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对政府投资的效益性以及经济性进行评价,对财政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监管与控制,因此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效益审计。从而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对政府投资的效益起到促进与提高作用,对权利与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因此,探讨效益审计的内容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内容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权力的管理单位,因此对其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能够降低贪腐事件的发生以及决策失误或决策盲目的情况。并且通过效益审计,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单位收入。因此,实行效益审计,不仅是出于财政监管的目的,更是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举措,能够从行政单位开始树立榜样,从而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各领域。促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
进行效益审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各级行政单位的资金应用合法性与合理性,降低财政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与公款浪费的可能性。
并且,进行效益审计,还能够促进政府财政收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与完善管理制度。由于效益审核的考核性质,可以对行政单位在资金应用问题上的漏洞与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二)社会进步的体现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意识的引导国民向节约与节能方向发展,而面对诸多方面的能源缺乏问题,使得节约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新方向。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方式,能够在全社会起到带头作用,从而通过经济以及行政与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使得资源利用率上升,并有效的节约成本。
(三)提高效益的手段
行政单位进行资金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收益,而通过效益审计的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之处,并且对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进行约束。使得财政投资用在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从而提高政府财政创收。
二、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预算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对政府资金筹建与分配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着重进行检查。
财政预算编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进行审计的主要依据,对财政预算的执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需要以财政预算的编制为基础。
其次,需要对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审查。各级层单位的财政拨款、调配等,需要严格遵守财政部门的批复。确保资金的用途与数量都严格按照预算进行。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所以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通过效益审计来对财政管理制度中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解决,对预算的执行效果以及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行强化,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
(二)财政资金管理
调查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议记录,并核对其财政拨款的数目、时间、用途等是否与会议记录相匹配,并且对财政库款的实际金额与会计记录金额是否符合进行审计调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款活动进行审查,留意财政异常拨款情况,并核对财政拨款计划,审查其与实际拨款的目的、途径、时间与额度是否相符合;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往手续,对手续不齐全等问题予以追责;对被审查单位能够用于投资周转的可调用资金数目,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查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审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借贷问题进行审查,尤其是拖欠时间较长的账务;对暂存、暂付的合理、合法程度进行审查。
以上各项审计检查项目,主要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果以及节约与否进行评估,同时,透明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目收支,使得公务经费在整体财政的支出方面降低其比重,并对传统的公务报销制度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而关于政府采购等极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的关键环节,也需要通过审计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环节的挪用、贪污以及谎报、瞒报等情况。
(三)项目效益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则需要首先审查其项目立项的正确性、经济性,并且对项目收益进行评估。过去经常会出现投资立项后,由于项目失败等原因造成投入资金不能回收的情况。这种问题发生的根源就在于事先没有对财政投资立项进行合理的审核,对其可行性研究工作不到位,以及各层级审批部门对立项审核的不重视与走过场,从而导致财政投资无法获得立项收入,甚至出现亏损等情况。
所以,需要在财政投资立项之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项目承建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对项目规模的合理程度以及项目自身的环保与否进行审查,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其次,需要对项目投资的账目进行概算,对项目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其概算审查重点在于对设备费用以及建筑安装费用,除此之外,根据项目特点,还有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贷款利息等。
再次,需要对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流程进行审查,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是否存有账外资金;债权的合理以及资金占用情况;专款专用原则的执行力度;结款资金的实际数目;资金支出的实际用途;各项赞助以及广告费用是否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对其中有贿赂嫌疑的重点审查。
三、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核实审计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更为广泛,在审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也更为丰富。并且审计的方式也不同于财务审计单纯对资料的分析方法,而是更为多元化,可以使用采访、问卷调查、会审以及数据预测,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该单位所上报的结果进行核实对比,从中发现各种问题。
(二)对比审计
提取被审计单位往年同时期的财政收支以及相关业绩的数据报告,以此为标准对本次审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同级、同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将其审计数据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对比,通过在时间上的纵向对比以及在同级单位之间的横向对比,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与缺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
(三)分析设计
审计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以及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审计线索。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不独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中。这种方法可以在资金预算的阶段开始,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规范,一直到财政资金投入后最终的收益阶段,对其收益进行分析。是一种涵盖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全过程的审计方法。
(四)评价审计
评价审计,是对财政投资最终的收益结果进行评价的审计方法,也是整体审计过程中的收尾工作。通过调查与数据采集,对财政支出资金回报收益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投资节约与否进行科学评价,对本次投资中出现的漏洞以及问题展开分析,为以后的财政投资吸取经验与教训。
总结: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探讨和分析了效益审计的方法。针对行政资金管理方面的缺点与漏洞,对解决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别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项目立项等方面的审计内容做了详细说明,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合理利用,提高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松艳. 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推进联网审计的思考[J]. 审计月刊, 2011, (8):24-26.
[2] 王如燕. 政府财政审计“大格局”若干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9):94-97.
