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校;家长;家校共育;家长会;家校合作;家委会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025—01
一、抓好節点,丰富家长会的形式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固定模式。但以往家长会的流程都是先由校领导讲话,大体是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然后是各班主任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最后任课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显然,这样的家长会,家长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没有发言的机会,因而认真听者寥寥无几,效果可想而知。这类家长会的实际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次,以此达到分解学校责任的目的。家长对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状况,包括孩子的道德品质、性格发展等所知甚少,因而缺乏真正的知情权。
自从新教育的春风吹来,家长会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抓好节点,丰富家长会的形式。比如,可举办沟通无障碍的交流型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交流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困惑;或是交流一些巧妙、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等。又如,可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平台的展示型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家长对教师、学校的理解,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能着眼于孩子的发展,更加注意教育的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可开办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专题性家长会。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利用专题型家长会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一些专题讲座。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不断采用新的形式满足家长的需求,才能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转换思维,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打破过去单向交流的家校合作模式
家长开放日可让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听评课”深入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增进家校互动,并通过填写“家长进课堂”活动反馈表,从班级工作、教师上课、学校工作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功能,有利于加强家长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再者, 学校要努力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家长进课堂做微讲座,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更加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学校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拉近学生、教师、家长的距离。
家长进课堂,不管在家长方面还是在孩子、教师方面都是一种互补与促进。“爸爸妈妈也能成为好教师”这一理念一旦在家长的实际教育中形成,那么它对家长日后从容自信地面对家庭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三、广开言路,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形成“班级·年级·学校”三个梯度的家长委员会体系。有些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同样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同样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大事要事的商议决策。同时,广开言路,主动征求他们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征求他们对合作育人的设想;或构建起信息反馈落实制,构建信息互通制,有的放矢地开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不断拓展育人途径;或设立校长接待日,由校长亲自接待家长,认真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消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
四、搭建平台,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
在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平台工作中,可利用QQ群、微信群等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发言平台。随着网络的普及,也可通过微信朋友式的聊天模式、朋友圈点赞方式等进一步增进教师与家长间的感情交流;还可通过晒照片、晒视频及时分享班级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还可运用小黑板保密式的沟通交流或便于保存的亲子日记、独具特色的成长记录等,巧妙转化家校关系,使家校沟通悄然愉悦进行。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025—01
一、抓好節点,丰富家长会的形式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固定模式。但以往家长会的流程都是先由校领导讲话,大体是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然后是各班主任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最后任课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显然,这样的家长会,家长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没有发言的机会,因而认真听者寥寥无几,效果可想而知。这类家长会的实际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次,以此达到分解学校责任的目的。家长对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状况,包括孩子的道德品质、性格发展等所知甚少,因而缺乏真正的知情权。
自从新教育的春风吹来,家长会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抓好节点,丰富家长会的形式。比如,可举办沟通无障碍的交流型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交流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困惑;或是交流一些巧妙、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等。又如,可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平台的展示型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家长对教师、学校的理解,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能着眼于孩子的发展,更加注意教育的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可开办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专题性家长会。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利用专题型家长会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一些专题讲座。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不断采用新的形式满足家长的需求,才能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二、转换思维,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打破过去单向交流的家校合作模式
家长开放日可让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听评课”深入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增进家校互动,并通过填写“家长进课堂”活动反馈表,从班级工作、教师上课、学校工作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功能,有利于加强家长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再者, 学校要努力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家长进课堂做微讲座,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更加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学校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拉近学生、教师、家长的距离。
家长进课堂,不管在家长方面还是在孩子、教师方面都是一种互补与促进。“爸爸妈妈也能成为好教师”这一理念一旦在家长的实际教育中形成,那么它对家长日后从容自信地面对家庭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三、广开言路,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形成“班级·年级·学校”三个梯度的家长委员会体系。有些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同样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同样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大事要事的商议决策。同时,广开言路,主动征求他们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征求他们对合作育人的设想;或构建起信息反馈落实制,构建信息互通制,有的放矢地开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不断拓展育人途径;或设立校长接待日,由校长亲自接待家长,认真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消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
四、搭建平台,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
在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平台工作中,可利用QQ群、微信群等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发言平台。随着网络的普及,也可通过微信朋友式的聊天模式、朋友圈点赞方式等进一步增进教师与家长间的感情交流;还可通过晒照片、晒视频及时分享班级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还可运用小黑板保密式的沟通交流或便于保存的亲子日记、独具特色的成长记录等,巧妙转化家校关系,使家校沟通悄然愉悦进行。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