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一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冲突,造成“认知失衡”,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认知冲突策略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课堂教学前后,学生的已有认知会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非科学的认知转变为科学的认知,也可能是由非科学的认知转变为另一种非科学的认知,还可能是由科学的认知转变为非科学的认知。研究证明,学生对一些日常概念和已有经验深信不疑。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已有经验具有顽固性、隐蔽性、负迁移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可能和新知识的学习相抵触,如果不能及时地纠正,将会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的错误认知或不全面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哪些错误的已有认知,以及自己所使用的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
一、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認知失衡”
(一)“知识”类的“认知失衡”
1.二进制数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一,大多数学生对于二进制还很陌生,在他们的已有认知中只知道十进制,没有数制的意识,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一的学生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究能力还处于逐步增长之中,对于二进制的讲解绝非是教师的简要陈述就能使学生理解的。
2.VB赋值
在讲“赋值”这个概念的时候,赋值语句和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等式产生认知沖突,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比如x=2,在VB里就是命令计算机把2存入内存变量X里。大部分学生把它认为表示等式,更有学生理解为解方程。
(二)“操作应用”类的“认知失衡”
1.WPS表格中“=”位置
学生在学习WPS表格对单元格的数据进行运算时,由于数学学科带来的知识负迁移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很多学生会在单元格内输入“B1 B2=”
2.WPS文字中图片改变位置需改变环绕方式,WPS演示中不需要
在学习WPS文字时,插入的图片如要改变位置必须改变环绕方式,学生记住之后,在学习WPS演示时,受之前认知的影响,插入图片后就会习惯性地找寻改变环绕方式的菜单。其实WPS演示中并不需要,这是由于本学科内带来的知识负迁移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失衡。
3.WPS图片可以直接另存为,无需打开画图软件
这学期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编,之前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2003操作软件,现在都改为了WPS office2013,现今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的是Microsoft office2003操作软件,在WORD 2003中如果文档中的图片希望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使用,必须复制粘贴到画图软件中进行保存。因此在学习WPS文字时,一些学生依然沿用老的方法。
4.“DIV/0!”是除数为0的错误,学生以后只要出现乱码便认为是除数为0
在WPS表格中,当除数为0时会出现“DIV/0!”的错误,这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中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部分学生在出现乱码的提示后,会根据已有认知的导向,认为是除数为0的错误,其实可能是单元格太窄或使用错误的参数等。
5.单元格清除与删除
WPS表格中,一些学生将清除操作等同于删除操作。
6.自选图形可以添加文字无需利用文本框进行组合一些学生在添加自选图形后,希望在自选图形上添加文字,他们会利用文本框添加然后与自选图形进行组合。
7.关一个文档直接点右上角按钮,把同类型的文件全关了
在学习WORD2003时,关闭某个文档,直接点击关闭按钮即可,但在WPS中,所有打开的文档都在一个WPS软件界面内,很多学生都是习惯性地直接关闭。
8.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在讲相关软件操作时,教师只对软件的主要功能做介绍,因此对一些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误认知,如:WPS表格只可以处理数据,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图文混排,其实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二、转变学生“认知失衡”的策略
(一)“知识”类的“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很多老师在二进制数教学时容易将这节课上成“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的数学课,VB中的赋值很多教师也只是简单或是重点强调“=”与数学里的等号概念不一样,赋值是指,把赋值符号右边的值存入到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中。学生无法理解的同时,更加畏惧这些内容。
因此,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转变“认知失衡”。
1.由智力游戏引入,引起注意
对于二进制数教学,笔者之前的教学方式不是太理想,有一日翻看了《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尝试着用它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如下图),效果不错。
对于VB的赋值语句也是利用了游戏引入(如下图)
游戏教学引入之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教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揭示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会欣然接受新知识,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使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操作应用”类的“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1.放手学生,尝试错误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软件操作,学生总是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教师可以采用先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尝试。学生在尝试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与他们之前掌握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例如:WPS表格中“=”位置、单元格清除与删除、“DIV/0!”是除数为0的错误,当学生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操作,得不到自己预期结果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会主动向课本找寻正确答案,会主动和同伴、教师讨论交流。 尝试错误后掌握的知识与直接得到的知识相比,虽然花时会多些,但记忆的保持性、学习的体验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会更好,特别通过对那些具有迁移意义的核心知识点的试误,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在试误中呈现的学习过程和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当然,在试误中不可以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在尝试中形成的错误想法和操作,还需要教师予以明确,并适当提升。
2.设置陷阱,诱导出错
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可以预计到学生在某个操作可能出错,除了直接强调学生不要犯错外,还可以采取诱导学生出错的方式。教师把学生易错知识点作为陷阱放入到学生要完成的操作中,诱导学生出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WPS演示中插入图片不需要改变环绕方式(学生会找不到改变环绕方式的菜单)、WPS图片可以直接另存为、自选图形可以添加文字无需利用文本框进行组合、关闭文档时的注意(教师可以设置多个层次的目录让学生好不容易打开一个文件,当学生不小心关闭后,印象更深)、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此时,教师可以展示正确的操作或者更便捷的操作,学生便会印象深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跳出陷阱,纠正错误。在设置陷阱、误入陷阱和跳出陷阱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印象,還增强了对同类错误的免疫力,获得比直接的学更牢固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故意诱导学生出错,在演示易错点时,教师故意操作失误,让学生来发现错误、纠正教师的错误。