[3] 贺海昆.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 江苏商论, 2012, (11):196-19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内容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权力的管理单位,因此对其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能够降低贪腐事件的发生以及决策失误或决策盲目的情况。并且通过效益审计,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单位收入。因此,实行效益审计,不仅是出于财政监管的目的,更是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举措,能够从行政单位开始树立榜样,从而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各领域。促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
进行效益审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各级行政单位的资金应用合法性与合理性,降低财政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与公款浪费的可能性。
并且,进行效益审计,还能够促进政府财政收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与完善管理制度。由于效益审核的考核性质,可以对行政单位在资金应用问题上的漏洞与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二)社会进步的体现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意识的引导国民向节约与节能方向发展,而面对诸多方面的能源缺乏问题,使得节约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新方向。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方式,能够在全社会起到带头作用,从而通过经济以及行政与法律手段,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使得资源利用率上升,并有效的节约成本。
(三)提高效益的手段
行政单位进行资金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收益,而通过效益审计的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之处,并且对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进行约束。使得财政投资用在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从而提高政府财政创收。
二、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预算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对政府资金筹建与分配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着重进行检查。
财政预算编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进行审计的主要依据,对财政预算的执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需要以财政预算的编制为基础。
其次,需要对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审查。各级层单位的财政拨款、调配等,需要严格遵守财政部门的批复。确保资金的用途与数量都严格按照预算进行。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所以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通过效益审计来对财政管理制度中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解决,对预算的执行效果以及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行强化,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
(二)财政资金管理
调查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议记录,并核对其财政拨款的数目、时间、用途等是否与会议记录相匹配,并且对财政库款的实际金额与会计记录金额是否符合进行审计调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款活动进行审查,留意财政异常拨款情况,并核对财政拨款计划,审查其与实际拨款的目的、途径、时间与额度是否相符合;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往手续,对手续不齐全等问题予以追责;对被审查单位能够用于投资周转的可调用资金数目,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查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审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借贷问题进行审查,尤其是拖欠时间较长的账务;对暂存、暂付的合理、合法程度进行审查。
以上各项审计检查项目,主要用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果以及节约与否进行评估,同时,透明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目收支,使得公务经费在整体财政的支出方面降低其比重,并对传统的公务报销制度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而关于政府采购等极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的关键环节,也需要通过审计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环节的挪用、贪污以及谎报、瞒报等情况。
(三)项目效益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则需要首先审查其项目立项的正确性、经济性,并且对项目收益进行评估。过去经常会出现投资立项后,由于项目失败等原因造成投入资金不能回收的情况。这种问题发生的根源就在于事先没有对财政投资立项进行合理的审核,对其可行性研究工作不到位,以及各层级审批部门对立项审核的不重视与走过场,从而导致财政投资无法获得立项收入,甚至出现亏损等情况。
所以,需要在财政投资立项之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项目承建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对项目规模的合理程度以及项目自身的环保与否进行审查,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其次,需要对项目投资的账目进行概算,对项目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其概算审查重点在于对设备费用以及建筑安装费用,除此之外,根据项目特点,还有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贷款利息等。
再次,需要对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流程进行审查,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是否存有账外资金;债权的合理以及资金占用情况;专款专用原则的执行力度;结款资金的实际数目;资金支出的实际用途;各项赞助以及广告费用是否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对其中有贿赂嫌疑的重点审查。
三、效益审计的方法
(一)核实审计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更为广泛,在审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也更为丰富。并且审计的方式也不同于财务审计单纯对资料的分析方法,而是更为多元化,可以使用采访、问卷调查、会审以及数据预测,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该单位所上报的结果进行核实对比,从中发现各种问题。
(二)对比审计
提取被审计单位往年同时期的财政收支以及相关业绩的数据报告,以此为标准对本次审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同级、同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将其审计数据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对比,通过在时间上的纵向对比以及在同级单位之间的横向对比,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与缺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
(三)分析设计
审计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以及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从中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审计线索。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不独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中。这种方法可以在资金预算的阶段开始,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规范,一直到财政资金投入后最终的收益阶段,对其收益进行分析。是一种涵盖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全过程的审计方法。
(四)评价审计
评价审计,是对财政投资最终的收益结果进行评价的审计方法,也是整体审计过程中的收尾工作。通过调查与数据采集,对财政支出资金回报收益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投资节约与否进行科学评价,对本次投资中出现的漏洞以及问题展开分析,为以后的财政投资吸取经验与教训。
总结: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探讨和分析了效益审计的方法。针对行政资金管理方面的缺点与漏洞,对解决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别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项目立项等方面的审计内容做了详细说明,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合理利用,提高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松艳. 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推进联网审计的思考[J]. 审计月刊, 2011, (8):24-26.
[2] 王如燕. 政府财政审计“大格局”若干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9):94-97.
[3] 贺海昆.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 江苏商论, 2012, (1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