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深挖方膨胀土渠坡运行期存在失稳风险。以一长距离调水工程一中膨胀土渠段为例开展研究,该段渠坡共6级、坡高超40m。通过安全监测数据分析、隐患地球物理探测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等手段,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降雨与地下水位等内外因素,综合分析渠坡运行期的变形机制,评判渠坡稳定性以及处置措施效果。得到如下结论:表层改性土未能隔绝膨胀土与大气的水汽交换,汛期降雨补给渠坡上层滞水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旱季少雨地下水位下降
【机 构】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9138,5187916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M71166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挖方膨胀土渠坡运行期存在失稳风险。以一长距离调水工程一中膨胀土渠段为例开展研究,该段渠坡共6级、坡高超40m。通过安全监测数据分析、隐患地球物理探测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等手段,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降雨与地下水位等内外因素,综合分析渠坡运行期的变形机制,评判渠坡稳定性以及处置措施效果。得到如下结论:表层改性土未能隔绝膨胀土与大气的水汽交换,汛期降雨补给渠坡上层滞水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旱季少雨地下水位下降,多个干湿循环后,膨胀土体反复胀缩引起渠坡裂隙发育贯通,因裂隙面影响和过水断面抗滑桩作用,二—四级渠坡沿裂隙面蠕变变形,渠坡局部抗滑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潜在滑动面表现出前缘缓倾角和后缘陡倾角折线组合滑动面特征,潜在剪出口在一级马道。为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渠坡的稳定性,采取的排水沟和排水井措施较为有效。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运行管理和加固治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广州市黄埔区某工业用地扩容改造项目为例,基于HydroMPM_FloodRisk洪水风险模拟分析软件构建多维耦合模型,模拟地块光控单元和改造后厂区的内涝防治标准。结果显示:地块在遭遇100年一遇24小时降雨时,区域将产生内涝,即地块所在管控单元当前内涝治标准不满足100年一遇规划要求,地块本身满足内涝治标准100年一遇规划要求,表明厂区扩容改造项目可行,耦合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良好的适宜性,内涝数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壮大,内涝现象问题愈发凸显,国内洪涝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作以及社会日常生活。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为了尽最大可能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损失,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量化多种洪涝风险,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H市的一个案例研究,构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研究多种降雨情境下,现状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分析了地表积水特征。在风险评估中,基于洪涝淹没量,对
在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要想减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长的作业时长、过多的无效作业,减负要为提质让渡功能,这就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开展中学英语作业设计是“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思路之一。同时,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作业设计的新支撑点。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引水渠道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位移计算值和土体材料力学参数值代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和输出层进行训练,得到多层土体材料参数与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材料参数智能反演模型,根据不同时间的位移监测值反演得到了对应土体的力学参数,将反演得到的参数进行有限元正分析,验证反演模型的精确度。结合反演结果以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引水渠道边坡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安全系数,研究
近年来我国“过劳死”现象频发且有年轻化趋势,在此问题上暴露出法律救济不力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的诠释和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过劳死”法律救济存在无法可依、劳动监察执法不力和工会组织作用较弱的困境,本文提出从完善立法和多方防控两个角度对此困境进行破解的建议。
通常降水强度会下雨水入渗会对加固前后的边坡产生影响,文章以某边坡为例,基于PLAXIS 3D数值有限元软件对该边坡进行分析,基于当地实时降水量监测数据,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条件下,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边坡的变形特征以及锚杆的应力变化等规律。结果表明,降水强度越大,负孔隙水压力消散越快,同时雨水入渗越快,入渗深度也越大;边坡的破坏往往发生于降水阶段的浅表层区域,降水结束后,滑面
幼儿的安全问题最让老师和家长操心。不过,俗话说的好,安全在于防范,我们要提前教育孩子,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光要关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也要重视幼儿家庭的安全问题,丰富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完善幼儿教育体系,做到学校和家庭安全一体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NB-IoT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农业领域。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为了能够种植出符合高质量葡萄酒需求的原料,笔者以NB-IoT技术为切入点,通过与传统的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分析葡萄园场景监控需求后构建葡萄种植监控模型,为高质量葡萄生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