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存的明清宫殿建筑采用的数字并不是偶然为之,反映的是中国帝王的心理现象。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明清宫殿建筑对特定数字选择的心理意义,丰富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宫殿建筑;数字;心理意义
中国皇家宫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古代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宫殿建筑中所偏爱使用的建筑的尺寸和形制并不是偶然而为之,这其中包含着的不仅是出于建造本身的实用性,更多的是反映着中国封建帝王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意在剖析中国现存古代宫殿建筑中对特定数字的选用的内在心理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释。
1 数在中国古代的神秘性及其心理意义
古代人缺乏科学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技术,因此他们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揣测天神的意思,解释周遭的凶吉祸福。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神灵安排控制,一切自有定数,而神就是用数来表达其意志,正所谓“神虽非数,因数而显”。[1]因此数字对中国古代人来说就有了神秘的意思,借助数字可以窥视天意,推往知来。
最初人们利用灼烧龟甲,通过灼开的裂纹来推测人事的凶吉。周代后开始人们开始借助数字来占卜,其中《周易》是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其中有大量关于数字的描写,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余。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2]其中对天数,地数的概括对之后中国宫殿建筑的布局和造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阴阳和五行随后充当起了解释和预测历代帝王命运和朝代更替的手段。与五行对应的五色、五音、五季、五方、五帝等也相应地成为了帝王的附会或者禁忌。如秦接替周,在五行上属水,则秦朝崇尚黑色,服饰全部是黑色。
中国古代的占卜方式不仅止于此,观星是另一个沟通人与天的有效途径。占星术士通过星辰移动,日月之行来与天帝对话,接受天帝的旨意。古代皇帝称为“天子”,受命于天。汉代董仲舒甚至提出:“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3]人既是天之子,那么人界的数字必然与天界的数字一一对应,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每肢有三个关节,天每时有三个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们甚至通过观察星象,构建出了一个与人间相似的天庭之象。古人把天空分成几个区域,与人间的地区相互对应,当星象发生变化,其对应的地区也会有感应。
在构建的天庭中同样存在着神秘的数字,包括四兽之像,二十八宿,五官三垣,十二次分野等等。而古代皇帝出于祈祷皇权稳固,昭显尊贵地位的心理往往会在建造其宫殿之时运用宇宙数字。
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特点,自汉代以来绝大多数都以奇数开间,各类古塔的层数也是奇數,而明代皇家祭祀之用的天坛圜丘从石料的大小件数到一切尺寸都采用奇数。史料有记,《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尚书?大传》:“天子之堂高九雉,公侯七雉,子男五雉。”[4]这不仅反映的是古代建筑从尊崇的礼仪秩序,还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对特定数字的偏爱。
中国古建筑是否自古以来就遵循奇数开间的的形制呢?而采用奇数开间的建造技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些殷商时期考古复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殷商时期的建筑多以偶数开间为主。商人崇拜偶数,“以八为纪”。这其中的原因似乎与占卜的易爻有关,爻分阴阳,所用的数字只能是双的,不能是单的。西周中叶以后,在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八九之替”的现象。[5]随着中央集权和皇权制度的日益巩固,中央为尊的帝王心理愈发的体现在宫殿建筑之中。天子的宫殿开始采用九开间,奇数开间的制度也一直延续到清朝。
2 彰显皇权尊贵的心理
中国古代皇帝是神圣的,唯我独尊的,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是受命于天,统领天下百姓的大家长,理应享受这世上最为尊贵奢华的住所。自秦始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阿房宫起,中国古代帝王建造宫殿之术愈发精湛,宫殿也愈发巍峨高大,壮丽恢弘。 宫殿的体量之大,装饰之精美已远远超越了其功能性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彰显帝王天下之主的至高无上地位,起到皇权显赫的震慑作用。而如今阿房宫毁于一旦,未央宫遗迹断壁残垣,大明宫往日之辉煌只能重现在人们的想象之中,仅剩下保存较为完整的,能让世人一睹其雄姿,回味其雄浑气势的宫殿建筑只剩下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了。
