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情绪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是100多年前山东人背井离乡,荡漾着希冀淘金的“关东”。数百年的时间里,这片原始荒原风云变幻,承载着史诗般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土地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苏醒,并寄托着一个国家无与伦比的期待。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完成了近乎一个甲子的历史使命。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这片面积接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创造了人类史上诸多望尘莫及的奇迹后却陷入沉郁,曾经高歌猛进、热火朝天的记忆日渐淡去。伫立在这里的老工厂泛起锈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告别昔日引以为豪的荣耀,变得困惑、迷茫,甚至恐惧。
  2016年全国GDP增速的成绩单上排名倒数第一!东三省分列倒数前三甲,经济增速可谓是断崖式下跌。正因为如此,东北被人们称作“失去的东北”。
  如今,“振兴东北”的号角再次吹响。
  从辉煌到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在东北建设。
  过去的东北创造了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组合机床、第一辆内燃机等等。
  曾几何时,东北的石油、煤炭、木材、粮食、机械设备以调拨方式或低价走向全国,东北产的大解放跑遍中国各地,人们看长影拍的电影,东北伴随国家走过了那段难忘岁月。
  曾几何时,这片肥得流油的黑土地,用它宽大的怀抱温暖了几代饥寒交迫闯关东的游子。
  “闯关东”为东北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黑土地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些都造就了东北经济的辉煌。
  由于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各种优势,民间有“得东北者得天下”之说。当年毛泽东也曾说过,“要想得天下,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争夺东北”。“如果关内拿不下来,先定都长春”……
  然而,正所谓花无百日红。计划经济时代强大的计划优势,在市场经济时代却变成了解不开的疙瘩。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东北地区长久的国营企业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极大的凸显出诸多弊端。当时东北的产品和资源长期被平价调运和无偿捐助,不仅使东北的经济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而且也使得东北不适应改革开发的转轨,落差愈来愈大。
  90年代末下岗潮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有句话这样形容沈阳铁西,“全国看东北,东北看沈阳,沈阳看铁西。” 可是90年代后,这里却成为东北工业最悲情的地方——国内媒体曾以《下岗之城愁满容》为题,整版报道了沈阳铁西千余家国企95%亏损,30万产业工人13万人下岗待业的故事……
  自2003年起,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但成效并不明显。2014年以来,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更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近三年各省GDP增速排名中,最后垫底的总少不了东北三省。东北经济出现萧条,工厂破产、矿山倒闭、下岗如潮,即使是共和国脊梁企业——大庆油田、鞍山钢铁、沈阳机床等,也在苦苦挣扎……
  这位“共和国的长子”,过去好像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干劲十足。时过境迁,度过几十年的蹉跎岁月,现在的东北看起来皱纹满面、步履蹒跚。
  “你们的经济数据的确让我揪心,”李克强总理曾经这样说。这时人们不禁要问东北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吹“振兴”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从出关到入关
  如今的东北,正面临着一个残酷事实,就是东北地区人口的净流出现象。原本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多数时候都是人口净流入的,正是人力资源优势造就了当年的经济辉煌。然而,今天的东北地区,人口却出现罕见的“净流出”。
  从2000年到2017年十多年间300万的人口流出让人唏嘘。从北京到青岛到三亚,每座城市都能有东北口音传入耳中。
  “这些年整个中国经济动力发生改变,主要是人才经济。东北,一直以来主要靠资源、靠投资,现在土地红利时代结束,投资投不动了,加上基础设施投资收益下降,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往前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易鹏说。
  东北地区的经济每况愈下,发展空间还受限制,特别是整体的创业环境不佳,于是东北人四处闯荡。许多人喜欢回山东,因为他们的祖籍在山东。东北人在山东省定居的城市一般是烟台和青岛,因为青岛沿海经济发展快,而烟台靠大连比较近,因为地缘的原因,东北人比较多。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关外优势不再,而关内发展迅速,“现在山东发展快,爷爷当年‘闯关东’,我们回来‘闯山东’。”有人说。
  山东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一位学者认为,“1979年是山东人口迁移的一个拐点。1979年以前,山东的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但1979年之后,山东的迁入人口开始逐渐增多。每年少则数万,多则十几万。”
