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我们作为教师,有喜有忧。喜的是新课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贴近我们的生产生活;忧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应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通过这几年对新课程的研究,现就“如何创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必修1》中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如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等,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记忆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在人类认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正是因为个别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分别测定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铵、碳酸钠五种溶液的pH值是多少。等测定结果出来之后,同学们都很诧异,依据以前的知识,酸溶液pH<7、碱溶液pH>7、盐溶液pH=7,而现在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论。“为什么不同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于是,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三、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内容,教师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我校A班学生,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能力较高,就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对于B班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较差,学习兴趣淡薄,我们便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逐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巧妙设疑
选择好的时机设疑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提出疑问的最佳时机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三,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设疑,可以启发学生,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疑,而不是指责学生。这样,在学生收回心思,集中精力学习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灵活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必修1》中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如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等,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记忆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在人类认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正是因为个别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分别测定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铵、碳酸钠五种溶液的pH值是多少。等测定结果出来之后,同学们都很诧异,依据以前的知识,酸溶液pH<7、碱溶液pH>7、盐溶液pH=7,而现在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论。“为什么不同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于是,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三、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内容,教师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我校A班学生,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能力较高,就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对于B班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较差,学习兴趣淡薄,我们便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逐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巧妙设疑
选择好的时机设疑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提出疑问的最佳时机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第三,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设疑,可以启发学生,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疑,而不是指责学生。这样,在学生收回心思,集中精力学习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灵活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