北京故宫因其规整的结构和庞大的建筑群组而举世闻名,其中所运用的数字以及数字中所隐含的帝王的心理意义可见一斑。
“九”和“五”两个数字对紫禁城的整体结构布局到特定宫殿的开间进深甚至台阶级数,宫门上的拱钉数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明代紫禁城与北京城的长宽比例非别是1比9,和1比5.5。紫禁城中三大殿东西总宽与殿下工字型大台基的东西总宽之比是9:5,同时工字型大台基的长宽之比也为9:5,此外乾清宫和坤宁宫下的工字形大台基的长宽之比采用的也是9:5的关系。[6]《易?乾》曾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易经正义》中有云:“得其正位,居九五之尊也。”“王者居九五尊贵之位。”故宫与整个北京城的比例关系以及紫禁城中的前朝,后寝中都采用九五这样的比例,无一不是向天下强调,帝王所居所处之位是最尊贵的,因此九五这两个数字一般百姓是绝不能使用的。此外,紫禁城宫殿上的门钉都是每扇九路,每路九颗。九龙壁由270块砖组成,故宫角楼为9梁18柱等,紫荆城房屋总数为9999间。这些隐藏的紫禁城中的九的倍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现今的我们当时帝王权力的神圣。
“九”和“五”这两个数字究竟是为什么会得到皇室的青睐,成为象征皇权的御用数字呢?九为阳数之极,在卜卦中,阳爻称“九”,象征着神圣,吉祥。在甲骨文中九与龙密切相关。《易?乾》中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黄帝内经》中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的意思是龙,代表天,进而演化成为了古代帝王的专用数字。而帝王对“五”的重视来自于“五行”。《说文解字》说:“五,五行也。”而与五行系统想配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五灵。屈原《楚辞?九章》:“所非中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响服。”《华阳国治?蜀志》:“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以五行为基础,中国古人构建起了一套以五来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分类的象征系统。而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间相生相灭的根源。 因此,古代帝王借用“九”的神圣和“五”为万物之本来对自己的居所进行规划设计,企图利用数字的象征意义来巩固自己至高无上地位的心理昭然若知。
3 顺应天意的心理
古代帝王,亦称之为天子,承接天帝之意,统领人间。 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王国,影响土地丰收的是气候天象,也就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因此农业与天时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家的存亡兴旺与上天的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古代帝王会通过隆重的祭天仪式以求得上天的庇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西汉学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直接把上天的奖惩与帝王的品行挂钩。如《汉书?五行志》中有云:“上慢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说的是,王者怠慢骄横,阴气强盛,天就会阴雨不停以示惩罚。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帝王为了维持江山稳固不得不进行自律,同时也试图与上天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这一努力在皇家祭天建筑别有用心的设计中有着显著的体现,同样帝王办公和住所之处对数字的选择也能反应帝王顺应天意的心理,以求天下太平。
如前文所述,《易经》中有对天地数进行分类描写,奇数是阳数,代表天,象征男人;偶数是阴数,代表地,象征女人。紫禁城的设计者有效的利用了这些数字,以循天道。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城分为前后两区,南为外朝属阳,北为内廷属阴。三大殿在南区,为正阳,建筑雄伟宏大,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朝廷处理朝政的地方;后两宫和东西六宫在北区,是皇室生活起居,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在外朝的三大殿包括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的建筑都用阳数。[7]太和殿面阔11间,宽阔5间,在外朝中属“阳中之阳”;保和殿面阔9间,;中和殿为面阔5间等。
