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及特性化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这四大变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这四大变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中语文课堂研究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它应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课题,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性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1.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比如讲授《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于是,笔者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是基础研究的最佳途径,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选题要紧扣学科课程,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是单篇课文的研究,可以是多篇课文的综合研究,可以是比较研究,可以是课文的拓展性研究,可以是与语文相关的其他社会生活和文化专题研究。通过写文学评论可以帮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有学生问,封建社会“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焦仲卿应该是一家之主,为什么一切都听焦母的呢?对此,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焦仲卿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中国封建伦理的细节。后来这个小组的同学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在历史老师的帮助下写了一篇《从〈孔雀东南飞〉看封建社会的“三从”》的小论文,然后笔者安排他们向全班汇报成果,原来“三从”中的“夫死从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在“夫为妻纲”的原则下,母亲的地位要低于父亲,但是在“父为子纲”的原则下,子对父母却都要尊重。因为母亲的地位取决于父亲,对母亲的冒犯就是对父亲的“不孝”。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作为父权的延续而更受到尊重。而且汉代是以孝治天下,从皇室到布衣均要恪守孝道。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地指责焦仲卿,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他在维系孝道和个人爱情之间的两难处境,在选择与牺牲之间的思想纠葛和情感煎熬,所以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某种程度上看他的悲剧意义并不低于刘兰芝。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了新知。
二、写课题报告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课题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或报告。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步骤:
第一,选定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发现问题。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对高中而言,课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定课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即使是口子比较大的课题,也要选准角度,“大题小做”。
第二,搜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搜集资料必须博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报刊中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同时,应分类采集资料。举例来说,笔者曾让学生进行《中国人如何过大年》的课题研究,要求完成2000字以上的专题报告。课题组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资料的分类作了如下安排:一类是民风民俗类,如贴春联、供灶神、祭祖先等;二类是历史发展类,如古代民情、解放前、解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三类是现代发展类,如春节晚会、电话拜年、发电子邮件、发短信息、发贺卡等;四类是伤风败俗类,如聚众赌博、封建迷信、行贿受贿、斗殴抢劫等。
第三,定向研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由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研究。成立了课题组的,还可以集体讨论,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综合研究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是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第四,课题报告。首先是写课题报告,或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或其他报告。可以是个人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集体研究成果。接着是成果交流。在校报中开辟“学生论坛”专栏,在班会上让学生宣读专题论文,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搞“学术讲座”,进行发展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将学生的文章推荐到相关的报刊上发表,将学生的研究成果编印成册,所有这些都是成果交流的好方式。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研究质量,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快感。
三、研究性学习要求语文老师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完成知识建构,接受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它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成绩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特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并能较好地克服陈旧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鉴于此,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要求语文老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完成角色转换。
前几年,有个学生曾经问起我香港影星周星驰的语言风格,我一时语塞,因为我一向对影视明星不感兴趣,所以对他知之甚少。有的同学还选择了把施耐庵《水浒传》和当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对施耐庵《水浒传》的创作题材、语言风格、思想倾向等知识,我们也许能对答如流,而对当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也许只听说过书名而已。要完成这样的课题研究,老师就只好和同学一起去查阅资料,访问专家,求助互联网,从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激增,再加之智能化工具的越来越普及,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老师和信息源,学生有大量的“间接老师”和“平行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在知识量方面可能超过学生,但在某一点上恐怕就不一定了。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建议者和参与者。
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平等参与。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以平等身份对待每一位学生。放下长辈的架子,摒弃儒者的样式,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是导演,是教练。尊重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其次是跟踪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同学或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伴随着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也将会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能缺失以上途径,但又不止于上述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语文教学天地才能一片广阔。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这四大变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中语文课堂研究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它应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课题,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性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1.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比如讲授《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于是,笔者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2.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是基础研究的最佳途径,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选题要紧扣学科课程,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是单篇课文的研究,可以是多篇课文的综合研究,可以是比较研究,可以是课文的拓展性研究,可以是与语文相关的其他社会生活和文化专题研究。通过写文学评论可以帮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有学生问,封建社会“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焦仲卿应该是一家之主,为什么一切都听焦母的呢?对此,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焦仲卿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中国封建伦理的细节。后来这个小组的同学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在历史老师的帮助下写了一篇《从〈孔雀东南飞〉看封建社会的“三从”》的小论文,然后笔者安排他们向全班汇报成果,原来“三从”中的“夫死从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在“夫为妻纲”的原则下,母亲的地位要低于父亲,但是在“父为子纲”的原则下,子对父母却都要尊重。因为母亲的地位取决于父亲,对母亲的冒犯就是对父亲的“不孝”。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作为父权的延续而更受到尊重。而且汉代是以孝治天下,从皇室到布衣均要恪守孝道。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地指责焦仲卿,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他在维系孝道和个人爱情之间的两难处境,在选择与牺牲之间的思想纠葛和情感煎熬,所以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某种程度上看他的悲剧意义并不低于刘兰芝。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了新知。
二、写课题报告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课题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或报告。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步骤:
第一,选定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发现问题。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对高中而言,课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定课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即使是口子比较大的课题,也要选准角度,“大题小做”。
第二,搜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搜集资料必须博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报刊中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同时,应分类采集资料。举例来说,笔者曾让学生进行《中国人如何过大年》的课题研究,要求完成2000字以上的专题报告。课题组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资料的分类作了如下安排:一类是民风民俗类,如贴春联、供灶神、祭祖先等;二类是历史发展类,如古代民情、解放前、解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三类是现代发展类,如春节晚会、电话拜年、发电子邮件、发短信息、发贺卡等;四类是伤风败俗类,如聚众赌博、封建迷信、行贿受贿、斗殴抢劫等。
第三,定向研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由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研究。成立了课题组的,还可以集体讨论,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综合研究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是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第四,课题报告。首先是写课题报告,或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或其他报告。可以是个人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集体研究成果。接着是成果交流。在校报中开辟“学生论坛”专栏,在班会上让学生宣读专题论文,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搞“学术讲座”,进行发展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将学生的文章推荐到相关的报刊上发表,将学生的研究成果编印成册,所有这些都是成果交流的好方式。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研究质量,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快感。
三、研究性学习要求语文老师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完成知识建构,接受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它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成绩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特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并能较好地克服陈旧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鉴于此,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要求语文老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完成角色转换。
前几年,有个学生曾经问起我香港影星周星驰的语言风格,我一时语塞,因为我一向对影视明星不感兴趣,所以对他知之甚少。有的同学还选择了把施耐庵《水浒传》和当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对施耐庵《水浒传》的创作题材、语言风格、思想倾向等知识,我们也许能对答如流,而对当今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也许只听说过书名而已。要完成这样的课题研究,老师就只好和同学一起去查阅资料,访问专家,求助互联网,从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激增,再加之智能化工具的越来越普及,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老师和信息源,学生有大量的“间接老师”和“平行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在知识量方面可能超过学生,但在某一点上恐怕就不一定了。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建议者和参与者。
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平等参与。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以平等身份对待每一位学生。放下长辈的架子,摒弃儒者的样式,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是导演,是教练。尊重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其次是跟踪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同学或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伴随着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也将会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能缺失以上途径,但又不止于上述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语文教学天地才能一片广阔。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