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我们谈到了PM2.5,PM2.5的污染源同样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这期,我们探讨一下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这一话题。
◆环境保护的前因——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来自何方
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矿山废水、废渣;油船、油井漏出的原油。
2.环境污染家族成员
3.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人类造成间接危害。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当时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现就表示环境污染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其最直接后果是使人类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严重的污染事件也会造成社会问题。
如:大气污染可以导致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使植物叶片褪绿或影响其生理机能,造成植物产量下降,更有甚者会导致植物枯萎脱落;也能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增高大气温度,还可能下酸雨、产生“热岛效应”等。
◆环境保护
4.几代人为“环保”护航
环保总局第一任局长曲格平认为,新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人应该是周恩来。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他整理的周总理关于环保的讲话就有30多次,而且周总理多次要求在安排未来国民经济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环境保护。
1972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参加首个国际会议——全球环境峰会。中国代表团意识到污染问题在中国有了苗头。
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大会。会后,中央政府决定设立一个管环保的部门。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会上,宣布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4年,国务院决定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环保问题。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会议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排污收费、地方首长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等制度和政策。
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会议形成了一份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提到,要由过去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并重;要由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转变。
2007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势头。
2008年,环境保护部挂牌,体现了国家与污染较量不断升级的决心。
2011年,“十一五”首次完成环保任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已经举起了发展低碳城市的旗帜,“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5. 时尚环保——绿色建筑
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为实现此目标,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主张“设计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绿色建筑理念
能源观 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
设计观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此观念认为,大自然是主要供给者,因而大部分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
技术观 要求建筑外层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绿色建筑
1.虹桥绿谷 作为上海绿色街区的“样板”,虹桥绿谷将主要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即通过自然通风、采光等“天然”手段改进能源使用状况。另外,将采用新型可循环可再生材料,对能源系统智能化监控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2.加拿大健康住宅 加拿大某公司在多伦多建成了三卧室的健康建筑,选用低散发量的材料,据称这栋建筑所需能量、水等能自给自足,所用能量通过太阳能获得,水是通过收集雨水,并经净化而得,废料采用生物方法处理。这些建筑符合多数超敏感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3.荷兰环保屋 屋顶铺草皮,使原来光秃秃的屋顶成为绿色屋顶;四壁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排水管用陶瓷代表塑胶管,并增加使用多种“循环再造材料”,避免混凝土及乙烯基等化学材料的过多使用。引雨水冲洗厕所,以节约用水;以及在室内设置了温度、灰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测量计,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
◆环境保护的前因——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来自何方
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矿山废水、废渣;油船、油井漏出的原油。
2.环境污染家族成员
3.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人类造成间接危害。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当时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现就表示环境污染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其最直接后果是使人类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严重的污染事件也会造成社会问题。
如:大气污染可以导致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使植物叶片褪绿或影响其生理机能,造成植物产量下降,更有甚者会导致植物枯萎脱落;也能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增高大气温度,还可能下酸雨、产生“热岛效应”等。
◆环境保护
4.几代人为“环保”护航
环保总局第一任局长曲格平认为,新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人应该是周恩来。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他整理的周总理关于环保的讲话就有30多次,而且周总理多次要求在安排未来国民经济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环境保护。
1972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参加首个国际会议——全球环境峰会。中国代表团意识到污染问题在中国有了苗头。
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大会。会后,中央政府决定设立一个管环保的部门。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会上,宣布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4年,国务院决定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环保问题。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会议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排污收费、地方首长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等制度和政策。
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会议形成了一份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提到,要由过去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并重;要由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转变。
2007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势头。
2008年,环境保护部挂牌,体现了国家与污染较量不断升级的决心。
2011年,“十一五”首次完成环保任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已经举起了发展低碳城市的旗帜,“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5. 时尚环保——绿色建筑
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为实现此目标,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主张“设计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绿色建筑理念
能源观 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其次,研制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力)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回收装置。
设计观 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此观念认为,大自然是主要供给者,因而大部分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
技术观 要求建筑外层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
•绿色建筑
1.虹桥绿谷 作为上海绿色街区的“样板”,虹桥绿谷将主要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即通过自然通风、采光等“天然”手段改进能源使用状况。另外,将采用新型可循环可再生材料,对能源系统智能化监控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2.加拿大健康住宅 加拿大某公司在多伦多建成了三卧室的健康建筑,选用低散发量的材料,据称这栋建筑所需能量、水等能自给自足,所用能量通过太阳能获得,水是通过收集雨水,并经净化而得,废料采用生物方法处理。这些建筑符合多数超敏感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3.荷兰环保屋 屋顶铺草皮,使原来光秃秃的屋顶成为绿色屋顶;四壁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排水管用陶瓷代表塑胶管,并增加使用多种“循环再造材料”,避免混凝土及乙烯基等化学材料的过多使用。引雨水冲洗厕所,以节约用水;以及在室内设置了温度、灰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测量计,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