然后北区的东西六宫建筑则多采用阴数设计,不仅进深多为阴数开间,“甚至二内廷中的坎墙、台明、山墙、檐墙和宫墙下肩,以至踏跺的层数,多用偶数的布局方法”,具体来说,“钟粹宫前殿、前配殿坎墙砌砖六层,后寝坎墙砌砖四层,坤宁宫后檐坎墙十二层,台基砖二十层,另外后宫御路台阶的阶条数也多为偶数。”[8]
在沈阳故宫中运用天地之数来暗合宇宙法则,已示遵循天道,祈求上苍下降福泽的心理状态也能找到例证。皇太极时建造的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群,是其主体部分。沿着中轴线从大清门至崇政殿再到清宁宫钧为奇数开间。大清门位于最南面,面阔五间;大清门内崇政殿面阔五间;凤凰楼高三层,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凤凰楼后有高台,台上有五宫,五宫面阔均为五间,是皇太极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古代帝王宫殿中多用阳数来布局和装饰,究其原因是阳数是天数,寓意吉祥。而皇帝顺应天数,以求江山固若金汤,百姓富足常乐,天下呈现一派祥和之气。
4 满族对外扩张的心理
清朝的前身原本只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人数并不多,但骁勇善戰的满族人在中华大地上统治了两百六十余年,其野心和勇气反映在了建筑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之后,建造了华美壮丽的沈阳故宫。这座经岁月沉淀仍难掩其恢弘气质的宫殿,见证了清王朝传奇版的开国史迹,也体现了来自北方的这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阳故宫中,尤其是在最初建造的东路建筑中,对数字“八”的运用体现的淋漓尽致。沈阳故宫整体上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由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位皇帝修建。而东路建筑,因对汉文化还未进行完全的吸收,仍保持着满族建筑的特色。
东路建筑从整体布局上来说就呈现“八字布局”,即以大政殿为核心中轴对称,向南以左右翼按八旗旗序呈八字依次排开。位于中心位置的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全高18米。殿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外檐柱二十四根,支撑下檐.外槽八根盎柱支撑上层檐,内槽八根金柱伸向殿顶承托藻井。穹顶中央是圆形金添术雕降龙藻井,里侧福、寿、禄、喜八块汉字篆书圈囊,外侧由龙凤、梵文图案组成八组。殿身由八组(每组六扇门,共四十八扇隔扇门)组成。八条垂脊上站着八个身体略后倾、手拉铁链的琉璃蒙古力士等。[9]
在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中如此频繁的使用“八”这一数字与其满族自身的政治军事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社会早期,农业和军事是合二为一的,在无战争的年代人们从事生产资料的生产,一旦战争兴起,则寓兵于农。农兵合一的思想同样也影响了满族八旗制度的建立。初期八旗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的职能,这一制度是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皇太极把降附的蒙古人、汉人编织成“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的整体。八旗制度下的八旗军是清朝军事的主要力量,平时运用于生产,战时从征。十王亭的建筑形式就是八旗制度的一个反映。《满文老档》中有记:“殿之两侧搭八幄,八旗之诸贝勒,大臣于八处坐。”说的就是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与八和硕贝勒共商大计,治理国政,为此营建十王亭。可以说十王亭是清朝初期军政一体的直接反映,也象征着秩序和等级。
再观大政殿采用八角攒尖的屋顶造型极具收敛性,八面如八旗一般护卫皇权中心,又有八方归一的意味。
努尔哈赤建造大政殿和十王亭时还只是后金王朝的帝王,清军还未进入中原领土,明朝政府仍在苟延残喘,但其建筑中对“八”的特别重视,已泄露了满洲女真人极大的野心和向外扩张的欲望。从建筑中表现出满族人对军事的极大重视,以及八方归一的勃勃雄心已预示着新一轮王朝的即将更迭。
5 结语
宫殿建筑中数字的选择并不是建筑者一时兴起而为之,其中必然是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皇家居住着的心理意义。本文从帝王心理现象的角度,现存的明清宫殿建筑中某些特定数字的选用做出了分析,着重剖析了出于昭显皇权尊贵,顺应天意,对外扩张的心理状态下分别采用的建筑数字,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解释。
参考文献:
[1]《周易正易》引顾懽语
[2]《周易?系辞传》
[3]《春去繁露》卷11,为人者天
[4]李诫[宋]. 《营造法式》
[5]程建军.燮理阴阳——中国传统建筑与周易哲学[M].中国电影出版2005.1
[6]傅熹年.明代宫殿庙坛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A].中国古代建筑十论[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7]居阅时.弦外之音[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
