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收获了很多沉甸甸的果实。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成为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重要保障。很多课堂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局面,更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多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与提高,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现象。但同时我们也能从语文课堂中发现一些问题:为了落实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不分问题类型,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不论问题是否有探讨的价值,随意地设置一些没有探究意义的所谓的探究问题,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了贯彻课标中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语文课堂姓“语”这一关键问题,课堂开放得随意大胆,学生表演得是热火朝天,但往往也离文本,离语文越来越远。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新课标中提到的这些先进的理念,真正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实践落实,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创造性地落实了这些理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地完美、有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有效的教学安排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多年来,作为教师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追求教学影响最大化,但时常扪心自问,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到底在我们的课堂中实现了多少。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实施,而实施这一过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所进行的课改也好,讨论的新课程理念也好,更多的要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所谓“有效”,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有所知、学有所想、学有所悟,是要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让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有效教学,举几个案例,谈几个观点。
1.教学设计力求精巧
教学设计是完成教学过程的计划、蓝图,每一位教师对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考和设计意图,而精巧的设计会让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而陈旧、落后的设计会让学生学起来事倍功半,师生辛苦忙碌结果却是收获甚少,收效甚微。
【案例一】苏教版十一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棵神奇的柳树,经历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在这广袤无垠的高原上能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解读文本只要能抓住文眼“神奇”一词,便可以这个词提领全文,很多难解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文章开头写到:“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为什么说它神奇呢?用“神奇”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读出柳树“神奇”的内涵:
一读柳树,读出柳树生存之神奇。
学生阅读文章3、4段,体会柳树生存环境的神奇:青海高原广袤无垠、寸草不生,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但唯一的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出现了,这是它生存环境的神奇。
二读柳树,读出柳树生命之神奇。
学生阅读文章第5段,体会柳树生命的神奇:柳树大,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叶子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撑立于寸草不生的高原之上。这是它生命伟力之神奇。
三读柳树,读出柳树命运之神奇。
学生阅读6、7、8段,体会柳树命运的神奇:经历过干旱雨水,经历过严寒酷暑,它生根了,成长了。多少次冻死又复苏过来;多少次被摧毁又起死回生;多少次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新条。这是它顽强生命力之神奇。
2.教学形式力求精致
精致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形式设计时,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双基为主线,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要目的。
(1)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形式的构思要分析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落实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出发,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一次指导学生写对话训练的课,让笔者听后受益匪浅,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喜欢,效果甚好,现记录如下:
师:出示一段对话描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我和伯父关于碰壁的对话。
师:他写的故事中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
生:对话
师:这段对话有什么特点?
生1:一句话占一段。
生2:对话的提示语不断变化,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
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话呢?
生:朗读起来比较清晰、舒服,节奏有变化。
师:学生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
师:听写对话。
听写几句对话,注意模仿出示的对话描写的方法。
师:展示同学们听写的情况,请同学评价。
生1:没有写好提示语。
生2:如果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是有区别。
生3:根据语气的变化标点符号要有变化。
师:听一段对话录音。(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内容)
师:要求:想象一下,对话中的三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个话的,他们在听完了老人的话后又会怎样?注意写好提示语,分好段。
生:写草稿……
师:请个别写好的学生念自己的草稿,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修改草稿,并给出评价、分数。
师:让每个学生大声念自己的草稿,并修改。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稿,并朗读作文稿,集体评论优劣。
笔者认为,这节作文片段指导课层次非常清楚,先让学生看对话,再让学生听对话,然后让学生写对话,最后让学生修改对话。先让学生了解对话描写的方法;再去掌握写对话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话,修改对话,掌握写好对话的方法。在层层推进的探究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好对话。教学形式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创设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如果说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巧,教学形式精致是保证有效课堂的前提的话,那么,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则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教师要善于解放自己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成为辅助者、引路人、甚至是旁观者。