三、转变“认知失衡”的注意事项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认知失衡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认知中产生矛盾,借助学生在产生矛盾的认知后会极力解决、消除矛盾以达到认知平衡的心理来设计和开展教学。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要有所依,不能盲目地实施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实施转变策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策略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一年龄段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中选用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时就需要先重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认是“小大人”,因此教师在引发“认知失衡”时的提问或是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就要避免使学生产生幼稚感。
(二)转变策略中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发“认知失衡”时,需要注意在提问或是表述问题时所设置冲突的难易程度。教师设置的认知冲突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学习到教师将要讲授的新知识,所以,教师所设置的冲突的解决难度不应过大,否则会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仍然存在疑惑,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此课会产生压力感,导致以后慢慢地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降低。
(三)实施转变策略要选中时机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不是授课过程中的任何一刻都能够让教师随意地实施转变策略,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最佳时机实施转变策略,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之时引发认知失衡,这样的引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因为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巧妙地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其次,在新旧知识存在分化或是盲点之时设置认知冲突。教师如果找准新旧知识的分化点或是盲点,在此时设置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积极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打破冲突。因此,教师如果希望在讲授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就要找好时机,作为好的切入点去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授而学习新知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要新颖
在教学中转变“认知失衡”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是让学生思考已知的知识中的问题的情景,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但是无论是哪种问题情境的设置,都要求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
[参 考 文 献]
[1]王靖,董玉琦.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2013(11).
[2]张丽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挑起“认知失衡”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3]時延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新疆巴州地区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王磊等译.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科学学习心理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40-164).
[5]杨治良,罗承初.心理学问答[M].第1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一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冲突,造成“认知失衡”,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认知冲突策略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课堂教学前后,学生的已有认知会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非科学的认知转变为科学的认知,也可能是由非科学的认知转变为另一种非科学的认知,还可能是由科学的认知转变为非科学的认知。研究证明,学生对一些日常概念和已有经验深信不疑。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已有经验具有顽固性、隐蔽性、负迁移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可能和新知识的学习相抵触,如果不能及时地纠正,将会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的错误认知或不全面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哪些错误的已有认知,以及自己所使用的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
一、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認知失衡”
(一)“知识”类的“认知失衡”
1.二进制数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一,大多数学生对于二进制还很陌生,在他们的已有认知中只知道十进制,没有数制的意识,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一的学生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究能力还处于逐步增长之中,对于二进制的讲解绝非是教师的简要陈述就能使学生理解的。
2.VB赋值
在讲“赋值”这个概念的时候,赋值语句和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等式产生认知沖突,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比如x=2,在VB里就是命令计算机把2存入内存变量X里。大部分学生把它认为表示等式,更有学生理解为解方程。
(二)“操作应用”类的“认知失衡”
1.WPS表格中“=”位置
学生在学习WPS表格对单元格的数据进行运算时,由于数学学科带来的知识负迁移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很多学生会在单元格内输入“B1 B2=”
2.WPS文字中图片改变位置需改变环绕方式,WPS演示中不需要
在学习WPS文字时,插入的图片如要改变位置必须改变环绕方式,学生记住之后,在学习WPS演示时,受之前认知的影响,插入图片后就会习惯性地找寻改变环绕方式的菜单。其实WPS演示中并不需要,这是由于本学科内带来的知识负迁移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失衡。
3.WPS图片可以直接另存为,无需打开画图软件
这学期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编,之前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2003操作软件,现在都改为了WPS office2013,现今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的是Microsoft office2003操作软件,在WORD 2003中如果文档中的图片希望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使用,必须复制粘贴到画图软件中进行保存。因此在学习WPS文字时,一些学生依然沿用老的方法。
4.“DIV/0!”是除数为0的错误,学生以后只要出现乱码便认为是除数为0
在WPS表格中,当除数为0时会出现“DIV/0!”的错误,这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中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部分学生在出现乱码的提示后,会根据已有认知的导向,认为是除数为0的错误,其实可能是单元格太窄或使用错误的参数等。
5.单元格清除与删除
WPS表格中,一些学生将清除操作等同于删除操作。
6.自选图形可以添加文字无需利用文本框进行组合一些学生在添加自选图形后,希望在自选图形上添加文字,他们会利用文本框添加然后与自选图形进行组合。
7.关一个文档直接点右上角按钮,把同类型的文件全关了
在学习WORD2003时,关闭某个文档,直接点击关闭按钮即可,但在WPS中,所有打开的文档都在一个WPS软件界面内,很多学生都是习惯性地直接关闭。