[8]《紫禁城营缮记》[M].紫禁城出版社.1992
[9]栾晔.东都旧殿美华章——沈阳故宫建筑的民族特色[J].建筑技艺.2010,4
作者简介:
吕欣(1990——),女,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宫殿建筑;数字;心理意义
中国皇家宫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古代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宫殿建筑中所偏爱使用的建筑的尺寸和形制并不是偶然而为之,这其中包含着的不仅是出于建造本身的实用性,更多的是反映着中国封建帝王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意在剖析中国现存古代宫殿建筑中对特定数字的选用的内在心理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释。
1 数在中国古代的神秘性及其心理意义
古代人缺乏科学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技术,因此他们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揣测天神的意思,解释周遭的凶吉祸福。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神灵安排控制,一切自有定数,而神就是用数来表达其意志,正所谓“神虽非数,因数而显”。[1]因此数字对中国古代人来说就有了神秘的意思,借助数字可以窥视天意,推往知来。
最初人们利用灼烧龟甲,通过灼开的裂纹来推测人事的凶吉。周代后开始人们开始借助数字来占卜,其中《周易》是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其中有大量关于数字的描写,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余。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2]其中对天数,地数的概括对之后中国宫殿建筑的布局和造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阴阳和五行随后充当起了解释和预测历代帝王命运和朝代更替的手段。与五行对应的五色、五音、五季、五方、五帝等也相应地成为了帝王的附会或者禁忌。如秦接替周,在五行上属水,则秦朝崇尚黑色,服饰全部是黑色。
中国古代的占卜方式不仅止于此,观星是另一个沟通人与天的有效途径。占星术士通过星辰移动,日月之行来与天帝对话,接受天帝的旨意。古代皇帝称为“天子”,受命于天。汉代董仲舒甚至提出:“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3]人既是天之子,那么人界的数字必然与天界的数字一一对应,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每肢有三个关节,天每时有三个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们甚至通过观察星象,构建出了一个与人间相似的天庭之象。古人把天空分成几个区域,与人间的地区相互对应,当星象发生变化,其对应的地区也会有感应。
在构建的天庭中同样存在着神秘的数字,包括四兽之像,二十八宿,五官三垣,十二次分野等等。而古代皇帝出于祈祷皇权稳固,昭显尊贵地位的心理往往会在建造其宫殿之时运用宇宙数字。
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特点,自汉代以来绝大多数都以奇数开间,各类古塔的层数也是奇數,而明代皇家祭祀之用的天坛圜丘从石料的大小件数到一切尺寸都采用奇数。史料有记,《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尚书?大传》:“天子之堂高九雉,公侯七雉,子男五雉。”[4]这不仅反映的是古代建筑从尊崇的礼仪秩序,还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对特定数字的偏爱。
中国古建筑是否自古以来就遵循奇数开间的的形制呢?而采用奇数开间的建造技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些殷商时期考古复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殷商时期的建筑多以偶数开间为主。商人崇拜偶数,“以八为纪”。这其中的原因似乎与占卜的易爻有关,爻分阴阳,所用的数字只能是双的,不能是单的。西周中叶以后,在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八九之替”的现象。[5]随着中央集权和皇权制度的日益巩固,中央为尊的帝王心理愈发的体现在宫殿建筑之中。天子的宫殿开始采用九开间,奇数开间的制度也一直延续到清朝。
2 彰显皇权尊贵的心理
中国古代皇帝是神圣的,唯我独尊的,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是受命于天,统领天下百姓的大家长,理应享受这世上最为尊贵奢华的住所。自秦始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阿房宫起,中国古代帝王建造宫殿之术愈发精湛,宫殿也愈发巍峨高大,壮丽恢弘。 宫殿的体量之大,装饰之精美已远远超越了其功能性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彰显帝王天下之主的至高无上地位,起到皇权显赫的震慑作用。而如今阿房宫毁于一旦,未央宫遗迹断壁残垣,大明宫往日之辉煌只能重现在人们的想象之中,仅剩下保存较为完整的,能让世人一睹其雄姿,回味其雄浑气势的宫殿建筑只剩下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了。
