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它说明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证明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可以左右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灵的最美好情感。
关键词:心理辅导;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非智力因素开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18-02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塞浦路斯国王的名字。他擅长雕刻,倾注全部身心亲手制作了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尊雕像,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长时间的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注视着这尊雕像,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最后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美神,美神把雕像变成一个真人,使他与姑娘结为夫妻。心理学上就把这种因期望的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一、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亦借用了“皮格马利翁”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他们主张向教师提供虚构的信息,以表明哪些学生具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天赋和潜力,哪些学生可能是“晚熟者”,哪些学生将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并通过这些信息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提供给实验组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设想的区别对待,结果造成了他们的智力比比较组学生显著地得到较大的进步。教师,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收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黑人儿童学校,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并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的做了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列出名单,交给了有关任课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些表现原本很好,但也有一些表现一般甚至“不好”的学生。对此,他们对教师们的解释是:“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并叮嘱教师们不要将名单外传。8个月后,两人又来到学校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测,一年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复测。结果是:他们所提供名单里的学生,其成绩提高比其他未测试的学生要快,并且在心理情感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关系也相当融洽。连班主任也感到不可思议,不得不请教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他俩笑着说:“其实,我们是随意点的学生。至于他们成为班上的优秀生,完全是您教育有方。您对他们特别关心和期望,是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不管是哪个学生,聪明的还是笨的,只要教师对他有期望,他总是会有进步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大,他上进的劲头就越足。这种现象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了一个心理学规律:对别人的期望会产生一种难以觉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推动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飞奔。 这种效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形象的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希腊寓言中有句话“信心比天才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证明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体会还少吗?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期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亦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等。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关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可以左右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讲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并从教师的关怀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清末民初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要摧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期望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瑞典人莲娜·玛利娅生来就没有手臂,左腿只有右腿一半长。可她获得过残疾人世界游泳比赛冠军,会开车,完成过诸多“不可能的任务”。她用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期望和潜能,抛开“办不到,不可能”,才能点亮生命,获得成功。拿破仑曾自豪地对他的部下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期望和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期望的方式开展批评,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剂却能消除痛苦。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能比风更快地使你脱下大衣,而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称赞,比任何暴力更易改变人们的心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热情上进、勤奋好学等积极的情绪,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引导,学生的纠错和改进,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相信他们的学生是聪明的,那么,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因为其教师的信念,而真的变得聪明或更聪明。如果教师随意地、不负责任地认为某个学生不聪明、真笨、无可救药等。那么这个学生真的就有可能“ 破罐子破摔”…… ,有意无意地按着理想中的“ 坏学生”的方向走下去了,最终可能真的不可救药了,后果令人心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期待就是暗示的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具有强烈的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之中”。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大拇指,一次中肯的点头,一句真诚的赞扬 ……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都流露、传递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要多创造“真实的谎言”,时时处处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常常与我们对自身潜能的认识与开发程度密切相关。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做仿佛可行的东西来对待。”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就是人类对挖掘自身潜能的永恒期待。实际上,对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展现自我,看到自己潜在的能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的不断争取成功走向未来。
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像地球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太阳,教育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当别人把你的子女、你的学生看“扁”了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她)看“圆”!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少儿,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它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与学生智力发展[M].(唐晓杰.崔允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文菁.中学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赵东海,唐晓岚.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
[4]丁怀智编.现代课堂教学艺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心理辅导;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非智力因素开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18-02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塞浦路斯国王的名字。他擅长雕刻,倾注全部身心亲手制作了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尊雕像,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长时间的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注视着这尊雕像,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最后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美神,美神把雕像变成一个真人,使他与姑娘结为夫妻。心理学上就把这种因期望的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一、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亦借用了“皮格马利翁”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他们主张向教师提供虚构的信息,以表明哪些学生具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天赋和潜力,哪些学生可能是“晚熟者”,哪些学生将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并通过这些信息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提供给实验组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设想的区别对待,结果造成了他们的智力比比较组学生显著地得到较大的进步。教师,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收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黑人儿童学校,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并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的做了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列出名单,交给了有关任课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些表现原本很好,但也有一些表现一般甚至“不好”的学生。对此,他们对教师们的解释是:“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并叮嘱教师们不要将名单外传。8个月后,两人又来到学校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测,一年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复测。结果是:他们所提供名单里的学生,其成绩提高比其他未测试的学生要快,并且在心理情感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关系也相当融洽。连班主任也感到不可思议,不得不请教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他俩笑着说:“其实,我们是随意点的学生。至于他们成为班上的优秀生,完全是您教育有方。您对他们特别关心和期望,是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不管是哪个学生,聪明的还是笨的,只要教师对他有期望,他总是会有进步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大,他上进的劲头就越足。这种现象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了一个心理学规律:对别人的期望会产生一种难以觉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推动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飞奔。 这种效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形象的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希腊寓言中有句话“信心比天才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证明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体会还少吗?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期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亦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等。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关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可以左右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讲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并从教师的关怀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清末民初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要摧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期望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瑞典人莲娜·玛利娅生来就没有手臂,左腿只有右腿一半长。可她获得过残疾人世界游泳比赛冠军,会开车,完成过诸多“不可能的任务”。她用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期望和潜能,抛开“办不到,不可能”,才能点亮生命,获得成功。拿破仑曾自豪地对他的部下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期望和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期望的方式开展批评,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剂却能消除痛苦。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能比风更快地使你脱下大衣,而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称赞,比任何暴力更易改变人们的心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热情上进、勤奋好学等积极的情绪,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引导,学生的纠错和改进,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相信他们的学生是聪明的,那么,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因为其教师的信念,而真的变得聪明或更聪明。如果教师随意地、不负责任地认为某个学生不聪明、真笨、无可救药等。那么这个学生真的就有可能“ 破罐子破摔”…… ,有意无意地按着理想中的“ 坏学生”的方向走下去了,最终可能真的不可救药了,后果令人心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期待就是暗示的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具有强烈的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之中”。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大拇指,一次中肯的点头,一句真诚的赞扬 ……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都流露、传递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要多创造“真实的谎言”,时时处处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常常与我们对自身潜能的认识与开发程度密切相关。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做仿佛可行的东西来对待。”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就是人类对挖掘自身潜能的永恒期待。实际上,对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展现自我,看到自己潜在的能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的不断争取成功走向未来。
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像地球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太阳,教育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当别人把你的子女、你的学生看“扁”了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她)看“圆”!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少儿,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它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与学生智力发展[M].(唐晓杰.崔允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文菁.中学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赵东海,唐晓岚.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
[4]丁怀智编.现代课堂教学艺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