8.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在讲相关软件操作时,教师只对软件的主要功能做介绍,因此对一些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误认知,如:WPS表格只可以处理数据,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图文混排,其实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二、转变学生“认知失衡”的策略
(一)“知识”类的“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很多老师在二进制数教学时容易将这节课上成“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的数学课,VB中的赋值很多教师也只是简单或是重点强调“=”与数学里的等号概念不一样,赋值是指,把赋值符号右边的值存入到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中。学生无法理解的同时,更加畏惧这些内容。
因此,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转变“认知失衡”。
1.由智力游戏引入,引起注意
对于二进制数教学,笔者之前的教学方式不是太理想,有一日翻看了《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尝试着用它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如下图),效果不错。
对于VB的赋值语句也是利用了游戏引入(如下图)
游戏教学引入之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教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揭示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会欣然接受新知识,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使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操作应用”类的“认知失衡”转变策略
1.放手学生,尝试错误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软件操作,学生总是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教师可以采用先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尝试。学生在尝试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与他们之前掌握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例如:WPS表格中“=”位置、单元格清除与删除、“DIV/0!”是除数为0的错误,当学生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操作,得不到自己预期结果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会主动向课本找寻正确答案,会主动和同伴、教师讨论交流。 尝试错误后掌握的知识与直接得到的知识相比,虽然花时会多些,但记忆的保持性、学习的体验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会更好,特别通过对那些具有迁移意义的核心知识点的试误,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在试误中呈现的学习过程和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当然,在试误中不可以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在尝试中形成的错误想法和操作,还需要教师予以明确,并适当提升。
2.设置陷阱,诱导出错
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可以预计到学生在某个操作可能出错,除了直接强调学生不要犯错外,还可以采取诱导学生出错的方式。教师把学生易错知识点作为陷阱放入到学生要完成的操作中,诱导学生出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例如:WPS演示中插入图片不需要改变环绕方式(学生会找不到改变环绕方式的菜单)、WPS图片可以直接另存为、自选图形可以添加文字无需利用文本框进行组合、关闭文档时的注意(教师可以设置多个层次的目录让学生好不容易打开一个文件,当学生不小心关闭后,印象更深)、WPS表格中也可以有图片,WPS文字中也可以处理表格。
此时,教师可以展示正确的操作或者更便捷的操作,学生便会印象深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跳出陷阱,纠正错误。在设置陷阱、误入陷阱和跳出陷阱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印象,還增强了对同类错误的免疫力,获得比直接的学更牢固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故意诱导学生出错,在演示易错点时,教师故意操作失误,让学生来发现错误、纠正教师的错误。
三、转变“认知失衡”的注意事项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认知失衡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认知中产生矛盾,借助学生在产生矛盾的认知后会极力解决、消除矛盾以达到认知平衡的心理来设计和开展教学。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转变“认知失衡”的策略要有所依,不能盲目地实施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实施转变策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策略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一年龄段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中选用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时就需要先重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认是“小大人”,因此教师在引发“认知失衡”时的提问或是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就要避免使学生产生幼稚感。
(二)转变策略中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发“认知失衡”时,需要注意在提问或是表述问题时所设置冲突的难易程度。教师设置的认知冲突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学习到教师将要讲授的新知识,所以,教师所设置的冲突的解决难度不应过大,否则会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仍然存在疑惑,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此课会产生压力感,导致以后慢慢地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降低。
(三)实施转变策略要选中时机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不是授课过程中的任何一刻都能够让教师随意地实施转变策略,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最佳时机实施转变策略,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之时引发认知失衡,这样的引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因为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巧妙地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其次,在新旧知识存在分化或是盲点之时设置认知冲突。教师如果找准新旧知识的分化点或是盲点,在此时设置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积极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打破冲突。因此,教师如果希望在讲授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就要找好时机,作为好的切入点去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授而学习新知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要新颖
在教学中转变“认知失衡”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是让学生思考已知的知识中的问题的情景,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但是无论是哪种问题情境的设置,都要求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
[参 考 文 献]
[1]王靖,董玉琦.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2013(11).
[2]张丽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挑起“认知失衡”的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3]時延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新疆巴州地区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王磊等译.国外中小学教育面面观——科学学习心理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40-164).
[5]杨治良,罗承初.心理学问答[M].第1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