北京故宫因其规整的结构和庞大的建筑群组而举世闻名,其中所运用的数字以及数字中所隐含的帝王的心理意义可见一斑。
“九”和“五”两个数字对紫禁城的整体结构布局到特定宫殿的开间进深甚至台阶级数,宫门上的拱钉数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明代紫禁城与北京城的长宽比例非别是1比9,和1比5.5。紫禁城中三大殿东西总宽与殿下工字型大台基的东西总宽之比是9:5,同时工字型大台基的长宽之比也为9:5,此外乾清宫和坤宁宫下的工字形大台基的长宽之比采用的也是9:5的关系。[6]《易?乾》曾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易经正义》中有云:“得其正位,居九五之尊也。”“王者居九五尊贵之位。”故宫与整个北京城的比例关系以及紫禁城中的前朝,后寝中都采用九五这样的比例,无一不是向天下强调,帝王所居所处之位是最尊贵的,因此九五这两个数字一般百姓是绝不能使用的。此外,紫禁城宫殿上的门钉都是每扇九路,每路九颗。九龙壁由270块砖组成,故宫角楼为9梁18柱等,紫荆城房屋总数为9999间。这些隐藏的紫禁城中的九的倍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现今的我们当时帝王权力的神圣。
“九”和“五”这两个数字究竟是为什么会得到皇室的青睐,成为象征皇权的御用数字呢?九为阳数之极,在卜卦中,阳爻称“九”,象征着神圣,吉祥。在甲骨文中九与龙密切相关。《易?乾》中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黄帝内经》中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的意思是龙,代表天,进而演化成为了古代帝王的专用数字。而帝王对“五”的重视来自于“五行”。《说文解字》说:“五,五行也。”而与五行系统想配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五灵。屈原《楚辞?九章》:“所非中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响服。”《华阳国治?蜀志》:“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以五行为基础,中国古人构建起了一套以五来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分类的象征系统。而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间相生相灭的根源。 因此,古代帝王借用“九”的神圣和“五”为万物之本来对自己的居所进行规划设计,企图利用数字的象征意义来巩固自己至高无上地位的心理昭然若知。
3 顺应天意的心理
古代帝王,亦称之为天子,承接天帝之意,统领人间。 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王国,影响土地丰收的是气候天象,也就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因此农业与天时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家的存亡兴旺与上天的活动息息相关。为此,古代帝王会通过隆重的祭天仪式以求得上天的庇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西汉学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直接把上天的奖惩与帝王的品行挂钩。如《汉书?五行志》中有云:“上慢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说的是,王者怠慢骄横,阴气强盛,天就会阴雨不停以示惩罚。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帝王为了维持江山稳固不得不进行自律,同时也试图与上天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这一努力在皇家祭天建筑别有用心的设计中有着显著的体现,同样帝王办公和住所之处对数字的选择也能反应帝王顺应天意的心理,以求天下太平。
如前文所述,《易经》中有对天地数进行分类描写,奇数是阳数,代表天,象征男人;偶数是阴数,代表地,象征女人。紫禁城的设计者有效的利用了这些数字,以循天道。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城分为前后两区,南为外朝属阳,北为内廷属阴。三大殿在南区,为正阳,建筑雄伟宏大,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朝廷处理朝政的地方;后两宫和东西六宫在北区,是皇室生活起居,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在外朝的三大殿包括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的建筑都用阳数。[7]太和殿面阔11间,宽阔5间,在外朝中属“阳中之阳”;保和殿面阔9间,;中和殿为面阔5间等。
然后北区的东西六宫建筑则多采用阴数设计,不仅进深多为阴数开间,“甚至二内廷中的坎墙、台明、山墙、檐墙和宫墙下肩,以至踏跺的层数,多用偶数的布局方法”,具体来说,“钟粹宫前殿、前配殿坎墙砌砖六层,后寝坎墙砌砖四层,坤宁宫后檐坎墙十二层,台基砖二十层,另外后宫御路台阶的阶条数也多为偶数。”[8]
