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舟”上演晚清风云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坊间盛传,英国首次发现圆明园被烧毁前照片,虽经对比多有谬误,但笔者新近发现的一张晚清旧照(见图),虽非圆明园之旧容,但也是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行宫中“不系舟”的真实旧影。更为可贵的是,这张晚清旧照上有多位清廷重臣与外国使节于“不系舟”上的合影。
  此张照片为法国私人珍藏,据藏家透露,照片摄于1900年,居中者从左至右,分别为郑孝胥、张之洞、奕劻等清廷重臣,两侧所列为英、法、德、日等国使节及相关人员。
  刨根问底,“不系舟”之所在乃如今民国南京总统府旧址。此旧址原为清代两江总督署之所在,更早在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此处曾为“行宫”。行宫中“西花园”(今煦园)处,至今立有一座营建于乾隆年间的石舫。此石舫建在一座青石平台之上,用10层巨型青石一一垒砌。太平湖水充足时,只能看到船舷以下三四层的部位;后经湖水放干,常年潜于水下的6层青石也全部显现。石舫之舷部有3米高,边缘被打磨成弧形,呈现出木船外廓的精美弧度。
  最不可思议者,石舫尾部用一整块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杆伸出水面,连固定尾舵的舵环都被清晰地刻画出来。据考证,“不系舟”方头平底的设计,与清代在长江及浅海中航行的沙船十分相似,可能就是依照东南沿海常见的沙船为原型来设计的。
  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原意本是要在此处建造一座水上书斋,自得其乐。但1751年,尹总督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二次南巡,将江宁织造署西部扩建为乾隆行宫,并把总督署花园改为行宫花园,又将水上书斋重新修葺为石舫。乾隆驾临南京时,看到如此精工巧作的石舫,龙颜大悦,欣然为之题字“不系舟”。
  至于照片中的多位晚清重臣为何与外国使节合影于“不系舟”的历史,笔者也翻阅史料做过探寻。据史料记载,张之洞曾两次署理两江总督,在南京有过十余年的督政生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代刘坤一督两江。光绪二十八年刘坤一病逝后,他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
  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离开南京,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可见,自1895年代署两江总督至1907年离开南京这12年间,张之洞是南京的“常客”,是两江总督署的实际把持者。
  拍摄于1900年的这张照片,总督署中石舫上的张之洞神情略显凝重,但尚能把持分寸,颇有统帅之风。左侧的郑孝胥,则神情紧张,显得小心翼翼;右侧的庆亲王奕劻,垂垂老矣,面容呆滞,透着一股沮丧意味。
  为什么这些清廷重臣的表情如此怪异—如临大敌呢?只须看看分列两侧的众多外国使节及相关人员,就可知大概情形。时值义和团运动时期,各国使节齐来两江总督署,所谈之事除了向清廷抗议,无非就是要求清廷控制事态等等。石舫上的清廷重臣们,在这事关内政外交的重大事宜上,自然要左右权衡、苦心盘算,表情难免也就透露心境了。
其他文献
作为肩负社会教育功能的博物馆,在民众心中普遍有着严肃、神圣的意味。然而,当知识的殿堂中时不时地“蹦出”几个错别字,不但会让人“大跌眼镜”,还会对其公信力产生怀疑。出错,究竟是博物馆“没文化”,还是粗心所致?面对接二连三被观众和媒体爆出的错别字,文博机构又能否对“小细节”更重视一些?  宁波博物馆最近就因此遭到了不少网友的“拍砖”,事情的起源则来自一名网友的论坛发帖。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前不久在某论坛
期刊
古驰GG Blooms限定系列作为其2016早春系列,采用天竺葵印花图腾和GG Supreme材质,与GUCCI经典GG标志相点缀,活泼与典雅并存,现代与历史感交汇,营造出浪漫主义与街头时尚风格的惹人冲撞。
期刊
继2014年推出艺术大师系列传奇装饰腕表之后,江诗丹顿此次推出的全新四款传奇装饰系列腕表,仍以中国刺绣、奥斯曼建筑、印度手稿和法国蕾丝命名。这些精致柔媚的腕表搭载手工雕刻的轻薄机芯,与珍贵的表盘装饰相辅相成,将腕表艺术的内外之美巧妙融合,成就了又一经典。
期刊
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古董商与艺廊机构热情参与;千余件古董艺术品汇聚斗艳;登场亮相的精品中不乏毕加索、米勒、莫奈等多位西方艺术大师的名字……11月12日,由嘉德艺术中心与香港典亚艺博联合推出的2015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圆满落幕。在国内买家与西方艺术品接触越来越“亲密”的今天,像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这样集收藏、观赏、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品牌”级展会的推出,无疑显示出中国
期刊
中国当代玉雕作品都长啥样?雕刻大师都兴玩点啥花样?雕玉、雕翡翠曾是风尚,如今这个风尚还流行吗?……有关当代玉雕之变,有一个平台绝对不能错过,这就是被舆论誉为“玉雕界奥斯卡”的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简称“天工奖”)。  每年一届的“天工奖”从200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2015年12月2日,随着2015中国国际珠宝展的落幕,第14届“天工奖”评选活动也尘埃落定。12件作品荣获金
期刊
近500年前,仇英与文征明、唐寅等人一同在吴门过着文人画家的生活,以笔为道,抒发着“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的幽闲意趣;今天,1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所藏的仇英珍作一同在吴门相会,以31件意境幽远、妙笔夺真的仇英真迹聚成“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带您自苏州博物馆内寻入幽径,醉于仇英……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大约生活在16世纪的前50年,原籍太仓,后移居苏州,拜于周臣门下学画,住在桃花坞一
期刊
今年春天,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为生活在百年前的一位男士举办了一次特别的大展。展览中,莫奈、德加、马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印象派大师的举世名作,向观者叙述着他的职业生涯与人生成就,更无声地道出对他们而言,对整个印象派的群体而言,这个男人—保罗·杜朗-吕耶—是多么决定性的存在。  他是一位画商,是卖出了1000幅莫奈作品的人,是“发明印象派”的人;他为这个伟
期刊
今年5月,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一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大连万达集团以20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成功地将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一幅佳作《睡莲池与玫瑰》收入囊中。而在2013年,万达也曾以1.72亿元人民币从纽约佳士得购入毕加索的名作《两个小孩》,引发了艺术界、收藏界的广泛瞩目,更让中国藏家参与世界艺术品竞拍的潮流由此兴起。在此,我们独家专访了大连万达艺术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先生,通过他的视角
期刊
罗振玉《古镜图录·前言》云:“乃颇搜集古镜鉴,然也不能多得也!居恒摩桫赏玩,以为: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环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  乙未仲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入藏了一面问世于西汉早期的铭文镜(见图1、图1A、图1B),因“藏在深闺人未识”,故暂命名为“居毋宗铭花瓣镜”。其直径18.4厘米,重量667克。经再三释考,窃以为此镜不仅符合罗振玉前辈之言,而且还有若干问题可供研讨。 
期刊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一楼临展厅展示着慈溪郭永尧先生捐赠的明代硬木小书案一张。该小书案长75厘米、宽37厘米、高82厘米,由郭永尧先生捐赠。此案造型方正,装饰简洁,是一件典型的明代教学用具。前来参观的游客对此书案非常好奇,但不知其价值何在。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与馆藏的小书案在结构上及其相似的明代黄花梨小书案曾在2004年第4期《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上亮相过,又在2011年春拍中悄然登场,拍卖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