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香系列连载之二——幽客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山遗幽客,云深闭松门。
  心闲万籁静,一炉草木真。
  疏烟凝清意,溪月映泉林。
  独坐寂为乐,时有访香人。
  初识幽客是在山寺中。
  那时刚刚得了香,对昌殊兄的和香技艺又十分向往,便有些急不待,闭门净手,扫炉,调息而坐,青烟一缕,和着山川鸟鸣的幽香便直沁心脾而来,甘露般清灵爽澈。眼前遂出现一幅月下清斋图,空山新雨,林泉妙趣,弹琴复长啸,心之所往却素日难寻。今得妙手郁然出之,应了明代藏书家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所描述“焚香看画,一日千里,云树霭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这一味香中得逍遥,实在对我胃口。因香者,山水之本意也。
  而后它便成为我桌上的常客。就案学书,品画啜茗,在郁郁午后点一支清心悦神,心情也跟着悠然起来。


  此香名为幽客,描述的想必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幽人山居生活,故选料并不拘于名贵,而更重于香意之间的气质匹配。时人用香,多重于料之富贵而轻于韵的和谐,在感官之乐中少了古人的燕居风雅。而昌殊兄的过人处,我认为就在此。幽客选料精准简足,又用各色花露细细蒸过(真宋人手法),去除了杂味,又使香气凝和纯真。这种做法耗时且费心力,非真玩家不得以之。《陈氏香谱》中就记载了一种简单而又迷人的特殊工艺“花蒸香”,其大致方法是:选一种树脂类原料如沉香或 檀香、栈香,切成小片或小块,唤“香骨”,将它们与带着露水的新鲜花朵一起密封放入蒸锅中,小火缓蒸,让沉、檀诸香染上各种不同的花气,形成自成一格的复合香型。入炉焚爇,碧锈斑驳的古鼎中顿时是万蕊竞绽的气象。从大自然中选取最朴素的材料巧制种种足以怡悦人心的香品,记“平生饱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蒸木犀,卻作书生真富贵。”这样的香事,明净素朴,却蕴含了中国文人的情趣与精致。


  幽客韵致悠远,宜于秉烛夜读,也宜于待客待宾,一炉初热,幽幽袭人,衣上心中也染了香,可留数日,彻骨都是久驻的林意。由于香料中木质居多,故初烟略显火气。我偏好用香前将熏炉置于桌侧先焚,待香气盈室后闭门安坐,云雾卷舒,意味清澄,正所谓香自起而人自幽,人愈幽则香之生意更浓,一支香,就营造了一个“远山云雾,月下青松”的世界。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生而为人,根据自己的德行驻守,依照仁爱而畅行天下,使个人的生命游于六艺,要用艺术化的生活陶冶身心,才真正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无往不胜。我以为,我们可以通过香感悟道,这种香道不是焚香时的繁文缛节,也不是名贵香料的争奇斗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静、高洁的东方传统境界。
其他文献
21日,拉萨市教育局、拉萨市广播电视台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国学诵读进拉萨”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国学诵读”创新服务将全面覆盖拉萨。今后,西藏拉萨全市中小学生将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移动客户端、台式电脑等多种途径,感受国学魅力,学习中华古典文化。
期刊
晋商中大多数都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典型的儒商。他们之所以能缔造不朽的商业传奇,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染。  转念——学而优则商  中国传统观念提倡“学而优则仕”,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儒为名高者,商为厚利者”,经商与娼优同列,商人哪怕富甲一方,也没有社会地位。在明代以前,商人不能参加科举,更不许仕宦为官。晋商冲破了这一封建价值观的藩篱,大胆倡导“学而优则商”。他们认
期刊
全国各地的会馆,很多都有别的名字,比如江西会馆叫“万寿宫”,湖广会馆叫“禹王宫”……大多地方的山西会馆,就直接叫做“关帝庙”。  晋人朴拙,犹把精忠贯日月;商路坎坷,亦如千里走单骑。所以,山西的商人出门,都把自己的老乡关公带上,走到哪里安顿下,先把牌位供在桌子正中,深深一揖……  晋商的精神,就是“诚”与“义”。这在全国各地的关帝庙,都能找见这两个字。  “我会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南
期刊
我们通常会在王羲之的名字前加一个头衔——书圣,他在中国美术史和文学史上都画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笔,他也同样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文人,不仅他的学问非常好,同时包括了一种胸怀和生命价值,王羲之非常懂得生活,有比学者更宽广的生命品质。  古代文人的生活大概更有性情,一定要有生命的一种领悟,能够把知识化在生活当中,构成一种生活的美学,像王羲之、王维、苏东坡,他们都很懂得吃,懂得玩,懂得一种生活的乐
期刊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
期刊
一个桃李年华的女孩儿,一个古灵精怪的少女,在她人生最美的年华与摄影和汉服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她就是摄影人当小时。  初识当小时缘于一个朋友,她给我看了一组汉服的个人写真。汉服写真见过一些,本人反映一般迟钝,但这一组,一眼看去便再也移不开眼睛,我不明白吸引我的是什么,后来回味的时候仔细的想了想自己的感觉,那是一种行神合一的感觉,是一种景、服饰和人的感觉完美结合在一起塑造出来的纯美画面,那画面把人带进了
期刊
作为古代杰出军师的代表者,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  《便宜十六策》是他传世的少数作品之一,在《隋书·经籍志》和《诸葛亮集》中都有收录。此文凡六千言,从十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治国治军之道。本文择取对我们当下管理者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学习。  管理者最大的忌讳就是独断专行,因此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的“视听第三”“纳言第四”这两部分着重强调了作为管理者应明察善思、广开言路。  视微形,听细声  “视听
期刊
编者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是对亲人的爱,仁民是对大众的爱。爱物呢?爱物是对天地万物的爱。儒家从爱亲人推广到爱大众,从爱大众又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儒家对天地万物的爱,是对生命的爱,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的爱。这样一种爱培育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也就是宇宙和人类的和谐统一。  这种统一在宇宙体现为“生”,如《易经》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
期刊
正值中秋时节,读苏东坡这首词,别有一番难以言尽的美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苏学士在山东密州做官时写的,词前有个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个序告诉我们,丙辰年中秋节这一夜,苏东坡赏月赏得高兴。他又喜欢下酒,以至“欢饮达旦”,直到天明,喝得“大醉”,因而写下了这首词。所以词一开头就乘着酒兴,对月抒怀——向月亮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把酒的“把”,是个动词,是手里拿着的意思。苏东
期刊
近期,笔者走访了几位在企业界工作的朋友,用现在时髦的称呼就是“职业经理人”,谈论关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问题,当然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了,发现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文化建设等,虽不尽相同,却大都有惊人相似之处,感触颇深,在这里谈一点体会,愿与广大读者分享,与大家共勉: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企业中,发现有一种共同的、奇怪的现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品牌不断提升,在个别地方,根本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