在沈阳故宫中运用天地之数来暗合宇宙法则,已示遵循天道,祈求上苍下降福泽的心理状态也能找到例证。皇太极时建造的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群,是其主体部分。沿着中轴线从大清门至崇政殿再到清宁宫钧为奇数开间。大清门位于最南面,面阔五间;大清门内崇政殿面阔五间;凤凰楼高三层,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凤凰楼后有高台,台上有五宫,五宫面阔均为五间,是皇太极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古代帝王宫殿中多用阳数来布局和装饰,究其原因是阳数是天数,寓意吉祥。而皇帝顺应天数,以求江山固若金汤,百姓富足常乐,天下呈现一派祥和之气。
4 满族对外扩张的心理
清朝的前身原本只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人数并不多,但骁勇善戰的满族人在中华大地上统治了两百六十余年,其野心和勇气反映在了建筑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之后,建造了华美壮丽的沈阳故宫。这座经岁月沉淀仍难掩其恢弘气质的宫殿,见证了清王朝传奇版的开国史迹,也体现了来自北方的这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阳故宫中,尤其是在最初建造的东路建筑中,对数字“八”的运用体现的淋漓尽致。沈阳故宫整体上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由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位皇帝修建。而东路建筑,因对汉文化还未进行完全的吸收,仍保持着满族建筑的特色。
东路建筑从整体布局上来说就呈现“八字布局”,即以大政殿为核心中轴对称,向南以左右翼按八旗旗序呈八字依次排开。位于中心位置的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全高18米。殿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外檐柱二十四根,支撑下檐.外槽八根盎柱支撑上层檐,内槽八根金柱伸向殿顶承托藻井。穹顶中央是圆形金添术雕降龙藻井,里侧福、寿、禄、喜八块汉字篆书圈囊,外侧由龙凤、梵文图案组成八组。殿身由八组(每组六扇门,共四十八扇隔扇门)组成。八条垂脊上站着八个身体略后倾、手拉铁链的琉璃蒙古力士等。[9]
在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中如此频繁的使用“八”这一数字与其满族自身的政治军事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社会早期,农业和军事是合二为一的,在无战争的年代人们从事生产资料的生产,一旦战争兴起,则寓兵于农。农兵合一的思想同样也影响了满族八旗制度的建立。初期八旗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的职能,这一制度是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皇太极把降附的蒙古人、汉人编织成“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的整体。八旗制度下的八旗军是清朝军事的主要力量,平时运用于生产,战时从征。十王亭的建筑形式就是八旗制度的一个反映。《满文老档》中有记:“殿之两侧搭八幄,八旗之诸贝勒,大臣于八处坐。”说的就是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与八和硕贝勒共商大计,治理国政,为此营建十王亭。可以说十王亭是清朝初期军政一体的直接反映,也象征着秩序和等级。
再观大政殿采用八角攒尖的屋顶造型极具收敛性,八面如八旗一般护卫皇权中心,又有八方归一的意味。
努尔哈赤建造大政殿和十王亭时还只是后金王朝的帝王,清军还未进入中原领土,明朝政府仍在苟延残喘,但其建筑中对“八”的特别重视,已泄露了满洲女真人极大的野心和向外扩张的欲望。从建筑中表现出满族人对军事的极大重视,以及八方归一的勃勃雄心已预示着新一轮王朝的即将更迭。
5 结语
宫殿建筑中数字的选择并不是建筑者一时兴起而为之,其中必然是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皇家居住着的心理意义。本文从帝王心理现象的角度,现存的明清宫殿建筑中某些特定数字的选用做出了分析,着重剖析了出于昭显皇权尊贵,顺应天意,对外扩张的心理状态下分别采用的建筑数字,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解释。
参考文献:
[1]《周易正易》引顾懽语
[2]《周易?系辞传》
[3]《春去繁露》卷11,为人者天
[4]李诫[宋]. 《营造法式》
[5]程建军.燮理阴阳——中国传统建筑与周易哲学[M].中国电影出版2005.1
[6]傅熹年.明代宫殿庙坛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A].中国古代建筑十论[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7]居阅时.弦外之音[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
[8]《紫禁城营缮记》[M].紫禁城出版社.1992
[9]栾晔.东都旧殿美华章——沈阳故宫建筑的民族特色[J].建筑技艺.2010,4
作者简介:
吕欣(1990——),女,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