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文章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大四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普遍不高。通过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院校 应届毕业生 劳动合同意识 现状 问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25-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劳动合同意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基本内涵
  合同意识即契约意识,是指合同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思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其合同必须得到遵守,此时合同即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合同意识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合同意识和契约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宫艳锋在《大学生择业的法律意识及培养》一文中,分析大学生择业法律意识的现状时,就分别阐述了大学生择业中缺乏契约意识以及缺乏合同意识[1];戴伶俐、章毓林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一文中,就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分别分析了契约意识盲点和合同意识盲点等[2],把契约意识与合同意识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界定,作具体分析。因为契约本身具有法律约束力,它被国际惯例和本国法律所确认。所以笔者认为,契约意识即合同意识。
  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就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对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时,对于劳动合同得到遵守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二、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现状
  对吉林农业大学的5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492份,回收比例98.4%。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包括男生256人,女生236人,女生的对劳动合同的了解占21.14%,男生的了解情况占29.42%。总体上来看,男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略高于女生。调查问卷也从文理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文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为27.95%,略高于理科生对劳动合同的了解。
  以下是调查问卷涉及到的具体内容:
  另外,问卷还就大四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途径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对劳动合同了解的学生中,其中121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59人的了解途径为报纸、杂志,35人的了解途径为家庭的影响,25人的了解途径为学校教育。
  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农业院校的大四学生对于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感性理解,如都认为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所知不多。例如,关于试用期,关于劳动合同的七项条款,关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等。通过对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途径的调查知道,学校教育在对大四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的影响方面所占比例最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感性提高,但是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合同的理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需要农业院校进一步加大其对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教育。
  三、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影响,从古代人们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因此很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宁愿选择忍气吞声。而许多用人单位也抓住了大学毕业生的这一心理,不断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合同法是一个新发展的法,发展时间不长,因此还没有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淡薄。
  (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就等于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口头语,大学毕业生工作难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的问题,国家也正在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个别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利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制定不利于大学生的格式合同或霸王条款,大学毕业生在无奈之际为了工作只能接受。这也使得大四学生从师兄师姐的找工作经验中感觉到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也没有用,所以懒得积极主动学习。
  (三)学校因素
  首先,农业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农村教师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较贫乏,所以在以前的初高中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相对较少。其次,学校在大一、大二讲授法律知识,学生普遍存在着片面的看法,即法律与己无关,至于将来那是四年以后的事情[3]。同学们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早就忘记以前所讲的知识,而且大部分教师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根本无法让学生形象地接受,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再次,学校的就业指导也不会主动讲授法律知识,在大学生的就业中起的作用不是太大,这也是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低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了解的大四学生中,50.4%的学生的关于劳动合同法律相关的知识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介,另外2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报纸、杂志等,14.6%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家庭的影响,10.4%的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来源于学校教育。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毕业生由于其心理尚不成熟,对社会容易产生消极的看法。对于劳动合同意识,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为企业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而故意设置陷阱。殊不知,很多违法组织伪装成合法企业的形式欺骗大学生,有的大学生刚迈入社会就进入了传销组织。
  四、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劳动合同意识的途径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对于维护农业院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学校方面
  首先,农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心理不太成熟的大学生,学校应该定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让大学生知道个别司法腐败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怀疑整个法治社会的建设,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选择私了、忍气吞声等方式,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吉林农业大学对此就做得很好,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业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问题。
  其次,农业院校应该专门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对大四学生进行此种教育,可以更好地引起大四学生的兴趣,而且记忆更加深刻。此阶段的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大四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疑难问题。对于签订劳动合同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帮助大学生认清正规企业和非法组织的区别,从而让大学毕业生找到满意、称心的工作。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注意,要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在签订劳动合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尽量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孩子分辨劳动合同中的就业陷阱、用人单位的违约等,积极支持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方面
  针对社会的个别司法腐败现象,要坚决地打击,树立良好的司法、执法形象,净化社会风气,让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对于违规招聘大学生的企业坚决予以查处,对于制定不合理条款的企业也要公正地运用法律给予处罚。严厉打击违规企业,为大学生的择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氛围。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已经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其作出的行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的劳动合同法律素质。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遇见霸王条款应该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的,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4]所以提高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关键要看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信仰,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接受和认识。
  提高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合同意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这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还需要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树立对劳动合同乃至整个法律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宫艳锋.大学生择业的法律意识及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2]戴伶俐,章毓林.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3]关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教育探索,2010(1).
  [4]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0).
  
  The Study for the Labor Contract Consciousness of Seniors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k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seniors i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und that the labor contract consciousness of seniors is not very high,this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ting forward a stategy from four parts:school,family,society and the students.
  Key words:AgriculturalUniversity;senior;labor contract consciousness;investigation;problems;strategy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图书源起和文字载体演变过程来总结文字载体变化规律,分析电子时代中国纸质图书的发展出路——高端精做、返璞归真。  [关键词]图书出版 电子时代 文字载体  [中图分类号]G2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13-01    中国的图书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当今电子出版业的迅速发展为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变革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传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展开更加有效的课堂管理,小学班主任必须在教育和管理策略上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及提升,注重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育观念主要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而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推进需求,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有更高层次的提
摘 要:《武陵春》作为李清照中晚期的作品,在意境上较早期之作品显得沉郁悲凉。整首詞紧扣一个“愁”字,通过露愁情、绘愁态,揭愁源、称愁重等过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窗户,看到了她用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了心中浓愁难解的压抑、悲痛,也领略了婉约派“曲径通幽”的词风。  关键词:露愁情;绘愁态;揭愁源;称愁重  多愁善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愁”更是古代文学的永恒主题。“愁”字频频
[摘要]在考研英语的文章中,很多长难句子的难译之处都在定语从句的译法。而其中最难的就是有些定语从句在逻辑关系上并不是主句的定语,而是状语,这就是定语从句的状语化。这里,笔者以考研英语文章中的句子为语料,介绍考研英语中定语从句状语化的辨别和翻译。  [关键词]考研英语 定语从句 状语化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42-01    英语
摘 要: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小学作为学习数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其中,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地加以渗透呢
摘 要:在当前教育观念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教学成为当前主流趋势。基于此,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巴西》为例,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视角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教师在
[摘要]杰克·伦敦的两部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关于狗的小说中杰出的作品,在这两部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对适者生存的阐释。《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对适者生存理论的初步探索演绎,而《白牙》则是作者对这一理论的补充说明。适者生存不仅指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只有强者能生存下来,同时也指另外一种适应,对文明的适应。  [关键词]巴克 白牙 适者生存 环境决定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培育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史料,并正确运用史料,是素养达成路径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体验历史     史料实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历史事实,多角度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坚持“孤证不立”原则。下面,笔者就第二课堂的探究课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文本。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个主人公——苔丝、安琪儿和亚力克的形象,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通过天使与恶魔的形象对比突出苔丝善良、纯洁的内心。  [关键词]天使 魔鬼 美貌 善良 邪恶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58-01    《德
[摘要]电子商务是当前各国研究发展的热点,它以电子商务协议为构成框架,而电子商务协议的安全性是决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两个主流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SSL和SET,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电子商务安全协议有清楚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 SSL SET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108-02