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暖了,却仍浑身不舒服
其实,李先生一家的不适源于一种由暖气引起的、冬季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称之为“暖气综合征”。此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全身出汗、四肢无力、咽喉疼痛等情况,严重者会并发鼻孔出血、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增高等一系列症状。
之所以会患上暖气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天气渐冷,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因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人们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
暖气综合征带来的健康损害,一是像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缓解。反之,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会刺激喉部引发咳嗽,甚至可以直接引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另一个健康损害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作为推动全身血液循环的系统,对于生命维持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如果暖气过热、持续时间太长,则会“抢走”人体的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同时,由于血液浓缩、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遇热扩张后,血容量也会相对不足,就很容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等意外风险的发生率。
再者,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供暖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补水的同时勿忘补电解质
由于造成暖气综合征最大的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加快,所以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觉得,解决的办法就是补水。怎么补呢?多喝水就行吗?补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感觉很渴,这是因为只補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
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蒸发形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只是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会导致电解质失衡,这也是冬季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科学有效地预防暖气综合征,就要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的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品。
此外,在家居环境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开窗通风。建议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10点,下午4~5点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关节炎、糖尿病者慎用加湿器
至于温度和湿度,建议冬季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8~22℃较为适宜,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导致感冒。同时,离开暖气房间时要记得穿上厚衣服,防止身体着凉;进入暖气房间时则要脱掉外面的厚衣服,以适应温暖干燥的室内。
而冬季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标准应该是40%~60%,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一数值,即过干或过湿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空气湿度为55%时,病菌较难传播;一旦空气湿度低于30%~40%,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就会大面积增多,从而容易使人患上感冒;若空气湿度太高,如达到70%~90%时,则会使人体呼吸系统和黏膜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对老年人尤其不利,很可能会使得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在保持空气湿度方面,不妨在暖气片上放块湿毛巾,让毛巾里的水分慢慢蒸发,或是勤洒水(地板或花盆),也可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或是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都是不错的办法。
很多人习惯在冬季气候干燥时使用加湿器,这样的做法也没错,的确可以帮助保持空气的湿润。但是,使用加湿器也非常有讲究。在购买加湿器前,首先需要考虑房屋面积。比如20平方米的房间适宜使用加湿量为270毫升/小时以上的加湿器;40或50平方米的房间则应选择加湿量为540毫升/小时的产品。使用加湿器时,加湿器不宜放置得离人体太近,建议离人体2米左右。使用后,还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尤其要减少可吸入粉尘的量。建议在使用加湿器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室内的实际湿度,以便时时做出调整。同时还应该每天给加湿器换水,一周清洗一次,避免其内部滋生致病微生物,防止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此外,关节炎、糖尿病患者则应当慎用空气加湿器。因为,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患者的病情。
再就是,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也要尽量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暖气综合征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综合征,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躲在家里过冬)。
最后是饮食方面。新鲜的水果、蔬菜中除含水分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能够生津、润燥、消炎、袪火,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梨、苹果、香蕉、橘子、萝卜、白菜、冬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