免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其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进入初中后,孩子有了自己的认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是社会及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积极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塑造;人格  经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逐渐提高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美术教师,正在研究这一新型的资源,希望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资源,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
摘 要: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一方面在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另一方面对广大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关于留守儿童在因上网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政府都应该正确面对“网络”,发挥多方面优势来规避和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关键词:网络;留守儿童;负面影响;对策建议  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的普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加剧了留守儿童新生群体的产生。留守儿童作
摘 要:数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对于学科资源也有特殊的要求。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数学学习只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其实这是对于数学学习的误读,数学学习对于非智力因素的需求也非常的高。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是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应用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促进;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以学生的智力因素为基础,也以学生的非智力因
摘 要:教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是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自信心;美术课堂;乡镇小学  教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懂得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
摘 要:数学的学习是理性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引入,各种各样的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实现理性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学生们觉得数学学习枯燥的根本原因。数学的学习其实可以概括为对规则的学习,它反映了数量之间理性的逻辑关系。本文就是笔者对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中的规则教学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学段;数学知识;规则教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原因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于理性。
摘 要: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对他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人人都想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需要后天的熏陶与积极训练。而小学时期是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培养的开始阶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成熟,还在不断成长、发展。他们只有比较弱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和训练,不断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改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