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建筑的发展也正以快速的步伐向现代化迈进。高效率高质量的机械化工业化建筑,将逐渐的取代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作业,现代化建筑应该采用先进适用的装备和技术,立足建筑化标准的基础,提高现代建筑的机械化水平,发展施工专业化。
【关键词】现代化建筑;机械化水平;发展措施
1 现代化建筑中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建筑中的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及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替代传统建筑中的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实现的方式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先驱,通过采用适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制品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市场中介机构,让建筑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逐渐的走上社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2 建筑工业化
2.1 含义: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下,规模较小,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建筑群生产时,需要更多的手工劳动力,使成本大大增加。而建筑工业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现代化建筑中,将以社会化大生产逐步的代替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使之逐步过渡最后完全取代。
2.2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要实现工业化建筑,必须使用适用的装备和工艺,使用先进的技术做后盾,在组织施工中科学合理,发展施工的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将复杂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减少。大力发展建筑构配件的设备制品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给建筑市场提供各种类建筑使用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制度上,制定重要的基础标准(如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模数协调和连接等)和统一的建筑模数,将标准化和多样化结合起来,合理解决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产品的标准,工艺的标准,企业管理的标准和工法等必须认真的建立并完善,不断的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在管理上,使用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实行科学管理和组织,发展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市场,从而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3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今后发展方向是建筑工业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建筑生产量日益加大,因此要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建筑还有一定的时间。近几年来由于建筑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越来越快,且物质技术基础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强,不过整体上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并不大,且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技术的进步比较缓慢。为保证各类建筑的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功能和质量,必须加快建设的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对劳动条件进行改善,从而让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加快我国建筑业走上质量效益道路的步伐,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其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些,我们必须对我国几十年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有用的要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也要借鉴,就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和地区间的差异来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更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
4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措施
建筑,必须从结构入手,结构,必须从设计开始,要实现建筑工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建立新型的结构体系,其中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将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实行工厂化作业,包括半成品和成品。
第一,建立新型的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从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转型,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从框架向钢结构或剪力墙方向转型,施工的发展趋势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和装配方式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要向市场化和工厂化生产制为主。
第二,加强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施工新技术的普及:支撑、模板和脚手架施工上要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悬挑脚手架和新型模板支撑上要有所突破,新型维护结构体系中要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第三,加快“四新”的成果推广和应用,尽量减少施工现场中的手工操作: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加快其转化和提升的力度,包括提高部件的装配化和施工的机械化能力。在新型的结构体系中,尽快的推广和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 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积极提倡。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不仅污染环境,制造噪声,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南京大地建筑公司从法国引进的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简称“世构体系”),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减少构件截面,减轻结构自重,便于工厂化作业、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是替代砖混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层装配式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已在南京多个工程中应用,效果明显。 复合木结构应尽快研发。复合木结构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中,还可适用于广大村镇建筑和二至三层的别墅中。应該说,与混凝土结构不同,复合木结构作为今后新型结构形式之一,极具有人性化和环保的特点。针对杨树快速生长和再生的特点,应着力开发杨树木材的深加工技术,包括木材的处理、复合、成型等,制作成建筑用的柱、梁、板等构件,并使其具有防虫、防火、易组合的能力。大量使用复合木结构,可减少对钢材、水泥、石子等建材的需求,这对资源是一种保护;同时,也为广大种植杨树的农民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市场,不仅提升了杨树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寻找到一个新途径。可谓是一举多得。可以预见,复合木结构的潜在能量将随着技术的成熟日益显现出来,必将会对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一场革命。
【关键词】现代化建筑;机械化水平;发展措施
1 现代化建筑中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建筑中的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及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替代传统建筑中的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实现的方式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先驱,通过采用适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制品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市场中介机构,让建筑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逐渐的走上社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2 建筑工业化
2.1 含义: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下,规模较小,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建筑群生产时,需要更多的手工劳动力,使成本大大增加。而建筑工业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现代化建筑中,将以社会化大生产逐步的代替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使之逐步过渡最后完全取代。
2.2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要实现工业化建筑,必须使用适用的装备和工艺,使用先进的技术做后盾,在组织施工中科学合理,发展施工的专业化,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将复杂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减少。大力发展建筑构配件的设备制品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给建筑市场提供各种类建筑使用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制度上,制定重要的基础标准(如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模数协调和连接等)和统一的建筑模数,将标准化和多样化结合起来,合理解决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产品的标准,工艺的标准,企业管理的标准和工法等必须认真的建立并完善,不断的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在管理上,使用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实行科学管理和组织,发展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市场,从而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3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今后发展方向是建筑工业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建筑生产量日益加大,因此要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建筑还有一定的时间。近几年来由于建筑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越来越快,且物质技术基础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强,不过整体上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并不大,且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技术的进步比较缓慢。为保证各类建筑的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功能和质量,必须加快建设的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对劳动条件进行改善,从而让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加快我国建筑业走上质量效益道路的步伐,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其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些,我们必须对我国几十年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有用的要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也要借鉴,就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和地区间的差异来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更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
4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措施
建筑,必须从结构入手,结构,必须从设计开始,要实现建筑工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建立新型的结构体系,其中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将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实行工厂化作业,包括半成品和成品。
第一,建立新型的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从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转型,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从框架向钢结构或剪力墙方向转型,施工的发展趋势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和装配方式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要向市场化和工厂化生产制为主。
第二,加强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施工新技术的普及:支撑、模板和脚手架施工上要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悬挑脚手架和新型模板支撑上要有所突破,新型维护结构体系中要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第三,加快“四新”的成果推广和应用,尽量减少施工现场中的手工操作: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加快其转化和提升的力度,包括提高部件的装配化和施工的机械化能力。在新型的结构体系中,尽快的推广和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 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积极提倡。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不仅污染环境,制造噪声,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南京大地建筑公司从法国引进的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简称“世构体系”),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减少构件截面,减轻结构自重,便于工厂化作业、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是替代砖混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层装配式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已在南京多个工程中应用,效果明显。 复合木结构应尽快研发。复合木结构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中,还可适用于广大村镇建筑和二至三层的别墅中。应該说,与混凝土结构不同,复合木结构作为今后新型结构形式之一,极具有人性化和环保的特点。针对杨树快速生长和再生的特点,应着力开发杨树木材的深加工技术,包括木材的处理、复合、成型等,制作成建筑用的柱、梁、板等构件,并使其具有防虫、防火、易组合的能力。大量使用复合木结构,可减少对钢材、水泥、石子等建材的需求,这对资源是一种保护;同时,也为广大种植杨树的农民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市场,不仅提升了杨树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寻找到一个新途径。可谓是一举多得。可以预见,复合木结构的潜在能量将随着技术的成熟日益显现出来,必将会对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