  一个“出关”,一个“入关”,一去一回,见证了东北和山东的变迁,也绕不开来来回回的山东人,更是山东经济飞跃发展引发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与导演鹏飞的处女作《地下香》一样,《米花之味》延续了诗意的风格,将往日留守儿童电影的阴霾一扫而光。按照影评人木卫二的说法,“影片显得云淡风轻,心不在焉”。  疏离与靠近、亲密与隔阂、刻板与真实、传统与现代、出走与回归,大概是永远矛盾的存在,而我们终有一天会与现实和解、与自己和解。  一杯“普洱茶”的“克制”之美  得知要去观看的是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同去的伙伴已经做好了抹眼泪的准备。出人意料的
期刊
中国60后诗人中,王桂林并非特别活跃,却独具特色——“他无所畏惧地成为生活的强者——‘微小’的诗歌给了他饱经风霜的心灵,而他用智力和身体去征服了那些‘大事’。”  王桂林,祖籍沂源,1962年生于沾化,1984年后长居东营,并开始写诗,后又兼事书法与插画。他在自传联中称自己“忝为吏,做商贾,自开万叶”。30余年来,他不断走向内心的幽微,同时不断出走,远赴世界各地,内外两种体验杂糅在其诗歌中,形成了
期刊
如今,中国家长对于教育有种“普遍的焦虑感”。随着中国孩子参与竞争的年龄越来越低,家长们开始透支自己的能力为这场“教育大战”推波助澜。但冷静下来,家长们应当认识到:“你所焦虑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隐藏在教育生态后的阶层以及毫无主见的自己”。  无疑,在整个教育生态中,学校、老师、教育主管部门是变革的主要力量。一个区域的教育氛围和传统,往往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教育系统的“风气”。作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教育界的
期刊
本刊讯 4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加快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这次推出的“人才新政20条”是山东人才政策升级版,主
期刊
草民的家族史,最早都是口述史。往往是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或者他们转述的老辈人的故事。  作为曾经闯关东的“留守人士”,我奶奶的讲述,碎片、家常,却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和价值判断。在男性的磨难和发迹之外,她还看到了其他群体的挣扎与苦涩。  四老爷爷的矿、铁路,四老奶奶的十个金戒指  在整个家族里,我的四老爷爷常常被提起。  我们家是典型的耕读世家。有点田,教点书,殷实有望,子弟以成为“邑庠生”为荣。我
期刊
“人单合一”是张瑞敏迄今最为重要的管理理论创新。根据他的阐述,“人”即员工,“单”即用户,“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这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但要用它彻底改造企业的组织、流程,并使之“工具化”,谈何容易?  而今面对记者,这位已经70岁的企业家直言,“当年我们砸了冰箱,今天我们砸了组织,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但砸组织比当年砸冰箱要艰难得多,意义深远
期刊
天安门城楼,国家权力的象征地,无数的重要国家活动在这里举行。对外开放三十年,无数的普通人来到这里,走过这里,他们的身影,是这个时代朴实的民间记忆。  返回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正式对游客开放。这一天,登上城樓的中外游客共有2000多名。  开放天安门城楼,无疑是中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当时国内和国际上的各大通讯社都播发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消息。城楼开放当年,60多万人次登城楼,全
期刊
土地是固定的,而人是不断变化的。东北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迁。人的流动并非简单的群体位移,还有着广泛的文化史意义。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迁徙的过程,广布全球的人类,回望自己的出发点,就像在遥远的太空中看到自己的童年,星光璀璨,熠熠生辉。  秃尾巴老李与东北传说  山东的很多地方流传着一个大体雷同的故事——秃尾巴老李。  胶东沿海、昌潍平原、沂蒙山区……不同地域对故事的讲述有所不同,剔
期刊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  “东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 现如今我们说起东北,最先想到的就是冬日里千里冰封,萬里雪飘的茫茫大地。神奇的大自然为东北塑造了一个银雕玉砌的冰雪王国。  东北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使这片充满浪漫与神奇的黑土地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冰雪,是大自然对东北人慷慨的馈赠,也是整个东北地区冬季
期刊
1月5日晚间,“兰州首个松绑限购政策”出台,对部分区域取消限购;继续限购区域则取消限购社保、纳税证明,但同时加码实施限售,需满3年才可交易。  此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可谓给2017年调控降温的楼市舒了一口气。在过去的2017年,为了响应“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美好愿景,楼市降温、打击投机炒房行为的政策下发很多,此次从兰州开始的“松绑”,是不是给全国楼市迎来升温的可能?  本期我们邀请山东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