2.教师要善于解放学生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会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一般与生俱来,而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对一个小学生学习状况产生巨大影响,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毅力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教师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让它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要激活这些非智力因素就是要能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探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高,讨论问题的热情大,课堂收获也会最大。有位教师总结出一种“五步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笔者认为这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最真实的写照,是非常可取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去除华而不实的形式,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潜心钻研,努力创造更加有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一、有效的教学安排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多年来,作为教师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追求教学影响最大化,但时常扪心自问,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到底在我们的课堂中实现了多少。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内容,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实施,而实施这一过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所进行的课改也好,讨论的新课程理念也好,更多的要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所谓“有效”,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有所知、学有所想、学有所悟,是要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让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有效教学,举几个案例,谈几个观点。
1.教学设计力求精巧
教学设计是完成教学过程的计划、蓝图,每一位教师对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考和设计意图,而精巧的设计会让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而陈旧、落后的设计会让学生学起来事倍功半,师生辛苦忙碌结果却是收获甚少,收效甚微。
【案例一】苏教版十一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棵神奇的柳树,经历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在这广袤无垠的高原上能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解读文本只要能抓住文眼“神奇”一词,便可以这个词提领全文,很多难解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文章开头写到:“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为什么说它神奇呢?用“神奇”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读出柳树“神奇”的内涵:
一读柳树,读出柳树生存之神奇。
学生阅读文章3、4段,体会柳树生存环境的神奇:青海高原广袤无垠、寸草不生,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但唯一的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出现了,这是它生存环境的神奇。
二读柳树,读出柳树生命之神奇。
学生阅读文章第5段,体会柳树生命的神奇:柳树大,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叶子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撑立于寸草不生的高原之上。这是它生命伟力之神奇。
三读柳树,读出柳树命运之神奇。
学生阅读6、7、8段,体会柳树命运的神奇:经历过干旱雨水,经历过严寒酷暑,它生根了,成长了。多少次冻死又复苏过来;多少次被摧毁又起死回生;多少次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新条。这是它顽强生命力之神奇。
2.教学形式力求精致
精致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形式设计时,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双基为主线,以全面提高素质为主要目的。
(1)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形式的构思要分析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落实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出发,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一次指导学生写对话训练的课,让笔者听后受益匪浅,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喜欢,效果甚好,现记录如下:
师:出示一段对话描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我和伯父关于碰壁的对话。
师:他写的故事中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
生:对话
师:这段对话有什么特点?
生1:一句话占一段。
生2:对话的提示语不断变化,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
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话呢?
生:朗读起来比较清晰、舒服,节奏有变化。
师:学生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
师:听写对话。
听写几句对话,注意模仿出示的对话描写的方法。
师:展示同学们听写的情况,请同学评价。
生1:没有写好提示语。
生2:如果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是有区别。
生3:根据语气的变化标点符号要有变化。
师:听一段对话录音。(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内容)
师:要求:想象一下,对话中的三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个话的,他们在听完了老人的话后又会怎样?注意写好提示语,分好段。
生:写草稿……
师:请个别写好的学生念自己的草稿,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修改草稿,并给出评价、分数。
师:让每个学生大声念自己的草稿,并修改。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稿,并朗读作文稿,集体评论优劣。
笔者认为,这节作文片段指导课层次非常清楚,先让学生看对话,再让学生听对话,然后让学生写对话,最后让学生修改对话。先让学生了解对话描写的方法;再去掌握写对话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话,修改对话,掌握写好对话的方法。在层层推进的探究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好对话。教学形式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创设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如果说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巧,教学形式精致是保证有效课堂的前提的话,那么,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则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教师要善于解放自己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成为辅助者、引路人、甚至是旁观者。
2.教师要善于解放学生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会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一般与生俱来,而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对一个小学生学习状况产生巨大影响,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毅力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教师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让它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要激活这些非智力因素就是要能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探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高,讨论问题的热情大,课堂收获也会最大。有位教师总结出一种“五步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笔者认为这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最真实的写照,是非常可取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去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去除华而不实的形式,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潜心钻研,努力创造更加有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